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应注重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充满着劳动的情趣与技术的创新。一堂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角度来看,它是层次分明的,即每个学生都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学生通过 剪、裁、贴、拼等操作活动,加深自己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达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而升华到情感的体验,最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行为和习惯,此为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四个维度。
一、操作的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 。
案例:教学“中国结”。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装饰物,了解“中国结”的编结方法,准备有关材料;课堂上,播放“鞭炮结”编结方法的录像,让学生掌握“鞭炮结”的基本编结方法;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进行编结)。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不管是“家政”部分,还是“技术初步”部分,很多内容都需要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一是熟悉操作的步骤。如“鞭炮结”,一般需经过“彩绳对折、环扣、插入短线绳、收紧环扣、‘井’字互套法、收紧套绳、反复互套穿编、互联成串”的步骤。二是掌握操作的要領,如“井”字互套法的要领是①压②,②压③,③压④,④压①。三是化解操作的难点,如环扣的方向,如何收紧套绳,收尾时如何使短线绳不脱落。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熟练的操作。
二、知识技能的获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表现形式有讨论、探究、创新等。
案例:上例尝试进行编结活动之后,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交流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股数编结出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层层深入。最后举办“我的中国心——中国结”展览。情意盎然、大小不同的“中国结”,展示了一幅幅学生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的美丽画卷。
[设计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人,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更是技术探究的主体。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
三、情感的体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三维度
这一维度的目的是人人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我们在编织茶杯套后,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还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哪些东西“穿上衣服”?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班级有一名学生就觉得,我妈妈的手机磨损很厉害了,我想给她的手机“穿衣服”。后来,在她妈妈生日的时候,该生果然送给了母亲一个亲手编织的手机套。
[设计理念]作品穿行于生活,体验“劳动课堂”后的学以致用。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劳技本身的价值就是能否将学校所学延伸到课外,走向社会。“劳技教育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书本知识在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抓住教育的契机,我们劳动与技术课堂上诸如“编织类”“布艺类”等作品可以成为家中的装饰品,也可以成为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此,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劳技课堂走向家庭,真正将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四维度
这一维度的重点内容是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适时地给予激励,给予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案例:在《涤纶彩球》一课中,我采用的评价方式:
(1)学生制作时实施过程评价。点评奖励获得“合作标兵”的小组;能注意卫生保洁,及时处理垃圾的获“环保标兵”小组;操作过程中保障安全,能使用好针线后及时归放的获“安全标兵”小组。
(2)教学成效比较展示评价。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小组评议,做得最好的,请小组派代表把小组牌贴在彩球的下面。
(3)小组互议,说说为什么投票,其他组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制作优胜”标兵组。
(4)激励学生课后探究涤纶纸的其他用途,举一反三设计制作彩球,改进或创新设计制作,通过义卖检验,体验劳动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设计理念]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给学生激励。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体验、发现程度各有不同。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或深或浅、体验或多或少、创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应具备层次性和梯度感,要层层推进,最终实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四维目标。在《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江苏劳技教育教学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劳技教师们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劳技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江苏】
一、操作的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 。
案例:教学“中国结”。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中国结”的装饰物,了解“中国结”的编结方法,准备有关材料;课堂上,播放“鞭炮结”编结方法的录像,让学生掌握“鞭炮结”的基本编结方法;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进行编结)。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体验。
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因此,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现实的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和操作体验。不管是“家政”部分,还是“技术初步”部分,很多内容都需要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一是熟悉操作的步骤。如“鞭炮结”,一般需经过“彩绳对折、环扣、插入短线绳、收紧环扣、‘井’字互套法、收紧套绳、反复互套穿编、互联成串”的步骤。二是掌握操作的要領,如“井”字互套法的要领是①压②,②压③,③压④,④压①。三是化解操作的难点,如环扣的方向,如何收紧套绳,收尾时如何使短线绳不脱落。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熟练的操作。
二、知识技能的获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活动表现形式有讨论、探究、创新等。
案例:上例尝试进行编结活动之后,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交流活动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怎样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股数编结出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层层深入。最后举办“我的中国心——中国结”展览。情意盎然、大小不同的“中国结”,展示了一幅幅学生实践操作、自主创新的美丽画卷。
[设计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设计。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人,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更是技术探究的主体。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
三、情感的体验——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三维度
这一维度的目的是人人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案例:我们在编织茶杯套后,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还有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给哪些东西“穿上衣服”?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班级有一名学生就觉得,我妈妈的手机磨损很厉害了,我想给她的手机“穿衣服”。后来,在她妈妈生日的时候,该生果然送给了母亲一个亲手编织的手机套。
[设计理念]作品穿行于生活,体验“劳动课堂”后的学以致用。
“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劳技本身的价值就是能否将学校所学延伸到课外,走向社会。“劳技教育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知识转化为能力,利用书本知识在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抓住教育的契机,我们劳动与技术课堂上诸如“编织类”“布艺类”等作品可以成为家中的装饰品,也可以成为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因此,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会让我们的劳技课堂走向家庭,真正将劳技教育实践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设计的第四维度
这一维度的重点内容是适时运用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重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适时地给予激励,给予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案例:在《涤纶彩球》一课中,我采用的评价方式:
(1)学生制作时实施过程评价。点评奖励获得“合作标兵”的小组;能注意卫生保洁,及时处理垃圾的获“环保标兵”小组;操作过程中保障安全,能使用好针线后及时归放的获“安全标兵”小组。
(2)教学成效比较展示评价。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小组评议,做得最好的,请小组派代表把小组牌贴在彩球的下面。
(3)小组互议,说说为什么投票,其他组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制作优胜”标兵组。
(4)激励学生课后探究涤纶纸的其他用途,举一反三设计制作彩球,改进或创新设计制作,通过义卖检验,体验劳动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
[设计理念]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给学生激励。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体验、发现程度各有不同。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或深或浅、体验或多或少、创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活动应具备层次性和梯度感,要层层推进,最终实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四维目标。在《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的指导下,江苏劳技教育教学活动蓬勃发展起来,劳技教师们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劳技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