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对数学教育的提升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只有给数学教育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让孩子在生活教育中感悟数学,开拓思维,让数学教育“生活化”,用数学为生活服务,才能使数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感悟;发现规律;运用;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教师的教学要更加注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的本质,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在应用中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真正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一、在生活情景中感悟数学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仅能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如教了“元、角、分的认识”后,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标上“一只书包35元,一只文具盒7元7角,一块橡皮6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10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位各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5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由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真正形成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场,为以后的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二、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发现规律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凭借已有的经验去尝试,对数学教学来说就是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经验”在杜威的视野中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内涵,它既指经验的结果,也指经验的过程;既指经验的事物,也指经验的感受;经验既是一种直观体验,也是一种思维和反思。而且杜威更多从动态与过程的角度来解释经验,使经验具有过程的属性。在经验过程中,他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尝试”“承受”等行动与实践。在此过程中,经验是主体作用于事物、而事物也在作用于主体的互动过程,而且在这个交互过程中,不是主体对于环境的被动“印象”,而是一种主动“契入”事物后的感受性获得。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利用生活经验,及时提升数学思考的高度和深度。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一件上衣25元,一条裤子75元,买8套一共多少元?”有的同学可能把买8套上衣和8套裤子的钱相加就可以解决问题。“25×8 75×8=800元”有的同学可能想到生活中衣服一套套地穿,先求一套衣服的价钱,再求8套衣服的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75 25)×8=800元”通过两种思维的碰撞,学生们知道“25×8 75×8=(75 25)×8”。实际上学生学过了两步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这时学生已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这两种正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所用到的,只不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进行探讨,这同样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充分研讨、充分探究、充分感悟,使数学抽象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归纳和总结乘法分配律水到渠成。教师紧紧抓住左右两边的关系引发讨论,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探究的乐园。
  三、在解决生活问题时运用数学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生活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为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生活,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数学作业。如在教长方体的特征时,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又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后,我们就可以布置:“观察你家4月水使用量的情况,制成统计图,计算平均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学生通过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教学了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学生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学习和休息。由于学生每天都经历着相同的时间,因此,制作起来并不难,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惜时、守时等良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们都认为学到的知识真有用。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四、用数学知识开展生活研究活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实践对教学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从小教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李阿姨来到佳佳家里做客。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佳佳忙着给阿姨烧水泡茶。洗茶壶1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接水1分钟,等水烧开要8分钟,放茶叶要1分钟,泡茶1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佳佳怎么安排最合理?”这样学生可以先用数学知识合理地安排时间,在烧水的同时可以先准备茶点、洗茶杯、放茶叶,把事情穿插起来做,就能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又如在教学了“折扣”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
  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 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 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是最省钱的方案。
  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冲锋.杜威论经验与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6(02).
  [2]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在备课过程中,有效更新传统备课模式,最大化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真正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设材,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辅优方案预设、批改补差跟进这四个板块,浅议在小班化教学备课模式上的尝试。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备课模式;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
【摘 要】课程整合主要是针对各个学科分裂、联系不紧密的现状而提出的一个解决策略。课程整合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作为一个教学整合,促进教学内容及结构的变化,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小学数学与科学这两门学科之间有许多相近的知识点,那么针对现在存在的数学、科学学科之间相近的知识点,需不需要进行整合?该如何整合?文章以“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为例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科学;课程整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理解这一命题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關键,也是理论问题上的焦点和难点。文章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运动的学说,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理论依据、现实依据进行了四个层面的分析
【摘 要】蜀汉封爵制度和曹魏、孙吴一样,多承袭于汉代,这一制度始终伴随着蜀汉政权的兴衰而不断损益变化。由于蜀汉封爵现象散见于相关传记中,故其具体封爵人数一直不甚清晰。清朝考据学家列蜀汉封爵人数共四十一人,一直以来为治史者所引,但其考证存在漏洞。据相关史籍,蜀汉政权至少有五十人取得封爵地位。  【关键词】蜀汉;封爵制度;《三国会要》  有关三国时期的封爵制度,受关注者以曹魏居多,孙吴政权次之,蜀汉则
【摘 要】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倡导的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提高数学素养;反思;自问;自查  在学
【摘 要】在肯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口头语言在语文学科授课中的作用。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意的工具,教师语言是其思想意图及授课风格的外化形式。语文教师的语言则充分体现着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语文学科授课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
【摘 要】我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存在着条块分割设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衔接”这一关键要领,结合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阐明完全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衔接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衔接;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式课程组织形态,这类课
当我还在读师范的时候,那时才十五六岁,还不大懂得作为一名教师所應承担的责任。但有一天,在去饭堂的途中,我却亲眼目睹了触动我心灵的一幕:一名腿有残疾的妇女,她一拐一拐地拿着大堆垃圾去倒,她那个身体完全正常、只有四、五岁的儿子跟在后面,样子天真可爱,但也学着她妈妈的样子在一拐一拐地走路。脸上充满了稚气的笑容,可能他觉得自己学着妈妈的样子走路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而这孩子的妈妈由于走在前面,对此却浑然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能用批判性思维去加工信息从而构建意义,在分析、鉴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研学任务;理清批判性阅读的层次;善于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构建和丰富思维图式;创设丰富情景,给予学生思维空间;多角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对阅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