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一个具体个案入手,探讨高中生人际困扰问题的个别辅导方案。笔者在此案例中通过引导来访者宣泄负面情绪并与其讨论早年关系模式对现时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并在咨询中运用倾听、共情、情绪反馈、澄清、提问、CBT中的三栏表、空椅子等技术陪伴来访者探索并整合内在自我冲突,同时注意与来访者一起共同寻找正向资源,强化社会支持系统,激发其作出改变内生动力,最终基本达到心理辅导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困扰;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25
一、案例报告
小雯(化名),高三,独生女,主要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此后与父亲、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至今未重组家庭,记忆中的父亲常常对她打骂发脾气,进入青春期后,常常和父亲顶嘴。上个月,和父亲发生争执时,父亲摔坏了她的手机,爷爷帮她重买了一个。父母离异后几乎与母亲失去联系,小学五六年级时,母亲来学校看过她两次,初中时来看过她一次,从此便无音讯。临近高考时,人际矛盾凸显,自诉和同桌刚认识时成了关系较好的朋友,相处久了,感觉同桌常因小事发脾气,她心里觉得委屈和生气,又不敢表现出来,于是两人渐行渐远。虽然关系疏远了,但是每次同桌把桌上东西摔得很响时,她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像是自己犯了错的感觉,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不能专心学习,故前来咨询。
二、案例分析
1.自卑心理
小雯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敏感,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与其家庭成长环境有着极大关系。早年父母离异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是由于自己的错造成父母分开的。跟着父亲生活后,父亲情绪不稳定,常会对她发脾气,这样的经历不仅使她形成“自己常会做错事惹父亲生气”的自动化思维,同时她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伴随着这些经历的是焦虑、担心、委屈的情绪,安全感的极度匮乏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其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
2.重视同伴关系,却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正处于青春期的小雯,非常看重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形象。当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冲突时,因担心对方不认同自己,而不敢直面问题,选择忍受和回避。内心有愤怒,却没有恰当表达的途径。一直隐忍而导致无法心平气和地与同伴沟通交流,从而引发人际敏感。
我尝试运用CBT技术使她觉察到自身的自动化思维,并通过支持和反驳,强化建立起替代非理性信念的理性思维。
三、辅导策略
1.以来访者为中心,与小雯建立良好关系,引导她体会到自身具有的正面力量
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来访者的态度胜于技术,将咨访关系看成重新成长的原动力,是最重要的治疗性因素。咨询师和来访者地位平等,咨询师努力促成一种真实的人际关系,使来访者达到自我理解、自我接受,从而調动自身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我在第一次辅导时,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真诚的态度,运用倾听、共情、情绪反馈等技术了解小雯的人际困扰现状,使小雯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建立尊重、信任的咨访关系。一开始小雯说话时语速较快,倾诉意愿较为强烈,渐渐地转为平缓的语速;其表情与诉说情节的感情色彩也从不一致到趋于一致,一开始诉说悲伤故事时带着笑容,逐渐能够以平静的语调和表情诉说伤心事,不再刻意面带微笑。从这种言语模式和非言语模式的改变中可以看出来访者逐渐放下防御。小雯逐渐能自由地以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能够让她充分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也拉近了我与她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她也表示在倾诉之后感到一种久违的放松,对自己能够作出改变更有信心了。这为她之后的自我觉察奠定了基础。
2.通过利用CBT中的三栏表技术,引导小雯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回归理性认识,提高情绪控制力
在咨询过程中,我让小雯列举出三件最近发生在同桌之间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且通过抓住每个事件中的情绪,认清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想法。例如:当看到同桌砸书时,她说自己感到担心,当我引导她去思考担心背后的想法时,她说是因为担心自己又做错了事情。我让她对“自己又做错了事情”的想法按照自己相信的程度进行0—100%的打分,比如,若完全相信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真的做错了就打100%,若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做错就打0%,结果她给自己打了0%。当把三件事情罗列出来后,她感到很惊讶,三件事情中的负面情绪都是由“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引起,当再次理性思考这些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对这些想法的相信程度为0%。同时,我还让她说出支持自己打分的一些事实依据。此时,我问道:“也就是理智上你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可是生活中会无法控制地冒着‘这些觉得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做错了’的想法?”她点头称是。我解释道:“我们暂且这些想法叫作自动化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觉察和训练纠正这些自动化的非理性思维。接着,针对这些非理性思维,我让小雯尽可能多地找到一些能够反驳这些负面性思维的事实依据。通过几个事件的分析训练之后,小雯已经可以将三栏表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我把三栏表技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她,她能够将运用实例带到下一次辅导过程中,在和我的讨论中再次加以巩固。
3.通过澄清、提问技术,引导小雯认识到当前的人际关系模式与早年亲子关系模式之间的联系
当小雯谈到她和同桌之间的关系时,我问道:“你觉得你与同桌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早年你与父亲之间的相处模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小雯思考了一会儿,说:“小时候,爸爸心情不好就会对我发脾气,会打我,还会摔东西,我很害怕很委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我也很担心同桌心情不好对我发脾气,看到他摔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很紧张,那种感觉跟我小时候看到爸爸心情不好的感觉有点像。”我继续问道:“你觉得爸爸对你发脾气,是因为你不够好?”小雯回应道:“其实也不是,我当时应该是觉得如果我能够做些什么的话,爸爸就不会打我骂我了,可是我做不到。”我澄清道:“你是说其实爸爸发脾气并不是你造成的,所以你找不到方法阻止他发脾气。”小雯眼眶红红地说道:“是的,他心情不好就会拿我出气,我不想为他的情绪负责。”“嗯,你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包括你的同桌?”小雯抹着眼泪连连点头。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小雯面对父亲的打骂时感到恐惧而默默忍受的父女互动模式,在当前人际互动中的体现。因此,让她通过认知调整和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努力改变与同桌之间的人际互动模式,我和她在辅导室里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其人际交往技巧。多次尝试并在辅导室中分享讨论之后,小雯与同桌交往的主动性更进了一步,在同桌发脾气时,不仅能够坦然面对,还能做到主动询问并表示关切。
4.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雯宣泄情感,表达无法当面诉说的情感
上周与父亲发生争吵,父亲摔了小雯的手机,为此,小雯感到愤怒且委屈。并且,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对父亲的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力量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宣泄出来,会让她的身心一直处于冲突状态,无法改变已经迁延至现实亲密关系中去的亲子关系模式。我先向小雯解释空椅子技术的作用并说明倾诉宣泄式的操作方式,让小雯想象放在她面前的空椅子上坐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并且引导其想象出父亲坐在椅子上的表情和姿态以营造氛围。我鼓励小雯把内心的愤怒、委屈以及悲伤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试图回避或压抑。在这个过程中,她所扮演的父亲角色由一开始辩解到后来请求女儿的原谅。最后,我引导她跟爸爸说:“爸爸,我爱你。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内心充满恐惧的害怕被抛弃的小女孩,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平等而有力量的方式与你建立连接。”整个过程结束后,小雯表示轻松了许多,听他对父亲的评价和理解,更多的由理智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她渴望与父亲建立联结,但需要打破以前的联结模式。
5.进一步探讨家庭关系,寻求正向资源
小雯谈到祖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时,脸上洋溢着幸福。来自祖父母的关爱已然转化为她抚平内心伤痛的力量。对于父亲,最后小雯也记起一些和父亲在一起玩耍的零星片段。
6.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心理辅导目标。即有效改善了来访者关于自己的非理性认识,增强其自信,找到了寻求改变的方向和内在力量。来访者主观认为心理辅导有帮助,班主任老师反应该同学生活态度更加乐观,与同桌相处更为融洽。两周、一个月后的回访均证明来访者人际关系有所改善,人际焦虑得到缓解,整个人精神状态较以前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傅春恋,李雪晶,郭轶.网络成瘾少女的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2011.
[2]刘亚慧,吴锡改.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困扰;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25
一、案例报告
小雯(化名),高三,独生女,主要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此后与父亲、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至今未重组家庭,记忆中的父亲常常对她打骂发脾气,进入青春期后,常常和父亲顶嘴。上个月,和父亲发生争执时,父亲摔坏了她的手机,爷爷帮她重买了一个。父母离异后几乎与母亲失去联系,小学五六年级时,母亲来学校看过她两次,初中时来看过她一次,从此便无音讯。临近高考时,人际矛盾凸显,自诉和同桌刚认识时成了关系较好的朋友,相处久了,感觉同桌常因小事发脾气,她心里觉得委屈和生气,又不敢表现出来,于是两人渐行渐远。虽然关系疏远了,但是每次同桌把桌上东西摔得很响时,她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像是自己犯了错的感觉,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不能专心学习,故前来咨询。
二、案例分析
1.自卑心理
小雯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敏感,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与其家庭成长环境有着极大关系。早年父母离异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是由于自己的错造成父母分开的。跟着父亲生活后,父亲情绪不稳定,常会对她发脾气,这样的经历不仅使她形成“自己常会做错事惹父亲生气”的自动化思维,同时她的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伴随着这些经历的是焦虑、担心、委屈的情绪,安全感的极度匮乏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其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
2.重视同伴关系,却又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正处于青春期的小雯,非常看重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形象。当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冲突时,因担心对方不认同自己,而不敢直面问题,选择忍受和回避。内心有愤怒,却没有恰当表达的途径。一直隐忍而导致无法心平气和地与同伴沟通交流,从而引发人际敏感。
我尝试运用CBT技术使她觉察到自身的自动化思维,并通过支持和反驳,强化建立起替代非理性信念的理性思维。
三、辅导策略
1.以来访者为中心,与小雯建立良好关系,引导她体会到自身具有的正面力量
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来访者的态度胜于技术,将咨访关系看成重新成长的原动力,是最重要的治疗性因素。咨询师和来访者地位平等,咨询师努力促成一种真实的人际关系,使来访者达到自我理解、自我接受,从而調动自身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我在第一次辅导时,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真诚的态度,运用倾听、共情、情绪反馈等技术了解小雯的人际困扰现状,使小雯感受到信任和安全感,建立尊重、信任的咨访关系。一开始小雯说话时语速较快,倾诉意愿较为强烈,渐渐地转为平缓的语速;其表情与诉说情节的感情色彩也从不一致到趋于一致,一开始诉说悲伤故事时带着笑容,逐渐能够以平静的语调和表情诉说伤心事,不再刻意面带微笑。从这种言语模式和非言语模式的改变中可以看出来访者逐渐放下防御。小雯逐渐能自由地以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能够让她充分宣泄自身的负面情绪,也拉近了我与她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她也表示在倾诉之后感到一种久违的放松,对自己能够作出改变更有信心了。这为她之后的自我觉察奠定了基础。
2.通过利用CBT中的三栏表技术,引导小雯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质疑,回归理性认识,提高情绪控制力
在咨询过程中,我让小雯列举出三件最近发生在同桌之间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且通过抓住每个事件中的情绪,认清产生这种情绪背后的想法。例如:当看到同桌砸书时,她说自己感到担心,当我引导她去思考担心背后的想法时,她说是因为担心自己又做错了事情。我让她对“自己又做错了事情”的想法按照自己相信的程度进行0—100%的打分,比如,若完全相信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真的做错了就打100%,若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做错就打0%,结果她给自己打了0%。当把三件事情罗列出来后,她感到很惊讶,三件事情中的负面情绪都是由“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引起,当再次理性思考这些想法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对这些想法的相信程度为0%。同时,我还让她说出支持自己打分的一些事实依据。此时,我问道:“也就是理智上你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可是生活中会无法控制地冒着‘这些觉得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做错了’的想法?”她点头称是。我解释道:“我们暂且这些想法叫作自动化思维。”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觉察和训练纠正这些自动化的非理性思维。接着,针对这些非理性思维,我让小雯尽可能多地找到一些能够反驳这些负面性思维的事实依据。通过几个事件的分析训练之后,小雯已经可以将三栏表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我把三栏表技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她,她能够将运用实例带到下一次辅导过程中,在和我的讨论中再次加以巩固。
3.通过澄清、提问技术,引导小雯认识到当前的人际关系模式与早年亲子关系模式之间的联系
当小雯谈到她和同桌之间的关系时,我问道:“你觉得你与同桌之间的相处模式和早年你与父亲之间的相处模式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小雯思考了一会儿,说:“小时候,爸爸心情不好就会对我发脾气,会打我,还会摔东西,我很害怕很委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我也很担心同桌心情不好对我发脾气,看到他摔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很紧张,那种感觉跟我小时候看到爸爸心情不好的感觉有点像。”我继续问道:“你觉得爸爸对你发脾气,是因为你不够好?”小雯回应道:“其实也不是,我当时应该是觉得如果我能够做些什么的话,爸爸就不会打我骂我了,可是我做不到。”我澄清道:“你是说其实爸爸发脾气并不是你造成的,所以你找不到方法阻止他发脾气。”小雯眼眶红红地说道:“是的,他心情不好就会拿我出气,我不想为他的情绪负责。”“嗯,你是说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包括你的同桌?”小雯抹着眼泪连连点头。这是在成长过程中,小雯面对父亲的打骂时感到恐惧而默默忍受的父女互动模式,在当前人际互动中的体现。因此,让她通过认知调整和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努力改变与同桌之间的人际互动模式,我和她在辅导室里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其人际交往技巧。多次尝试并在辅导室中分享讨论之后,小雯与同桌交往的主动性更进了一步,在同桌发脾气时,不仅能够坦然面对,还能做到主动询问并表示关切。
4.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雯宣泄情感,表达无法当面诉说的情感
上周与父亲发生争吵,父亲摔了小雯的手机,为此,小雯感到愤怒且委屈。并且,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对父亲的负性情绪,这种情绪力量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宣泄出来,会让她的身心一直处于冲突状态,无法改变已经迁延至现实亲密关系中去的亲子关系模式。我先向小雯解释空椅子技术的作用并说明倾诉宣泄式的操作方式,让小雯想象放在她面前的空椅子上坐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并且引导其想象出父亲坐在椅子上的表情和姿态以营造氛围。我鼓励小雯把内心的愤怒、委屈以及悲伤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试图回避或压抑。在这个过程中,她所扮演的父亲角色由一开始辩解到后来请求女儿的原谅。最后,我引导她跟爸爸说:“爸爸,我爱你。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内心充满恐惧的害怕被抛弃的小女孩,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平等而有力量的方式与你建立连接。”整个过程结束后,小雯表示轻松了许多,听他对父亲的评价和理解,更多的由理智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她渴望与父亲建立联结,但需要打破以前的联结模式。
5.进一步探讨家庭关系,寻求正向资源
小雯谈到祖父母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时,脸上洋溢着幸福。来自祖父母的关爱已然转化为她抚平内心伤痛的力量。对于父亲,最后小雯也记起一些和父亲在一起玩耍的零星片段。
6.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心理辅导目标。即有效改善了来访者关于自己的非理性认识,增强其自信,找到了寻求改变的方向和内在力量。来访者主观认为心理辅导有帮助,班主任老师反应该同学生活态度更加乐观,与同桌相处更为融洽。两周、一个月后的回访均证明来访者人际关系有所改善,人际焦虑得到缓解,整个人精神状态较以前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傅春恋,李雪晶,郭轶.网络成瘾少女的心理辅导:个案报告.全国第十一次精神卫生高级论坛论文汇编,2011.
[2]刘亚慧,吴锡改.论青少年常见人际困扰.基础教育研究,201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