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期初的设计思路是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法下的英语课堂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课堂活动;学生主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个经济联盟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不论是在国际交往的平台上,还是国内的商务实际交流中,英语使用的高频率使其重要性在不断地被强化,这其中,更是以熟练掌握英语的交流能力为核心,这也成为了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有了确切的需求,就会催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单一强调语法、词汇等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使用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法被引入到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中,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目标。
一、任务教学法的内涵
(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201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推荐了“任务型教学”这一外语教学法的新思路。具體来说,即为了实现英语流利交流的能力目标,建议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增加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环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的主动地进行学习。
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操作已经存在已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拉布教授在印度班加罗尔实施的任务型教学实践,在具体实践中,他将任务型教学细化为三个环节: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要点。“前任务”是由教师主导,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学习的主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并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任务环”则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独立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任务,寻找解决方法,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的“语言要点”环节,换句话说,教师就学生汇报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各个小组的任务执行表现,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任务中包含的语言点,并且大量练习巩固。
(二)任务教学法的影响因素
任务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教学单元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设计任务型的学习活动时,应该考虑到活动的目的,语言材料的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此外,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词汇、搭配和语法层面,而是做到“言”“行”一致,情景交融,给学生充分制造与真实环境相似的任务情景,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活动的语言材料既可以用于口语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用于读写的学习活动,所用的语言材料应取自于学生周围的所见所闻,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应用,要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有利于训练语言的恰当性和流畅性。执行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因此,任务内容要学习对实际需要有用的知识,要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为了确保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除了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质量也有着很大影响。
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可以为自身提供宝贵的体验过程,帮助自己积极地摄入新信息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相互联系、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凸显学习的主体地位。一旦学生体验到参与任务型课题活动的意义,感受到自主构建新知识的成功,他们会更加爱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另一方面,如前所说,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活动中,要对任务型活动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要把学习技能的活动和使用技能的活动统一起来,把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和使用语言知识的活动协调起来,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并将二者置于尽量真实的语境中。此外,除了要准确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任务,教师还要做好监督任务环中每个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确保任务能够包含到每个学生,最后的语言要点环节,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宏观的视角为学生梳理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不同形式的练习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任务教学法下的课堂活动设计
我们国家当前外语教学常用的 “大班教学”的一个缺陷是学生英文水平高低不齐,这也导致了教师设置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不消化”,然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情况;其次,由于“大班教学”人数众多,会给学习积极性不高、求知欲不强的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英语课堂上教师只能够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更有甚者,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课题上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利用任务教学法设置教学活动,被认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当前学术领域,有着很多对于任务教学法与英语课堂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在此,作者以Seth Lindstromberg教授所著的 《The Standby Book—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为例。在这本指导性的书中,Seth Lindstromberg提出了许多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案,涵盖了从warm-up activity、reviewing、一直到最后的summary各个环节,这之中的各种活动设计都渗透了任务教学法的思想。例如在warm-up环节中,他设计了个名为”make them say it”的课堂活动,该活动适用于初级到高级的学生,时长为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流程为:
1, put participants into pairs, A and B.
2, give a slip of paper to everyone, asking them to keep it secret and hidden from their partner.
3 A starts by asking B questions. The ques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force B to say the word/ phrase on A’s slip. (remember, B does not know what this word/ phrase is.) Thus, if ‘In December’ is written on A’s slip, then ‘When’s Christmas?’ would be a good question for A to put to B because B might well respond, “In December”
4, Once B has come out with the exact words on A’s slip, then A and B switch roles.
诸如此类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具体的某一环节,还可以将活动形式灵活的套用在正式授课中,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准确理解任务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在完成任务中的定位,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Seth Lindstromber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7月
[2]周淳. 《英语课堂用语手册》,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3]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课堂活动;学生主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个经济联盟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不论是在国际交往的平台上,还是国内的商务实际交流中,英语使用的高频率使其重要性在不断地被强化,这其中,更是以熟练掌握英语的交流能力为核心,这也成为了学习英语的首要目标。有了确切的需求,就会催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重点应该从单一强调语法、词汇等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使用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法被引入到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中,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目标。
一、任务教学法的内涵
(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201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推荐了“任务型教学”这一外语教学法的新思路。具體来说,即为了实现英语流利交流的能力目标,建议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增加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环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的主动地进行学习。
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操作已经存在已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普拉布教授在印度班加罗尔实施的任务型教学实践,在具体实践中,他将任务型教学细化为三个环节: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要点。“前任务”是由教师主导,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学习的主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并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任务环”则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独立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任务,寻找解决方法,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的“语言要点”环节,换句话说,教师就学生汇报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各个小组的任务执行表现,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任务中包含的语言点,并且大量练习巩固。
(二)任务教学法的影响因素
任务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任务其实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教学单元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设计任务型的学习活动时,应该考虑到活动的目的,语言材料的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方面。此外,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是真实自然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词汇、搭配和语法层面,而是做到“言”“行”一致,情景交融,给学生充分制造与真实环境相似的任务情景,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任务型活动的语言材料既可以用于口语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用于读写的学习活动,所用的语言材料应取自于学生周围的所见所闻,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应用,要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要有利于训练语言的恰当性和流畅性。执行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因此,任务内容要学习对实际需要有用的知识,要训练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
为了确保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实施,除了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实施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质量也有着很大影响。
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可以为自身提供宝贵的体验过程,帮助自己积极地摄入新信息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相互联系、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凸显学习的主体地位。一旦学生体验到参与任务型课题活动的意义,感受到自主构建新知识的成功,他们会更加爱主动积极,从而加速语言信息的内化。另一方面,如前所说,教师在整个任务教学活动中,要对任务型活动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要把学习技能的活动和使用技能的活动统一起来,把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和使用语言知识的活动协调起来,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并将二者置于尽量真实的语境中。此外,除了要准确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任务,教师还要做好监督任务环中每个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确保任务能够包含到每个学生,最后的语言要点环节,教师应该在吃透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宏观的视角为学生梳理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结合不同形式的练习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任务教学法下的课堂活动设计
我们国家当前外语教学常用的 “大班教学”的一个缺陷是学生英文水平高低不齐,这也导致了教师设置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不消化”,然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情况;其次,由于“大班教学”人数众多,会给学习积极性不高、求知欲不强的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英语课堂上教师只能够带领一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更有甚者,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
针对当前英语教学课题上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利用任务教学法设置教学活动,被认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当前学术领域,有着很多对于任务教学法与英语课堂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在此,作者以Seth Lindstromberg教授所著的 《The Standby Book—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为例。在这本指导性的书中,Seth Lindstromberg提出了许多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案,涵盖了从warm-up activity、reviewing、一直到最后的summary各个环节,这之中的各种活动设计都渗透了任务教学法的思想。例如在warm-up环节中,他设计了个名为”make them say it”的课堂活动,该活动适用于初级到高级的学生,时长为10分钟左右,具体操作流程为:
1, put participants into pairs, A and B.
2, give a slip of paper to everyone, asking them to keep it secret and hidden from their partner.
3 A starts by asking B questions. The questions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force B to say the word/ phrase on A’s slip. (remember, B does not know what this word/ phrase is.) Thus, if ‘In December’ is written on A’s slip, then ‘When’s Christmas?’ would be a good question for A to put to B because B might well respond, “In December”
4, Once B has come out with the exact words on A’s slip, then A and B switch roles.
诸如此类的活动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具体的某一环节,还可以将活动形式灵活的套用在正式授课中,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准确理解任务的基础上,找到自己在完成任务中的定位,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Seth Lindstromberg.
[2]周淳. 《英语课堂用语手册》,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
[3]方文礼.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