浅谈音乐教育中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
  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體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自我中心,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李妲娜主编.《世界音乐教育集萃》
其他文献
【摘 要】立定跳远是初中生在体考中满分率最低的项目,我认为主要是跳跃能力差,平时涉及、训练得少。所以,要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唯一可行、快速有效的途径就只有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指导训练来提高学生自身的跳跃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大步。  【关键词】心理疏导 边想边学 边练边比 强化巩固  立定跳远是我省中考体考的抽考项目,同时也是我们农村初中生在体考中满分率最低的项目,尤其是男生。探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初中数学的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从仅仅教授知识的生硬模式转为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思维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思维开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药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慢慢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那应该怎样入手呢?  一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生活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重视我们的学科教学同时,还更要注重品德教育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从教材内容、课后练习题、以及周围的大事图片等入手。数学中丰富的素材,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德育培养  学生来学校是为了学知识,也為了学做人。教师除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浓,在课堂上表现为“不想动、不爱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成了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简要的分析学生学习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措施,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一、中学生体育兴趣不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体育教学也一样要走创新之路。我们要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现代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参与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自主的学。全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
摘要: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中,任何项目的实施和展开都离不开人员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良好的合作可以促进一个项目的顺利展开,有时合作意识的培养会对一个项目之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是集体运动的项目,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队员之间形成默契的配合,只有在充分配合与合作的情况下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學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体育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圆满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应研究的课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运动的兴
群体性踩踏事件作为风险社会中的一大灾难性事件,虽并不是新兴的突发事件,但却从未真正杜绝。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为研究切口,分析了群体性踩踏事件的发生是风险主
【摘 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  【关键词】中学 美术欣赏教学 审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着他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方面起着独特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  美术教学中,要注重个性的培养,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