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我组织幼儿阅读绘本《搬过来,搬过去》。幼儿人手一本书,跟着我逐页翻阅,我还不时地引发或组织幼儿讨论。忽然,我发现洋洋因为识字较多,看得很快,已经翻到很后面了。于是,我走到洋洋身边故意问他:“故事后边讲的是什么呀?”洋洋并没有意识到我的问话意图,认真地回答道:“后来鳄鱼和长颈鹿一起搬到长颈鹿家里去住了,但还是不行……”我没容洋洋说完,用质问的口气问他:“你已经翻到第几页了?”洋洋这才明白过来,赶紧翻回指定的页码,但仍继续回答:“最后长颈鹿站在水里,鳄鱼浮在水上,他们终于面对面了……”我一听洋洋几乎把故事的结局都公开了,担心没了悬念而影响其他幼儿的阅读兴趣,所以赶紧制止他:“洋洋,你以后应该跟我们大家一起学本领。”
  其实,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面对好奇心强但发展水平不一的幼儿,该怎么组织绘本阅读活动呢?我的活动组织方式适宜吗?如果是您,您会怎样组织阅读活动,怎样对待像洋洋这样的与集体学习活动往往不同步的幼儿呢?
  
  一起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对于大多数不识字的幼儿来说,绘本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他们被画面所吸引,进而体会角色的情绪、语言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获得满足感、愉悦感和认同感等,达到丰富幼儿语言和净化幼儿心灵的作用。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和困惑具有代表性,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绘本阅读要由“顺序递进式”转向“开放交流式”
  “顺序递进式”是指教师带领幼儿分步理解绘本画面。教师往往通过讲述和提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这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开放交流式”则是这样一个情景:在安静的氛围中,教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欣赏封面猜测图书的内容或人物角色之类,等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完整阅读,让他们选择想看的画面,讨论感兴趣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从同伴那儿学习看书的方法,并与同伴分享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则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相关页面,讨论其中的细节,以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丰富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师的教育意图蕴含在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给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阅读感受和聆听别人阅读感受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我赞成绘本阅读由“顺序递进式”转向“开放交流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可以促进幼儿相互学习。我曾经在中班用“开放交流”的方式组织过《蚂蚁和西瓜》的绘本教学活动,我的感受是只要能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的阅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细致得多、丰富得多。他们可以理解蚂蚁的小和西瓜的大,蚂蚁运西瓜的困难和快乐。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蚂蚁使用的各种工具及其对应的动作——抬、挖、推、拉,我用图表和体态动作加以配合,以帮助幼儿认识那些工具,学习那些动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专注于绘本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那些蚂蚁了,他们随着绘本一起惊叹、一起想办法、一起享受西瓜大餐、一起在阳光下抬着瓜皮到海滩上玩个痛快。
  
  二、绘本阅读要从重视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转向对画面的理解
  案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是班上有个孩子识字了,他通过文字可以很快知晓绘本的内容。我认为个别孩子识字不应该成为活动中的不和谐音符,教师应把绘本阅读从重视对文字内容的理解转向对画面的理解。
  优秀绘本的画面和文字的吻合度非常高,有的绘本我们可以直接从画面上看出情节内容和角色的情绪状态,文字只起到解释或补充画面内容的作用;有的绘本我们必须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这类绘本需要成人和幼儿一起阅读,成人要重在借助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对于低龄幼儿,我认为应多选那些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画面了解大概内容的绘本,这样的绘本也适合和方便幼儿自主阅读。
  我曾经在大班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打瞌睡的房子》。我首先组织孩子们阅读封面和扉页,让他们猜一猜故事发生在哪里,说一说由淡淡的蓝和灰构成的画面色调给人怎样的感觉。孩子们说“这是一个安静的院子”“在这个安静的房子里会发生奇怪的事情”“人们都在打瞌睡,可能是晚上吧”“还是下着小雨的晚上”,等等。幼儿完全被绘本所吸引,他们兴致勃勃地探寻每一页增加的角色及其变化姿态,感受简短语言的重复和累加,很显然,他们爱上了这一绘本的表现风格。就这样,我和孩子们一同享受了阅读的乐趣。我也深切体会到绘本教学不同于故事教学,教师应重点引导幼儿关注画面。
  
  三、承认和利用幼儿的阅读差异,让幼儿在取长补短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每个幼儿阅读的速度和习惯是不同的,因此,要让幼儿整齐划一地阅读是不合理的。我认为教师要承认并利用幼儿的阅读差异,让幼儿在取长补短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就拿案例中的洋洋来说,他也许对诵读或理解文字已没有太大的困难,对于汉字的兴趣也许大于对画面的兴趣。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发挥他的特长,另一方面可引导他或让他在同伴的影响下关注画面的内容,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我班也有一个孩子识字较多,他总喜欢先于教师把书上的汉字念出来。在阅读《打瞌睡的房子》时,他最初也是急于念出画面中的文字,于是我跟他说:“我们先和大家一起看完画面,等老师需要朗读文字时,你再帮老师念,好吗?”他欣然同意。伴随着一个个的发现以及和同伴的分享,他感受到了阅读的美妙,体会到了和他人共同阅读的乐趣,也渐渐明白了有时候看懂画意比识字更重要、更有趣。
  (江苏南京 陈学群)
  
  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在本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逐页翻阅式”的集体阅读
  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情节丰富,色彩柔和,充满情调,还有两位形象幽默、身形悬殊却处处为对方着想的主人公鳄鱼和长颈鹿,这些都能深深打动大班幼儿。面对这个有24页之多的中长篇绘本,“逐页翻阅式”的集体阅读不仅使教学节奏拖沓,更会导致幼儿对阅读失去兴趣。
  ●“整齐划一式”的集体阅读
  洋洋有一定阅读经验且识字量较大,已初具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阅读充满兴趣,全然不顾教师“逐页翻阅”的要求,沉浸在自己快乐的阅读世界里。其实,教师指导幼儿阅读的意义就是让幼儿学会独立阅读。因此,教师应改变“整齐划一”的要求,尽可能发挥洋洋的阅读特长,帮助他更好地发展。
  那么如何开展中长篇绘本阅读教学,怎样对有阅读特长的幼儿进行指导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进行。
  
  一、分段阅读
  面对中长篇绘本,教师可采用分段阅读的方法。以《搬过来,搬过去》为例,教师可将其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搬到鳄鱼的小房去,长颈鹿不得不迁就鳄鱼”;第二段是“搬到长颈鹿的大屋去,鳄鱼又不得不迁就长颈鹿”;第三段是“两位爱人终于想出绝妙的主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在分段阅读中,教师可使用以下指导策略:
  角色体验法。即在理解绘本的重点情节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借助动作、表情、语言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故事,将静态的观察理解与动态的体验表达结合起来。如,教师可让幼儿体验鳄鱼、长颈鹿处处为对方着想的情感,感受他们之间的关爱举动。
  转折想象法。即帮助幼儿对绘本中表现情节转折的画面作细致的观察并大胆推测,从而解读画面的空白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如教师可出示“鳄鱼、长颈鹿为了想办法住在一起而愁眉苦脸”的画面,鼓励幼儿大胆合理地想象,帮助两位相互关爱的朋友解决问题。
  质疑讨论法。即摒弃“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单一模式,引导幼儿大胆地向教师和同伴发问,让幼儿在师幼、幼幼的对话互动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维能力。在案例中,教师可在幼儿自主阅读一段故事后引导幼儿思考:“看了这段故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在与同伴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解答引发新的讨论,如“鳄鱼、长颈鹿为什么要一会搬过来,一会搬过去呢”“他俩为什么要处处迁就对方呢”,等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义。
  
  二、因材施教
  对洋洋这样初具独立阅读能力的幼儿,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特长,帮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具体可以运用以下指导策略。
  快乐助教 让洋洋当助教。如,当有些画面需要借助文字来理解时,教师可让洋洋代为朗读。又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教师可让洋洋带动本组同伴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答题智多星 对具有阅读经验的洋洋来说,教师可向他提出诸如“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以提高他的思考能力,促使其更好地理解故事。在“质疑讨论”中,其他幼儿提出的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让洋洋解答,以帮助洋洋将注意力放在共同阅读上,从而不断提升他的阅读能力。
  (上海 徐 雯)
  
  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确实会遇到类似话题中所描述的问题,如幼儿由于水平不一,对同一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同;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幼儿会和集体阅读不同步……我认为要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
  一、完整呈现。是指从头至尾完整阅读,可分为自由阅读和与教师同步阅读两种。
  自由阅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要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细致地引导幼儿阅读。
  与教师同步阅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在小班,教师可以采用讲讲问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在中大班,教师可以用符号、标记等帮助幼儿梳理阅读材料的脉络、结构。如我们在阅读《阿哈!幼儿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用“起床”“吃早餐”“上幼儿园的方式”“学本领”“游戏”“交友”等语词对阅读内容进行分类、概括,从而帮助幼儿把握图书的内容、结构。
  二、部分呈现。一般来说在阅读材料的页数较多,幼儿如完整阅读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印象,且故事情节有鲜明的矛盾冲突,前半部分内容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线索时,可以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教师可用回形针别住后半部分,让幼儿先阅读前半部分,重点帮助幼儿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沿着线索、带着问题阅读后半部分。如我们在指导大班幼儿阅读《洞洞救火队》(选自《看图说话》)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三、先看表演后阅读。这种呈现方式一般在小班运用得较多。如果阅读材料页数较多,小班幼儿完整阅读可能会感到疲劳,可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即让小班幼儿先看大班幼儿表演,后阅读图书。这样他们对阅读材料就有较感性的认识,易于理解。
  至于话题中所说的幼儿不能与教师同步阅读的现象,我认为虽有幼儿好奇心的成分,但更与教师有无明确要求有关。与教师同步阅读对于托、小班孩子来说是一种能力,因为它需要视觉、听觉和动作、思维的共同参与,因而孩子必须通过多次的阅读学习才能获得这种能力。但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则是遵守规则的问题,教师应在阅读前向幼儿明确提出要求,阅读后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使幼儿学会自律,养成与大家同步阅读的习惯。
  (江苏南京 陈德玲)
  
  让幼儿用“心”去“读懂”
  
  人们习惯借助绘本中的文字来引导幼儿读懂故事,但这样往往容易忽视从绘本的本质特征出发关注幼儿阅读态度和能力的形成、关注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绘本的阅读者和欣赏者。
  绘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观察、想象、理解等的心理过程。通过观察,幼儿可以识别人物、感知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握故事发展的时间和地点;通过想象,幼儿可以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心理;通过理解,幼儿可以领会故事的意义,包括根据画面内容解读故事、根据前后内容的联系寻找故事线索、运用已掌握的故事情节推测结局,等等。由此可见,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做的事很多,幼儿可做的事更多。
  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集体阅读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鼓励幼儿在自由阅读后提出疑问;其次,教师要给幼儿互相学习的机会,相互讨论和答疑不仅可帮助幼儿找到问题答案,也可锻炼幼儿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应挖掘绘本的深层价值,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助于幼儿用“心”去“读懂”绘本。
  (江苏南京 蒋锡云)
  
  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个体间的差异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可贵的教学资源。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改变对“差异”的态度,由消极的“压制”和“应对”变为积极的“鼓励”和“利用”,师幼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真诚和自由的对话,从而在活动中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认为理解幼儿、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带着欣赏、鼓励的目光与幼儿对话:“你真了不起,会自己看书了,能和大家一起看吗?”对于洋洋毫无顾忌地说出故事情节,教师也不必担忧,可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他们为什么要搬来搬去,后来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引导幼儿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江苏扬州 季旭萍)
  
  面向全体 兼顾个别
  
  既然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就应该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个别。洋洋识字多,急于通过文字来理解画面内容,而绘本阅读的特点是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鉴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要求洋洋先遮盖文字看图画,再大胆想象,然后看看故事内容是否与自己的想象一致。
  在案例中,教师发现洋洋与集体学习活动不同步时,绕着弯子提示只会导致洋洋真的去关注故事结局。因为幼儿受年龄限制,大多会直接理解语言表面的意思,因此模糊的语言暗示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语很重要,要力求简练明确。即使洋洋已翻到后面了,教师也可以要求他回翻,联系前后图片准确地理解绘本内容。
  (江苏江阴 马红英)
  
  一起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
  对于大多数不识字的幼儿来说,绘本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他们被画面所吸引,进而体会角色的情绪、语言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获得满足感、愉悦感和认同感等,达到丰富幼儿语言和净化幼儿心灵的作用。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和困惑具有代表性,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绘本阅读要由“顺序递进式”转向“开放交流式”
  “顺序递进式”是指教师带领幼儿分步理解绘本画面。教师往往通过讲述和提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这种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开放交流式”则是这样一个情景:在安静的氛围中,教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欣赏封面猜测图书的内容或人物角色之类,等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完整阅读,让他们选择想看的画面,讨论感兴趣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可以从同伴那儿学习看书的方法,并与同伴分享对内容的理解。教师则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相关页面,讨论其中的细节,以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丰富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师的教育意图蕴含在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中,给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阅读感受和聆听别人阅读感受的机会。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成为阅读的主人。
  二、部分呈现。一般来说在阅读材料的页数较多,幼儿如完整阅读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印象,且故事情节有鲜明的矛盾冲突,前半部分内容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线索时,可以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教师可用回形针别住后半部分,让幼儿先阅读前半部分,重点帮助幼儿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沿着线索、带着问题阅读后半部分。如我们在指导大班幼儿阅读《洞洞救火队》(选自《看图说话》)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三、先看表演后阅读。这种呈现方式一般在小班运用得较多。如果阅读材料页数较多,小班幼儿完整阅读可能会感到疲劳,可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即让小班幼儿先看大班幼儿表演,后阅读图书。这样他们对阅读材料就有较感性的认识,易于理解。
  至于话题中所说的幼儿不能与教师同步阅读的现象,我认为虽有幼儿好奇心的成分,但更与教师有无明确要求有关。与教师同步阅读对于托、小班孩子来说是一种能力,因为它需要视觉、听觉和动作、思维的共同参与,因而孩子必须通过多次的阅读学习才能获得这种能力。但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则是遵守规则的问题,教师应在阅读前向幼儿明确提出要求,阅读后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使幼儿学会自律,养成与大家同步阅读的习惯。
  (江苏南京 陈德玲)
  让幼儿用“心”去“读懂”
  人们习惯借助绘本中的文字来引导幼儿读懂故事,但这样往往容易忽视从绘本的本质特征出发关注幼儿阅读态度和能力的形成、关注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绘本的阅读者和欣赏者。
  绘本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观察、想象、理解等的心理过程。通过观察,幼儿可以识别人物、感知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握故事发展的时间和地点;通过想象,幼儿可以再现故事场景和人物心理;通过理解,幼儿可以领会故事的意义,包括根据画面内容解读故事、根据前后内容的联系寻找故事线索、运用已掌握的故事情节推测结局,等等。由此可见,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做的事很多,幼儿可做的事更多。
  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集体阅读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鼓励幼儿在自由阅读后提出疑问;其次,教师要给幼儿互相学习的机会,相互讨论和答疑不仅可帮助幼儿找到问题答案,也可锻炼幼儿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应挖掘绘本的深层价值,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而且有助于幼儿用“心”去“读懂”绘本。
  (江苏南京 蒋锡云)
  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个体间的差异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可贵的教学资源。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改变对“差异”的态度,由消极的“压制”和“应对”变为积极的“鼓励”和“利用”,师幼之间才能进行平等、真诚和自由的对话,从而在活动中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认为理解幼儿、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样我们才能带着欣赏、鼓励的目光与幼儿对话:“你真了不起,会自己看书了,能和大家一起看吗?”对于洋洋毫无顾忌地说出故事情节,教师也不必担忧,可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他们为什么要搬来搬去,后来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从而引导幼儿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智慧。
  (江苏扬州 季旭萍)
  面向全体 兼顾个别
  既然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就应该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个别。洋洋识字多,急于通过文字来理解画面内容,而绘本阅读的特点是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鉴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要求洋洋先遮盖文字看图画,再大胆想象,然后看看故事内容是否与自己的想象一致。
  在案例中,教师发现洋洋与集体学习活动不同步时,绕着弯子提示只会导致洋洋真的去关注故事结局。因为幼儿受年龄限制,大多会直接理解语言表面的意思,因此模糊的语言暗示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示语很重要,要力求简练明确。即使洋洋已翻到后面了,教师也可以要求他回翻,联系前后图片准确地理解绘本内容。
  (江苏江阴 马红英)
  
  三言两语
  
  教师可以分组组织阅读活动,各组人数控制在十几个为宜,以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分组时可将水平相近的幼儿分在一组。对洋洋这类水平的幼儿,教师可重点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故事发展的线索或答案,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策略水平。
  (天津 宋福玲)
  阅读的主体是幼儿。为什么不让色彩丰富、形象鲜活、图文并茂的画面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呢?阅读完毕之后也大可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哪怕表述不够准确,和画面中的文字及内容有点差别也没关系。关键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经验等获得了提升,这就已经达到绘本阅读的目的了。
  (江苏建湖 吴晓霞)三言两语
  教师可以分组组织阅读活动,各组人数控制在十几个为宜,以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分组时可将水平相近的幼儿分在一组。对洋洋这类水平的幼儿,教师可重点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故事发展的线索或答案,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策略水平。
  (天津 宋福玲)
  阅读的主体是幼儿。为什么不让色彩丰富、形象鲜活、图文并茂的画面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呢?阅读完毕之后也大可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哪怕表述不够准确,和画面中的文字及内容有点差别也没关系。关键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感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经验等获得了提升,这就已经达到绘本阅读的目的了。
  (江苏建湖 吴晓霞)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  和“教学”不同程度的结合    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两个不同的方面,一类活动是游戏,它强调的是顺应儿童的发展;另一类活动是教学,它强调的是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既要顺应儿童的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在教育实践中,许多问题和困惑的产生都与不会区分
摘 要  贫困家庭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贫困文化受洗礼者”“人力资本低下者”“心理与行为的问题者”的角色特質。为此,师德建设需从代际贫困者角色特质出发,重识并践行代际贫困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点亮生命;建立与贫困家庭的绿色沟通渠道,引领生命;创造关键教育事件,改造生命;放眼未来,优化生命。  关 键 词  代际贫困;角色特质;师德应对;行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
在大班开展“有营养的植物”主题活动时,我们从与幼儿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蔬菜、水果切入,设计、组织了系列活动。“木瓜恰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是在会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的基础上,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创编的节奏图谱并尝试运用乐器来表现,体验集体合作为乐曲伴奏的快乐。这个目标分别通过复习歌曲、学习律动、尝试用乐器表现等三个途径来实现,认知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途径来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则渗透在每个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基于本地实际,重视物质文化,增进人境互动,孕育灵性;提升精神文化,力求今昔结合,哺育灵慧;优化活动文化,倡导内外兼修,养育灵举,有效推进了区域整体校园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灵动;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3-00-02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对凝聚人心、教化育人、引领
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之间的关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途径。  研究中,我们注重教师个人的反思,鼓励教师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并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诊断问题、寻找对策、分享经验、挖掘价值。此外,为了避免教师在原有经验水平上的重复,改变他们等、靠、要的思维方式,我们鼓励园所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寻求专业引领,以提高研究的质量。为此,在园本教研中,
那天我园开展游戏观摩活动,我走进中班活动室,孩子们正在玩“小不点儿服装店”的游戏,我也就自然地参与进去。当“营业员”问我需要什么服装时,我脱口说出了一件“货架”上没有的服装,这可让“营业员”犯了难。看到这一情形,我就随口说了句:“没关系,我下次再来买吧。”然后就退了出来。没想到几天后,这个班的孩子看见我就兴高采烈地拉着我说:“老师,你要的服装我们‘店’里有了,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可漂亮了。”原
摘 要  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对于推进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组开展以问卷调查为主,课例征集和电话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对项目实验学校疫情期间结合线上教学开展学科德育的状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项目实验校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且对学科德育有较好的理解;对线上教学方式的理解与尝试,影响线上学科德育实施
本期话题引发了很多读者的思考,它也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的校训,“吾爱柏拉图,吾爱亚里士多德,吾尤爱真理”,这一校训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探求真理,鼓励一切向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  传统教育之所以禁锢了儿童的自主意识与质疑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者的影响力。不可否认,教师是由社会、制度、世俗所给定的具有权威资格的教育者,“教师对小孩的权威,虽然在形式上是两个人之间
2009年10月底,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主办的全国幼儿游戏论坛在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50余位与会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论坛以“让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为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分会场论坛、幼儿园观摩活动等形式探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游戏实践中的各种热点问题。    一、专家的视点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张民生教授作了题为“基础
韦钰:教育改革不能碰运气  在不久前举行的安博教育高端论坛上,曾任教育部副部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批评“教育不把自己当回事”。她认为,如果没有一大批人扎扎实实地把教育当作科学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改革就只能碰运气。  这位坚称发表观点要有根有据的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曾经收到过某教育学会寄给她的一本10年来的优秀教育论文集,洋洋洒洒数百页的论文里,她竟然无法找到一条注释,太多的教育论文只是建立在直觉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