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又往往不高。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方针下,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朗读教学策略:运用教学启发性原则策略、教师示范指导策略和强化评价模式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朗读教学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有效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采取何种朗读教学策略,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指导和加强,这一問题值得关注。
本文试图运用个案法和道理论证法,结合教学案例和教学片段进行论证,以新课程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教学启发性原则策略、教师示范指导策略和强化评价模式策略,对朗读教学中的内容、标准、技巧等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丰富阅读教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展朗读个性,将外显的课堂训练方法内化为学生表达情感的模式,促使学生的心理感知与课文的音韵节奏和谐统一,形成独立的审美体验,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审视新课程的时代要求,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对学习者眼、耳、口、脑的多重锻炼,能更好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理解和审美体验,形成阅读思维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语言、语调、态度处理具体表达”,这就是对语文朗读教学作了明确要求。
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朗读进行指导?课堂有效策略成为课程改革的呼唤。
二、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有效策略
朗读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如下的两个特征:第一,它是针对特定的朗读课堂教学情境而设定的特定教学策略,并不是对所有朗读教学过程的概括,具有针对性;第二,它是对课堂中占优势的教学因素如教学内容、朗读技巧或原则等进行优化和选择,并不是对所有元素的兼顾和完美。据此,我们可从教学教程和学习过程中总括四项课堂有效策略:
1. 朗读启发性策略
启发教学是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1)尊重学生主体,重视培养朗读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发展学生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行朗读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进行思考的助推器,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较为普遍有效且能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创设情境法”和“表演朗读法”。
所谓创设情境法,就是根据具体的朗读材料设定特定的外部情境,以烘托朗读氛围,激发朗读兴趣,增加朗读效果。
至于表演朗读法,则是采取分角色或表演开工进行朗读,这适用于对话较多、情节多趣的剧本或动感性较强的课文。
(3)满足学生课堂的需要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满足学生朗读的需要,重视他们在朗读中的情感表达,对于热衷朗读的学生,要在符合课堂教学进程前提下,保护朗读的积极性,满足其需要。
2. 朗读示范指导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示范指导策略前,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教师的示范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单纯的范读课文本身,更要求教师示范完整的朗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教师在课堂中应强化朗读教学的意识,明确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更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品思想、作者感情的钥匙和活跃课堂气氛、开启思维、激发情感的重要措施。
(1)示范朗读的正确标准
示范朗读的正确标准是教师采取与运用朗读范读策略的基础,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文本及其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落实。
(2)示范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基本技巧进行强化训练,打好朗读基础。
(3)示范朗读的态度和情感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在主动积极和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形成包括态度和情感在内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具体到朗读教学中,教师示范朗读的态度和情感,有助于学生陶冶性情,触发思想,培植情感。“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在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正确地示范朗读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增加学生对该课文的情绪感染。
3. 朗读评价强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而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模式是多种多样,而本文针对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中采取的有效策略,因此,笔者建议可在课堂中运用艺术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模式策略,进行高效的朗读教学。
(1)艺术性评价
艺术性评价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朗读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语句,而是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师范技能,结合具体课文情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反馈,这种策略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课文朗读能形成高水平的自我评价,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2)激励性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有艺术性外,更应注重朗读的评价激励,即激励性评价模式。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
但对于新课程所提出的“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的要求,渗透于当今的朗读教学课堂评价中仍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滥用表扬,缺乏针对性,这使得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掀起,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可渗进多元评价策略模式。如让评价对象多元化,对朗读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可是学生对教师范读的情感体验或学生对学生的同级评价;可以是评价的方式和多元化,也可以是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朗读技巧情感的培养,更是对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课程目标的完成起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朗读做出规范和要求。我们相信,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以朗读教学为线索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让学生的素材积累、情感体验和多种学习策略运用、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带动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自清.论朗读[M].转引自《朱自清古典文学论集》:上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家课题组编著.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中学部分)[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4]Jonathan C.Erwin(美),薛莉译.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张艳.感悟通才得真——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朗读教学[J].科学教育,2008(11).
[6]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张筱英.让朗读评价更具评价性和激励性[J].教育革新,2008(6).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有效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采取何种朗读教学策略,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指导和加强,这一問题值得关注。
本文试图运用个案法和道理论证法,结合教学案例和教学片段进行论证,以新课程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教学启发性原则策略、教师示范指导策略和强化评价模式策略,对朗读教学中的内容、标准、技巧等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丰富阅读教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发展朗读个性,将外显的课堂训练方法内化为学生表达情感的模式,促使学生的心理感知与课文的音韵节奏和谐统一,形成独立的审美体验,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审视新课程的时代要求,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对学习者眼、耳、口、脑的多重锻炼,能更好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理解和审美体验,形成阅读思维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语言、语调、态度处理具体表达”,这就是对语文朗读教学作了明确要求。
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朗读进行指导?课堂有效策略成为课程改革的呼唤。
二、语文朗读教学的课堂有效策略
朗读教学课堂有效策略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如下的两个特征:第一,它是针对特定的朗读课堂教学情境而设定的特定教学策略,并不是对所有朗读教学过程的概括,具有针对性;第二,它是对课堂中占优势的教学因素如教学内容、朗读技巧或原则等进行优化和选择,并不是对所有元素的兼顾和完美。据此,我们可从教学教程和学习过程中总括四项课堂有效策略:
1. 朗读启发性策略
启发教学是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1)尊重学生主体,重视培养朗读个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发展学生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行朗读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进行思考的助推器,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较为普遍有效且能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创设情境法”和“表演朗读法”。
所谓创设情境法,就是根据具体的朗读材料设定特定的外部情境,以烘托朗读氛围,激发朗读兴趣,增加朗读效果。
至于表演朗读法,则是采取分角色或表演开工进行朗读,这适用于对话较多、情节多趣的剧本或动感性较强的课文。
(3)满足学生课堂的需要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满足学生朗读的需要,重视他们在朗读中的情感表达,对于热衷朗读的学生,要在符合课堂教学进程前提下,保护朗读的积极性,满足其需要。
2. 朗读示范指导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示范指导策略前,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教师的示范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单纯的范读课文本身,更要求教师示范完整的朗读学习过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第二,教师在课堂中应强化朗读教学的意识,明确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更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品思想、作者感情的钥匙和活跃课堂气氛、开启思维、激发情感的重要措施。
(1)示范朗读的正确标准
示范朗读的正确标准是教师采取与运用朗读范读策略的基础,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文本及其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落实。
(2)示范朗读的技巧和技能
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基本技巧进行强化训练,打好朗读基础。
(3)示范朗读的态度和情感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在主动积极和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形成包括态度和情感在内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具体到朗读教学中,教师示范朗读的态度和情感,有助于学生陶冶性情,触发思想,培植情感。“如果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渐有提高。”在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需要教师正确地示范朗读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增加学生对该课文的情绪感染。
3. 朗读评价强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而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模式是多种多样,而本文针对的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中采取的有效策略,因此,笔者建议可在课堂中运用艺术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模式策略,进行高效的朗读教学。
(1)艺术性评价
艺术性评价模式就是对学生的朗读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语句,而是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和师范技能,结合具体课文情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反馈,这种策略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课文朗读能形成高水平的自我评价,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2)激励性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有艺术性外,更应注重朗读的评价激励,即激励性评价模式。当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這么多老师面前读书”。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
但对于新课程所提出的“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的要求,渗透于当今的朗读教学课堂评价中仍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滥用表扬,缺乏针对性,这使得评价在教学环节中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随着课程改革浪潮的掀起,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可渗进多元评价策略模式。如让评价对象多元化,对朗读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也可是学生对教师范读的情感体验或学生对学生的同级评价;可以是评价的方式和多元化,也可以是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语文朗读教学不仅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朗读技巧情感的培养,更是对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课程目标的完成起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朗读做出规范和要求。我们相信,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以朗读教学为线索精心设计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运用,让学生的素材积累、情感体验和多种学习策略运用、良好学习方式养成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带动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自清.论朗读[M].转引自《朱自清古典文学论集》:上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家课题组编著.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中学部分)[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4]Jonathan C.Erwin(美),薛莉译.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5]张艳.感悟通才得真——重新审视新课程下的朗读教学[J].科学教育,2008(11).
[6]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张筱英.让朗读评价更具评价性和激励性[J].教育革新,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