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改的成熟,教育部要求各地在既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在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推广汇报课后,教师们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能够带着思考进课堂。在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谈谈对农村小学英语预习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农村;小学英语;预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是学生进行预习成为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课堂时间耗在原本学生可以自己预习解决的环节上。
发挥英语预习应有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分析现状,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寻求对策。惟其如此,预习才能从被动的形式应付升华为主动的价值趋同,学生才能在预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使英语课堂走向高效。
一、以“预习单”为支撑点,指导学生有序地预习
在高效课堂推广课的观摩学习中,发现他们的学生预习能如此有效,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预习的“支架”——导学案和前置性作业。这样一来,将我们一贯的空洞笼统的预习任务具体化,让学生在预习单的提示和帮助下,有步骤地落实,不知不觉中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而我们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至于按怎样的思路进行预习,学生是不太清楚的。结果,学生懵懵懂懂地预习,直至六年级,预习仍然是只会读读课文、听听录音。于是,我在分析比较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我的学生也提供了预习“支架”—— “预习单”。
“预习单”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导航针,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的。“预习单”这种预习作业应体现下一节课老师的教学思路,它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的展示;也可以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必须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预习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落脚点以及预习作业的价值在哪里。要从预习作业的“质”上去思考、取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布置出高质量的预习作业。
“预习单”的设计思路分三大板块:一是“自主学习”板块,主要是收集资料、旧知识的回顾、自学单词、听录音这些方面的内容,一般只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检查纠正;二是“合作探究”板块,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归纳学单词“金点子”,教师适时插入句型的操练;三是“我的反思和总结”板块,学生学习结束后简单记录自己的收获、仍没有掌握的问题或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以及努力的方向等。另外,为了不因“预习单”增加学生作业负担,“预习单”内容必定揉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后练习题。
二、以运用为落脚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应“以学定教”,将预习的检查与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计划,打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壁垒。教师在课堂上应兼顾学生的预习基础,顺势而导,形成完整的“教学回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交流式运用——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后,教师应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反馈。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般情况是这样的,教师让全班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这时举手的人会是一大片。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对于训练阅读分析能力很有意义,这时常常只有几个人举手,大部分学生还在思考,少部分学困生还没有听懂问题或者不知从何处考虑思考。教师稍引导、鼓励一下,又有几个人举手,但总共举手的人也就是十来个人,教师不能再等了,于是,他叫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直至有学生答对为止。
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多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种情况:
(1)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或课前进行过预习的学生能参与分析课文的全过程。
(2)大约五分之三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因为多数学生都是属于学习能力中等的,许多问题他们才刚思考了一半,别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回答了,他们不能继续往下思考,不得不去听别人分析结论。他们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分析课文的机会。
(3)少数学困生,由于理解水平低,常常是还没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别人就说出结论来,甚至抄了答案都是“一头雾水”,他们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养成了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想,就等着抄写最后的答案这样一种课堂学习习惯。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三多三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而在观摩高效课堂的课堂学习中“对学”、“群学”环节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中的比重,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中的比重,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二)展示式运用——不讲之后更“精彩”
在“高效课堂”推广观摩课上,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声音洪亮地展示着他们预习“先学”成果,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着他们的不同见解,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神情,智慧在教室里闪光。我惊叹,也曾和其他老师一样质疑:这是常态课吗?也是表演吧?但在“白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的体验式教学中,我看到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他们的学生一样“精彩”。那一刻,我相信,也折服,更是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总是力争把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咀嚼得粉碎”再“喂给”学生,课堂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其实,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的接受,谈不上发散和创新,更没有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机会。
学生通过预习作业的学习,回到课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收获,都想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展示,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果。这样一来,既可以深化学生预习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不足;既实现了成果的共享,自然而然地解答了其他学生的困惑,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既引发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也破解了有关同学的困惑,还可以引起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经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尝试,我觉得只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开展铺好一条星光大道,彻底解放老师,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高效课堂;农村;小学英语;预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和所学习的有意义材料结合起来,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是学生进行预习成为高耗低效的原因之一:课堂时间耗在原本学生可以自己预习解决的环节上。
发挥英语预习应有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就必须分析现状,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寻求对策。惟其如此,预习才能从被动的形式应付升华为主动的价值趋同,学生才能在预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使英语课堂走向高效。
一、以“预习单”为支撑点,指导学生有序地预习
在高效课堂推广课的观摩学习中,发现他们的学生预习能如此有效,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预习的“支架”——导学案和前置性作业。这样一来,将我们一贯的空洞笼统的预习任务具体化,让学生在预习单的提示和帮助下,有步骤地落实,不知不觉中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而我们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完成,至于按怎样的思路进行预习,学生是不太清楚的。结果,学生懵懵懂懂地预习,直至六年级,预习仍然是只会读读课文、听听录音。于是,我在分析比较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我的学生也提供了预习“支架”—— “预习单”。
“预习单”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导航针,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的。“预习单”这种预习作业应体现下一节课老师的教学思路,它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的展示;也可以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必须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预习作业的目的是什么,落脚点以及预习作业的价值在哪里。要从预习作业的“质”上去思考、取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才能布置出高质量的预习作业。
“预习单”的设计思路分三大板块:一是“自主学习”板块,主要是收集资料、旧知识的回顾、自学单词、听录音这些方面的内容,一般只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长检查纠正;二是“合作探究”板块,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归纳学单词“金点子”,教师适时插入句型的操练;三是“我的反思和总结”板块,学生学习结束后简单记录自己的收获、仍没有掌握的问题或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以及努力的方向等。另外,为了不因“预习单”增加学生作业负担,“预习单”内容必定揉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后练习题。
二、以运用为落脚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应“以学定教”,将预习的检查与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计划,打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壁垒。教师在课堂上应兼顾学生的预习基础,顺势而导,形成完整的“教学回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交流式运用——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作业后,教师应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与反馈。目前我们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般情况是这样的,教师让全班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如果问题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这时举手的人会是一大片。如果问题有一定难度,对于训练阅读分析能力很有意义,这时常常只有几个人举手,大部分学生还在思考,少部分学困生还没有听懂问题或者不知从何处考虑思考。教师稍引导、鼓励一下,又有几个人举手,但总共举手的人也就是十来个人,教师不能再等了,于是,他叫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直至有学生答对为止。
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多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种情况:
(1)大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或课前进行过预习的学生能参与分析课文的全过程。
(2)大约五分之三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因为多数学生都是属于学习能力中等的,许多问题他们才刚思考了一半,别的同学已经站起来回答了,他们不能继续往下思考,不得不去听别人分析结论。他们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分析课文的机会。
(3)少数学困生,由于理解水平低,常常是还没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别人就说出结论来,甚至抄了答案都是“一头雾水”,他们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问题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养成了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想,就等着抄写最后的答案这样一种课堂学习习惯。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三多三少”: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而在观摩高效课堂的课堂学习中“对学”、“群学”环节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中的比重,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中的比重,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二)展示式运用——不讲之后更“精彩”
在“高效课堂”推广观摩课上,我们总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声音洪亮地展示着他们预习“先学”成果,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辩着他们的不同见解,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神情,智慧在教室里闪光。我惊叹,也曾和其他老师一样质疑:这是常态课吗?也是表演吧?但在“白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的体验式教学中,我看到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时,他们的学生一样“精彩”。那一刻,我相信,也折服,更是看到我们自己的缺点。
目前,我们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总是力争把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咀嚼得粉碎”再“喂给”学生,课堂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其实,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的接受,谈不上发散和创新,更没有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的机会。
学生通过预习作业的学习,回到课堂。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收获,都想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此时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展示,说自己的思考方法和结果。这样一来,既可以深化学生预习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不足;既实现了成果的共享,自然而然地解答了其他学生的困惑,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既引发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也破解了有关同学的困惑,还可以引起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经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尝试,我觉得只有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开展铺好一条星光大道,彻底解放老师,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