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705664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调查问卷”,以山西省太原市两所学校66名学生为对象,从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科学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生在这三个方面发生了转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科学方法;科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10-0057-04
  
  20世纪以来,科学教育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教育中,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客观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与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完善情况及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科学学习中的好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笔者对山西省太原市的两所小学五、六年级的科学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的两所学校为样本学校,在每一个学校随机抽取五、六年级学生各33名。实施调查时委托学校教师亲自将问卷发给学生,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数据采用 Excel软件进行管理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兴趣。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引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动力,兴趣激发灵感,是发现的先导,从而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学生就会积极主动、专心致志而津津有味地认识科学事物和现象。
  1.课外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
  
  由图1可以看出,44.70%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1.67%的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之类的传播媒体获得科学知识,31.82%的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场所学习科学知识。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科学知识,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学习,但少数学生不能投入到课外活动中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还有7.58%的学生忽视课外科学知识的学习。
  2.课余时间安排。
  
  总体来看,40.15%的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课外书,38.64%的学生对一些有疑难的科学知识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只有6.82%的学生参加科学特长辅导班,20.45%的学生能自己制作一些小作品。还有9.85%的学生没有时间去看科学方面的知识。五年级与六年级相比,40.91%的5年级学生采用阅读课外书的方式,而48.48%的6年级学生采用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方式。
  小学生对科学学习较有兴趣,能利用课外书、图书馆、网络、传播媒体进行科学课的学习,但很少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较少进行科学实践。
  (二)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科学知识是集自然科学、社会及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知识体系。
  1.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79.55%的学生认为科学课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到的科学知识经常在生活中出现、运用。3.79%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联系。
  2.对课前新知识的处理。
  
  由图3可以看出,45.45%的学生课前先大致预习一遍新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26.52%的学生课前不懂的知识先自己思考解决,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
  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能自己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提前学习,构建了较好的科学知识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学生对新知识的处理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三)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指对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的了解或把握,以及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和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探究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通过这种探究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通过问题、假说、实验、分析、结论等环节建构相应的知识。
  (1)科学课中的探究学习方式。53.03%的学生非常喜欢,37.12%的学生比较喜欢,2.27%的学生不喜欢。
  (2)科学课的学习方式。41.67%的学生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37.88%的学生注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4.09%的学生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其它的学习方式中,有注重提问的,有关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有以预习为主的,有以复习为主的,有的更注重观察的学习方式。
  总体来看,现阶段科学课学习中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地运用,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潜力还很大。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按照自己的学习愿望去学习那些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学习就会兴趣盎然。从科学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认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效果很好。在这种学习方式支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科学学习有了很强的原动力,让科学学习乐在其中。但目前教师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10.61%的学生与同学合作解决,9.85%的学生先独立完成,解决不了时等老师讲,有15.15%的学生先自己完成,解决不了时与同学合作解决,有64.39%的学生先自己完成,解决不了时与同学合作解决,再解决不了就问老师。
  (2)解决科学作业中遇到困难的情况。46.21%的学生找老师帮助解决,有6.82%的学生请同学替他解决,有38.64%的学生与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有8.33%的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没有学生选择放弃。
  总体来看,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表达与讨论。
  (1)学生之间建议的处理。在小组讨论或实验过程中,对于同组学生的意见或见解,有71.21%的学生能认真听取,相互讨论,有23.48%的学生能认真听取,但总是谈不出自己的看法,有4.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总是合理的,不用听取别人的,有0.76%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关注别人的意见。
  (2)小组讨论的情况。在小组讨论中有41.67%的学生能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有36.36%的学生能积极思考,但发言较少。有19.70%的学生能积极思考,但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言。有2.27%的学生感觉到大家的讨论自己参与不进去。
  
  总体来看,学生已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或见解,但还不能很好地讨论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实验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态度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学生应通过做实验掌握科学方法,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
  (1)在实验中培养能力。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得探索乐趣,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
  第一,做课本实验的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在做科学课本要求的实验时,有32.58%的学生每个实验都可以做,有34.85%的学生大部分实验可以做,有25.00%的学生少部分实验可以做,有7.57%的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实验基本上不能做。两个年级进行比较,五年级的学生有39.39%认为大部分实验可以做,而六年级的学生则有31.82%认为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可以做。
  第二,实验小组中亲自做实验的情况。
  
  由图6可看出,在实验小组中做实验时,有37.88%的学生经常亲自动手做实验,有37.12%的学生有时动手做实验,有22.73%的学生偶尔做实验,有2.27%的学生则从不动手。两个年级进行比较,五年级的学生有46.97%有时动手做实验,占五年级人数的比例最大。而六年级的学生则有37.88%经常动手做实验,占六年级人数的比例最大。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做实验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中六年级的学生实验中动手能力要高于五年级的学生。
  (2)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应掌握“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还要学会记录与整理、思维和逻辑等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养成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习惯,学会良好的科学方法。
  如发现个别实验数据与事实不相符时,有43.18%的学生请教老师,有17.42%的学生会检查仪器,重做实验来检验,有13.64%的学生与同学讨论解决,有3.79%的学生深信自己的结论是真实的,有0.76%的学生选择放弃。
  可以看出,学生能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主动探究愿望。
  通过对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及科学素养培养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在科学课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体验,对于科学结论的产生都通过做实验、亲身实践来检验,采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学生在科学的探究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逐渐树立起敢疑和善疑的品质,并从中体验了学习乐趣和成功乐趣,从而获得了科学知识,提高了探究能力。
  总体来讲,学生很少进行课外活动,很少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转化为实际的科学实践较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学生还不能完全自觉地对科学新知识进行处理;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一定地运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更好地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表达与讨论的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好,尤其是五年级学生。
  
  三、对策
  
  (一)培养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要在科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整理信息,分析、归纳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此来进行科学课的学习,逐步形成必要的科学智慧品质。
  (二)参与形式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1.进行科学的观察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对人和周围存在的事物、现象,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大胆地提出问题,从而满足求知欲,获得经验。观察活动可以采取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课内观察和课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2.进行科学的调查活动。
  学生可以对人类社会或自然界某一范围中的某一类或某一些对象进行直接接触、询问和现场观察,来了解对象的历史、现状及其它情况,从而获得事实材料。在此期间,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加深对自己身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3.进行科学的实验。
  学生要根据课题提出的目的和任务,利用仪器和设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变量进行一定的人为控制,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观察,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在此期间,学生要自己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独立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4.进行文献占用与分析的科学活动。
  学生要通过查阅教材、科普读物、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高自己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
  (1)学生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亲身体验,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主动地去实验、去发现问题、去讨论、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也可根据课题自己创设情境,同时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大胆地去发现,独立思考并自主探究。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根据身边的环境,按自己拟定的方案进行一些实验的设计,大胆地将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投入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加深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加强对科学知识的运用与发展。
  (3)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例如,在学习了磁铁的知识后,可以制作“悬浮笔架”等;利用学习电的知识,可以制作小台灯、小机器人、小小计算机等。
  2.合作探究。
  (1)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构建合作交流平台。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拓宽思路,明确研究方向,共同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在合作中学会表达与交流,认真思索,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碰撞、对接、融合”中不断提高个人和小组整体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在互动中获得启迪,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3)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构建轻松愉悦、和谐默契的氛围,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共同达成小组目标,培养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胡卫平,韩琴,刘建伟.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冯明,蔡其勇,付国经.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6).
  [3]黄海旺,王海英.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7,(6).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论文“源于教学,成于思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对教育的感悟。优秀的教学论文,能对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那如何撰写教学论文,值得教师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创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7-0024-03    撰写小学数学论文是科研兴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行之有效的
Host: We start by going back in time to 1837. Place yourself in South America in what was then called British Guyana. We’re in a boat sailing along the backwaters of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ivers.
在南美洲的深山密林里,生长着一种果实艳丽的植物。它那通红的成熟果实,令人为之神往和陶醉。可是,在几百年前,人们却对它望而生畏。因为传说它的果实含有剧毒,食用后必死无疑,所以当地居民给它起了个相当可怕的名字——“狼桃”。  到了16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拉里从南美洲采回一株“狼桃”,献给了伊丽莎白女皇。从此“狼桃”在欧洲安家落户,世代相传。但是欧洲人同南美洲人一样,只是欣赏其艳丽,却不敢品尝其味道。 
内容提要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在《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明确地提出,马克思的“分工展开史论”是其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以“分工”为切入点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从马克思思想理论形成史的角度而言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分工”绝非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逻辑起点。他对马克思分工逻辑的误读最终使其曲解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论。时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阶段,以望月对马克思的解读为
关键词:数学课堂;听课;课堂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2-0060-01    课堂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时间虽长的地方。一个成功的学生,最为快乐,最能得益的地方在课堂,而一个不成功的学生,最苦恼,最少获得进步,最容易被忽视、埋没的地方,也恰恰是课堂。  不是吗?为什么教师在上面侃侃而谈,学生却在下面神游万里?为什么课堂里有限的发言机会
摘要:单词教学是小学英语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课题,应立足学生本位,立足学生的兴趣,“多向结合”——与句子相结合、与认知相结合、与情趣相结合、与旧知相结合,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单词,整体提高单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词教学;多向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35-03  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过:没有语法,
用情态动词表示讲话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就是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一般来说,英语中可以用于表示推测或可能性的情态动词有can, can’t, could, may, might 和must。   1. must表示推测时,暗含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它的肯定和程度比may, might, could大得多。例如:   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the long w
关键词:山青青;识字教学;汉字魅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0)08-0062-02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蓝天碧野,一切都是这样生机勃勃。(课件演示: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视频)  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春天,谁能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上课
摘 要: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发展创造思维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3的倍数特征;教学片断;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47-02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一句千年古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
安吉拉·卡特(AngelaCarter,1940~1992)是一位英國女作家,出生于英国东南部港口城市伊斯特本,后搬至英国东北部的约克郡和外祖母共同生活。安吉拉·卡特青年时期在布里斯托大学攻读中世纪文学,她精通法语、德语,也会说日语,到过美国、澳大利亚,也曾经在日本居住过两三年。她当过记者,曾给《卫报》《独立报》撰稿,也曾先后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布朗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