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分化现象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分析出现分化的原因并且及时对症下药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分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初一下半学期和初二上半学期。追究其分化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二是教师教学不得法,使得部分同学无法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畏惧情绪,从而自暴自弃,学习越来越差,形成分化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教学中注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的因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会学;二是自己学会。
1.培养学生会学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须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教师的教法、思路和训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地逐渐熟悉并掌握英语学习的正确途径,引导学生入英语学习之门。二是课堂教学必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兴趣不仅需要语言生动、练习形式活泼多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探求规律、渴望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欲望,使学生对每一项练习活动都感到新颖有趣,参与活动后学有所成。并由此产生与更高的认识和活动水平相适应的新学习兴趣。三是课堂教学必须为课外自学创造充分有利的条件。
2.培养学生学会
教学生会学,除课堂教学外,还须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在这方面应注意四点:一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任何学习方法的选用都必须服从于更有效的养成技能这一目的;二是使学生逐步养成利用视觉、听觉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协同动作来培养技能的习惯。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动口必动手,则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还可以提高书写的熟练程度等;三是指导学生采用合理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记忆与保持的效率。科学安排识记的时间长度与间隔,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四是注意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推广好的典型,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
二、运用注意规律发展和深化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可能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我常常利用语言技巧、表情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有意注意容易使学生疲劳,无意注意虽然能保持学生的兴趣,但无法深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只有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才能使教与学持久的继续下去,学生学习才能得到持久和深化。
1.在无意注意中进行入门教学,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金钥匙”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就是单词不会读,因此也记不住。这是兴趣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两极分化也往往从单词遗忘开始。
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我们不能满足那种由某种刺激(如学口语比学书面语积极性高)而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上课时的一时兴趣。因为即使一时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说实际上没有相应的能力),也很难有延续的效果,不能使学生建立起持续而稳定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宗旨。
2.在无意注意中防止知识“中断”
(1)不失时机地下毛毛雨。语法知识有助于养成鉴别能力,它能帮助判断最后的成品(比如一个句子)是否正确。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对中差生的训练和培养。利用下毛毛雨的形式把难以理解、不好掌握的语法知识在未要求学生掌握之前就一点一点地渗透给学生。
(2)融为一体,促进技能的发展。外语教材本身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在利用新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旧”内容的新发现。学新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旧内容与新内容相结合的过程。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对中差生进行以旧知识带新知识,以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促使其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对旧知识的巩固以及应用知识技能的提高。新课旧课融为一体对于那些知识与技能上有缺漏的学生来说,是查漏补缺、促进其技能发展的有力措施。
三、复习巩固是夺取大面积丰收的保证,要做到“稳”和“精”
复习时强化记忆,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复习可使学生将初中所学的知识巩固和系统化,基本知识更加熟练和准确,进而提高活用能力和应变能力。搞不好总复习,大面积丰收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但由于面临毕业和升学,老师和学生往往觉得异常紧张,教师不是急于快速结束课程,就是忙于寻找“上等”的复习资料,出复习练习题;学生不是死记硬背,就是掉进“题海”,没有时间看书,不能自控。
对以上弊病,我认为夺取大面积丰收的关键是教师要力求做到“稳”和“精”。“稳”,首先要稳定自己,忙而不乱,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按时完成书本上的全部内容。其次是稳定学生,稳定情绪,避免出现严重分化现象。对优劣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对差生批评不过重,对优等生表扬不过分,多多鼓励中等生。“精”,就是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规划复习。复习课上,我将3/4的时间用来个别练习或集体练习,复习时注意:1.紧扣课本,自行复习与指导相结合;2.讲练与考评相结合;3.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4.点(重点、难点)与面(书本内容)相结合。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分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初一下半学期和初二上半学期。追究其分化原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二是教师教学不得法,使得部分同学无法用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畏惧情绪,从而自暴自弃,学习越来越差,形成分化现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教学中注意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直接的因素,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己会学;二是自己学会。
1.培养学生会学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须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教师的教法、思路和训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耳濡目染地逐渐熟悉并掌握英语学习的正确途径,引导学生入英语学习之门。二是课堂教学必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兴趣不仅需要语言生动、练习形式活泼多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探求规律、渴望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欲望,使学生对每一项练习活动都感到新颖有趣,参与活动后学有所成。并由此产生与更高的认识和活动水平相适应的新学习兴趣。三是课堂教学必须为课外自学创造充分有利的条件。
2.培养学生学会
教学生会学,除课堂教学外,还须特别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在这方面应注意四点:一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任何学习方法的选用都必须服从于更有效的养成技能这一目的;二是使学生逐步养成利用视觉、听觉和言语运动器官的协同动作来培养技能的习惯。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动口必动手,则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还可以提高书写的熟练程度等;三是指导学生采用合理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记忆与保持的效率。科学安排识记的时间长度与间隔,避免单纯的机械重复。四是注意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推广好的典型,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
二、运用注意规律发展和深化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可能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我常常利用语言技巧、表情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有意注意容易使学生疲劳,无意注意虽然能保持学生的兴趣,但无法深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只有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才能使教与学持久的继续下去,学生学习才能得到持久和深化。
1.在无意注意中进行入门教学,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金钥匙”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就是单词不会读,因此也记不住。这是兴趣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两极分化也往往从单词遗忘开始。
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我们不能满足那种由某种刺激(如学口语比学书面语积极性高)而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和上课时的一时兴趣。因为即使一时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说实际上没有相应的能力),也很难有延续的效果,不能使学生建立起持续而稳定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才是英语教学的宗旨。
2.在无意注意中防止知识“中断”
(1)不失时机地下毛毛雨。语法知识有助于养成鉴别能力,它能帮助判断最后的成品(比如一个句子)是否正确。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对中差生的训练和培养。利用下毛毛雨的形式把难以理解、不好掌握的语法知识在未要求学生掌握之前就一点一点地渗透给学生。
(2)融为一体,促进技能的发展。外语教材本身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在利用新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旧”内容的新发现。学新课的过程,实际上是旧内容与新内容相结合的过程。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对中差生进行以旧知识带新知识,以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促使其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对旧知识的巩固以及应用知识技能的提高。新课旧课融为一体对于那些知识与技能上有缺漏的学生来说,是查漏补缺、促进其技能发展的有力措施。
三、复习巩固是夺取大面积丰收的保证,要做到“稳”和“精”
复习时强化记忆,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之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复习可使学生将初中所学的知识巩固和系统化,基本知识更加熟练和准确,进而提高活用能力和应变能力。搞不好总复习,大面积丰收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但由于面临毕业和升学,老师和学生往往觉得异常紧张,教师不是急于快速结束课程,就是忙于寻找“上等”的复习资料,出复习练习题;学生不是死记硬背,就是掉进“题海”,没有时间看书,不能自控。
对以上弊病,我认为夺取大面积丰收的关键是教师要力求做到“稳”和“精”。“稳”,首先要稳定自己,忙而不乱,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上课,按时完成书本上的全部内容。其次是稳定学生,稳定情绪,避免出现严重分化现象。对优劣学生一视同仁,做到对差生批评不过重,对优等生表扬不过分,多多鼓励中等生。“精”,就是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规划复习。复习课上,我将3/4的时间用来个别练习或集体练习,复习时注意:1.紧扣课本,自行复习与指导相结合;2.讲练与考评相结合;3.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4.点(重点、难点)与面(书本内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