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课题研究的这段经历,我不禁感慨万千,在这小小的课题背后,凝聚了课题组成员多少心血和汗水,这其中的煎熬与努力、艰辛与付出,也只有在亲身体验后才能深切体会。
一、结缘课题——源于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013年,我从大学毕业。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我顺利地进入了教师岗位,成为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人民教师。刚跨出校门,走上讲台的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我觉得凭着我满腔的工作热情,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一定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挫折,感到了无奈和迷茫,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在这时,我有幸执教了一节飞云教育学区的公开课,在不断的磨课和修改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堂导入对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怎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的呢?我将这个问题向学校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她动员我尝试做相关课题,为我点明了方向:“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帮助你解决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有效途径,你可以从小处着手,立足于教学实践,关注每个课堂细节,及时反思记录,提炼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于是,怀着对教育科研的一份神秘感和一丝恐惧感,带着些许的不自信与好奇感,我提出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运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之路。
二、研究课题——在不断地思考、实践、探索中获得自身成长
根据研究内容,我制定了研究计划,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研究过程忙碌而充实,有困惑,有失落,有辛苦,也有快乐,最后得到的是满满的收获。
(一)充分的理论准备——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自从着手课题,我便更注重理论学习,组织组员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课题研究基本理论》《课题研究资料汇编》《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情境教学策略》《课堂故事》《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等书籍,让厚重的理论知识滋养着我,并突破学科的限制,拓展到网络阅读层面,收集和阅读了相关论文,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地汲取营养。在学习书籍和论文时,我一边读,一边记录,同时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碰撞到了一起,生出思想的火花。同时我又多次参加了市、校不同级别的教育科研培训,听取了不少教育科研专家的讲座,吸收了不少别人的教科研经验,积累了不少课题研究的理论以及第一手资料,解开了许多在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困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生命在于教学实践。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理论积淀后,我转变了教学观念,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法,打开了教学局面。
我将低段学生对课堂导入的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积累了研究数据,结合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平时的教学实践,再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生动、直观、有趣的事物,爱玩,喜欢竞争,喜欢比赛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了十种适合低段学生的课堂导入方法。这十种导入方法为:“旧知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疑激趣法”“悬念导入法”“背景介绍法”“演示法导入”“导游解说法”“开门见山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把自己任教的二(1)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实践和观察。我将不同的导入方法运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如《蓝色的树叶》一课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大胆质疑,说说自己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可以和伙伴进行交流、小组交流,通过质疑的方式,把导入变成快乐的探究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从“教材钻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基本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扬长补短,学习和吸纳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把理论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艰难研究、一波三折——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反思
课题研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有不少的波折。比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课前我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参考了许多资料,精心备课,多次试教,多次修改,并且设计了一个自以为很精彩的导入,并充满信心地去开了校级公开课。上课伊始,我在课件上播放了许多气球的图片,学生看了后,发出一阵阵惊叹声,随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气球的感受,学生大多讲不出来,举手的寥寥无几,仅仅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很喜欢”、“很漂亮”这些答案,并没有多大体会,导致上课一开始就冷场了,场面有些尴尬,导致我一度不知道该怎么接着上下去,而且导入时间过长,使得我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课后老师们针对我的导入提出了许多不足之处:1. 重形式轻内容,对课文内容的准备不足,为了导入而设计导入,而不是根据内容来,舍本求末。2. 重热闹轻效果,出示气球图片,学生看似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并没有多大用处。3. 重导入而忽略整体,在导入部分时间花费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能完成。这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一下子让我懵了,本以为精心设计过的导入,竟成了别人口中的“花架子”,难免让我感到难堪和失落,但是更促使我重新思索课堂实践与课题研究的联系,如何不让课堂导入流于形式,如何使课堂导入更有效。
几度思考,几经修改,几番试教后,《窗前的气球》以全新的设计出现,我将导入改为谈话导入,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小朋友,你生过病吗?在生病时心情怎样?”学生基本都有生病的体验,因此感受很多,纷纷举手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我相机引导:前几天,有一位叫科利亚的小朋友也生病了,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表示这个导入更加符合课文内容,比较实在,使我体验到了付出后得到收获的满足感。
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我也变得越来越爱反思和探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提高。
三、爱上课题——不愿停下的课题研究的脚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课题研究的过程就像怀孕的母亲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一样,这其中有焦虑、有期待、有艰辛。课题的研究需要长期的探索,就像母亲十月怀胎;课题结题的瞬间就像母亲一朝分娩;看着课题研究成果时的幸福,就像妈妈看着平安降生的宝宝时的幸福。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成长着,我收获着,我是快乐的、幸福的。
课题研究是一条漫漫长路,而我不会停下我研究的步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2]李晓红.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6).
[3]夏家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编.小学语文教学经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08).
一、结缘课题——源于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013年,我从大学毕业。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我顺利地进入了教师岗位,成为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人民教师。刚跨出校门,走上讲台的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我觉得凭着我满腔的工作热情,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一定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挫折,感到了无奈和迷茫,但是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正在这时,我有幸执教了一节飞云教育学区的公开课,在不断的磨课和修改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堂导入对激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怎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的呢?我将这个问题向学校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她动员我尝试做相关课题,为我点明了方向:“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帮助你解决教育中遇到问题的有效途径,你可以从小处着手,立足于教学实践,关注每个课堂细节,及时反思记录,提炼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于是,怀着对教育科研的一份神秘感和一丝恐惧感,带着些许的不自信与好奇感,我提出了课题《小学语文低段运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开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之路。
二、研究课题——在不断地思考、实践、探索中获得自身成长
根据研究内容,我制定了研究计划,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研究过程忙碌而充实,有困惑,有失落,有辛苦,也有快乐,最后得到的是满满的收获。
(一)充分的理论准备——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自从着手课题,我便更注重理论学习,组织组员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课题研究基本理论》《课题研究资料汇编》《学生课堂行为管理》《情境教学策略》《课堂故事》《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等书籍,让厚重的理论知识滋养着我,并突破学科的限制,拓展到网络阅读层面,收集和阅读了相关论文,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地汲取营养。在学习书籍和论文时,我一边读,一边记录,同时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碰撞到了一起,生出思想的火花。同时我又多次参加了市、校不同级别的教育科研培训,听取了不少教育科研专家的讲座,吸收了不少别人的教科研经验,积累了不少课题研究的理论以及第一手资料,解开了许多在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困惑。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生命在于教学实践。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丰富了我的理论积淀后,我转变了教学观念,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法,打开了教学局面。
我将低段学生对课堂导入的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积累了研究数据,结合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平时的教学实践,再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生动、直观、有趣的事物,爱玩,喜欢竞争,喜欢比赛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了十种适合低段学生的课堂导入方法。这十种导入方法为:“旧知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设疑激趣法”“悬念导入法”“背景介绍法”“演示法导入”“导游解说法”“开门见山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把自己任教的二(1)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实践和观察。我将不同的导入方法运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如《蓝色的树叶》一课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大胆质疑,说说自己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可以和伙伴进行交流、小组交流,通过质疑的方式,把导入变成快乐的探究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从“教材钻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基本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亮点和不足,扬长补短,学习和吸纳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把理论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艰难研究、一波三折——课题研究促使我不断反思
课题研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有不少的波折。比如教学《窗前的气球》一课,课前我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了充分的准备,参考了许多资料,精心备课,多次试教,多次修改,并且设计了一个自以为很精彩的导入,并充满信心地去开了校级公开课。上课伊始,我在课件上播放了许多气球的图片,学生看了后,发出一阵阵惊叹声,随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气球的感受,学生大多讲不出来,举手的寥寥无几,仅仅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很喜欢”、“很漂亮”这些答案,并没有多大体会,导致上课一开始就冷场了,场面有些尴尬,导致我一度不知道该怎么接着上下去,而且导入时间过长,使得我没有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课后老师们针对我的导入提出了许多不足之处:1. 重形式轻内容,对课文内容的准备不足,为了导入而设计导入,而不是根据内容来,舍本求末。2. 重热闹轻效果,出示气球图片,学生看似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对课文内容理解并没有多大用处。3. 重导入而忽略整体,在导入部分时间花费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能完成。这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一下子让我懵了,本以为精心设计过的导入,竟成了别人口中的“花架子”,难免让我感到难堪和失落,但是更促使我重新思索课堂实践与课题研究的联系,如何不让课堂导入流于形式,如何使课堂导入更有效。
几度思考,几经修改,几番试教后,《窗前的气球》以全新的设计出现,我将导入改为谈话导入,上课伊始,我问学生:“小朋友,你生过病吗?在生病时心情怎样?”学生基本都有生病的体验,因此感受很多,纷纷举手发言,气氛十分热烈。在学生谈完感受后,我相机引导:前几天,有一位叫科利亚的小朋友也生病了,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表示这个导入更加符合课文内容,比较实在,使我体验到了付出后得到收获的满足感。
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我也变得越来越爱反思和探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研究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提高。
三、爱上课题——不愿停下的课题研究的脚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课题研究的过程就像怀孕的母亲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一样,这其中有焦虑、有期待、有艰辛。课题的研究需要长期的探索,就像母亲十月怀胎;课题结题的瞬间就像母亲一朝分娩;看着课题研究成果时的幸福,就像妈妈看着平安降生的宝宝时的幸福。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成长着,我收获着,我是快乐的、幸福的。
课题研究是一条漫漫长路,而我不会停下我研究的步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高效助力教师专业化成长[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2]李晓红.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6).
[3]夏家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编.小学语文教学经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