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有效的小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自主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有效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高效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目标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可对课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如果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诚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生成性的课堂则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我们教师应该思索的。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和学生共同商量。这样的民主作风就能将老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调动小组成员自主参与
(1)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6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1)成绩:一名学优生、一名学困生和四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2)性别:三男三女。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四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5号、6号。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学优生带动中等生“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2)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6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4号解疑,3号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然,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小组内的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每个人都会得到锻炼。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6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5号4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4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检测,践行“当堂反馈”
“当堂检测”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一笔不点,知识对于学生就是“夹生饭”。当然检测的题目首先要围绕课时目标进行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力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案例: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时设计以下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学生熟读课文后填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二个练习:长江之歌中,“丰采”指(),“乳汁”指(),“母亲的情怀”指()。第三个练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其次,检测的题目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活其学习积极性。而一定的思考味对调动学生的思维无疑是一剂最好的药方。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中,更多地体会帮助,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趣”,让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在有效合作中获得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雅静.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之窗,2009,(5).
[2]李明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1).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课堂有效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高效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不少目标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可对课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如果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诚然,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预设,更多的是生成。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生成性的课堂则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预设的僵化程序的完成,生成性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是我们教师应该思索的。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地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和学生共同商量。这样的民主作风就能将老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调动小组成员自主参与
(1)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合作学习小组的大小与构成可以随活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当然,最常用的就是6人小组。分组时要考虑的有:(1)成绩:一名学优生、一名学困生和四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2)性别:三男三女。性别的差异必然会带来知识组成的差异、认知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四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5号、6号。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学优生带动中等生“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在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2)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6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4号解疑,3号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当然,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小组内的角色要定期轮换,这样每个人都会得到锻炼。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6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5号4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4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检测,践行“当堂反馈”
“当堂检测”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这一笔不点,知识对于学生就是“夹生饭”。当然检测的题目首先要围绕课时目标进行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力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案例: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江之歌》一课时设计以下三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学生熟读课文后填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二个练习:长江之歌中,“丰采”指(),“乳汁”指(),“母亲的情怀”指()。第三个练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其次,检测的题目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练习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活其学习积极性。而一定的思考味对调动学生的思维无疑是一剂最好的药方。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小组合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的海洋中,更多地体会帮助,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趣”,让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在有效合作中获得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雅静.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之窗,2009,(5).
[2]李明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