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课堂有效活动的“多维度”设计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应注重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充满着劳动的情趣与技术的创新。一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它是层次分明的,即每个学生都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学生通过 剪、裁、贴、拼等操作活动,加深自己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升华到情感的体验,最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和习惯,此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四个维度。
  一、操作的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 。
  案例:教学“中国结”。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装饰物,了解“中国结”的编结方法,准备有关材料;课堂上,播放“鞭炮结”编结方法的录像,让学生掌握“鞭炮结”的基本编结方法;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进行编结)。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不管是“家政”部分,还是“技术初步”部分,很多内容都需要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一是熟悉操作的步骤。如“鞭炮结”,一般需经过“彩绳对折、环扣、插入短线绳、收紧环扣、‘井’字互套法、收紧套绳、反复互套穿编、互联成串”的步骤。二是掌握操作的要領,如“井”字互套法的要领是①压②,②压③,③压④,④压①。三是化解操作的难点,如环扣的方向,如何收紧套绳,收尾时如何使短线绳不脱落。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熟练的操作。
  二、知识技能的获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表现形式有讨论、探究、创新等。
  案例:上例尝试进行编结活动之后,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交流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股数编结出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层层深入。最后举办“我的中国心——中国结”展览。情意盎然、大小不同的“中国结”,展示了一幅幅学生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的美丽画卷。
  [设计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人,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更是技术探究的主体。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
  三、情感的体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三维度
  这一维度的目的是人人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我们在编织茶杯套后,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还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哪些东西“穿上衣服”?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班级有一名学生就觉得,我妈妈的手机磨损很厉害了,我想给她的手机“穿衣服”。后来,在她妈妈生日的时候,该生果然送给了母亲一个亲手编织的手机套。
  [设计理念]作品穿行于生活,体验“劳动课堂”后的学以致用。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劳技本身的价值就是能否将学校所学延伸到课外,走向社会。“劳技教育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书本知识在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抓住教育的契机,我们劳动与技术课堂上诸如“编织类”“布艺类”等作品可以成为家中的装饰品,也可以成为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此,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劳技课堂走向家庭,真正将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四维度
  这一维度的重点内容是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适时地给予激励,给予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案例:在《涤纶彩球》一课中,我采用的评价方式:
  (1)学生制作时实施过程评价。点评奖励获得“合作标兵”的小组;能注意卫生保洁,及时处理垃圾的获“环保标兵”小组;操作过程中保障安全,能使用好针线后及时归放的获“安全标兵”小组。
  (2)教学成效比较展示评价。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小组评议,做得最好的,请小组派代表把小组牌贴在彩球的下面。
  (3)小组互议,说说为什么投票,其他组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制作优胜”标兵组。
  (4)激励学生课后探究涤纶纸的其他用途,举一反三设计制作彩球,改进或创新设计制作,通过义卖检验,体验劳动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设计理念]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给学生激励。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体验、发现程度各有不同。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或深或浅、体验或多或少、创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应具备层次性和梯度感,要层层推进,最终实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四维目标。在《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江苏劳技教育教学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劳技教师们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劳技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语文课堂的精彩看似偶然,其实蕴含着必然。每一个灵光闪现的背后都融入了教师的智慧,每一个高潮的涌现都是学生生命体验被唤醒并且产生了强烈共鸣之后的情感折射与理性升华。语文教学离不开“蓄势”,也不能没有“生发”。  一、蓄势,让教学生津  “蓄势”本是一种写作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非常讲究“蓄势”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如同写作一样不能平铺直叙,需要诸多环节的蓄势,通过精妙的预设,
2010年9月,我成了马塘小学青研组的一员,在这个奋发向上的集体中,我学到了很多。  记得刚来马塘小学时,我低着头走路,对这个陌生环境怀有几分不安,像个刚入学的新生。第一次参加青研组活动,内容是畅谈新学期打算,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坐在接待室里,生怕刘主任会叫到“印园园”的名字。在这么多陌生人面前发言,我还是有些害羞和忐忑的。  我在青研组的第一次发言是谈谈加入青研组的体会,至今记忆深刻。那次曹校长
“今天下午4:30公布明天上课内容,你照老传统安排好。”周四早晨一上班,分管教育教学的邱校长在校门口对我说道。一旁的门卫师傅听见了,笑着说:“你们又要搞个通宵了吧!”  原来,学校有一位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层层选拔,已进入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决赛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上课。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大赛组织者只提前一天公布上课内容,这样就给参赛选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好在我们有“老传统”。  上午,我
品德课程以生活为本,把生活作为本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过有道德的生活。品德课堂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成为对学生生命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但是,当前的品德学科远远没有语、数、外学科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始终处于边缘地带,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面对现实情况,我们教研工作者该如何做呢?  一、抓关键——打造师资队伍  一个学科教学质
那是一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望月》。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多种含义:象征着美,寄予着亲人、友人之间的相思,表达着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抒发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为了让月亮在孩子们心中丰富起来,我在学习完课文后出示了几段名家名篇中描写月亮的文字,还特意从网上找了一张幽静的月夜图作为背景,并精心挑选了一首轻柔舒缓的小提琴曲。当
近日,中企动力携手CNNIC,在全国各地开展“2010可信网络普及行动”,旨在落实国家有关部门“普及提高网络安全水平、构建繁荣诚信互联网”的指示精神,帮助企业构建可信网站,实现互
无论标准的确立还是第三方监督的加强,只有客户满意,企业盈利,双赢的局面才能达成。由此起步,电子政务IT服务采购才能走出迷途,踏上康庄大道。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全面、深入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转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核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学生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懈追求又学会放弃,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一、放弃形式主义,追求常态中的有效引导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比如为了让学生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听,老师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如今,我校探索“同侪互学”生态课堂,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关系,因此,教师都希望通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所学内容﹚的动态合作,达到合理化的教学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构建融洽和谐的英语高效课堂。  我校探索的“同侪互学”学习方式
追寻“六八年人”一群思想者的风貌和踪迹徐友渔难忘的1968年/雪颐人生的“诺曼底”:“民间思想村落“咏叹调/王东成坚冰下的潜流:“文革”申的知识青年思潮/印红标和“六八年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