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进行理工类深入学习、从事应用型工作必备的知识结构,物理学习也是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时代,物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物理学有其特殊的规律,如果学入了门,就会越学越有意思。怎样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洞悉其中的趣味呢?这要教师与学生实现良好互动,需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
一、互动式教学的前提:学生为主体的预习
课改以后的初中物理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与实际联系紧密,强调了物理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前的预习,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前提。
1、要求学生上新课之前先看课本预习,学生通过自学进行知识结构上的“热身”。对于学生看书就能理解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酌情不讲或者少讲,课堂上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授课。
2、学生课前预习要力求仔细,教师对课前预习要做有针对性的辅导,每节课设置好下节课的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吸放热公式:Q=cmat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归纳吸热和放热两种情况下△计算方法的不同。因为(1)在在这个公式中的各个量必须采用合适的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2)在初中范围内,公式Q=CmAt对应着吸热和放热两种变化,吸热时at=t2-t1,放热时at=t1-t2,t1是始温度t2是末温度。这里学生往往会记混,一旦记错了,温度差就出现了负值,求出的热量就是错的。这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准备活动与教师预习辅导的互动就尤为重要。
3、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当然不只局限于课本,还要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多参加科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已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者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互动就是很好的途径。
要使学生知道,他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举不胜举,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理世界。我们可以尝试性地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也可以将一些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悬置”起来等到以后再解决,这种尝试或者悬置将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巨大动力。
二、互动式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
通过互动的实验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是师生课堂互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物理知识要结合实例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的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亲自动手印象会很深刻。教师要通过演示、练习、检查结果等多种方式的互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课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对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具体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完浮力一章后,我设计了一个求金属块的密度的开放性实验。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采用常规做法,用天平测其质量m,量筒测出体积V,代入公式p=m/v,即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有的同学能够在我的启发式互动后想出其他设计方案。如: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公式G=mg,求出质量Ir燃后再求出密度,有的同学能够采用浮力称重法,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完全浸没,这时读出测力计示数F示并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示。又因为物体是完全浸没于水中的。所以V排=V物,再用公式F浮=p水gV排,最后利用公式p=m/v,就求出了金属块的密度p。学生经过这样动手、动脑、亲自操作,产生了多种求大于水的固体物质密度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复杂,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成果的巩固:精选练习题
解题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题要精选精练,选题和解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代表性: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和解法都要具有代表性,尽量能融会贯通所学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并能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和技巧。
2、选题要有目的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点,要及时纠正和辅导,而且要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在训练中弄清问题,强化知识,并要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
3、解题要有扩展性:教师讲解习题时也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先进行一题多解。再避繁就简,选出最佳解题方法。还要多进行一题多变,使知识网络化,深化学生对网节知识点的理解。
四、中学物理互动式教学的动力机制:兴趣和好奇心
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是思维的巨大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才会全神贯注地钻研物理。例如:我校附近有座风力发电站,大片银白色的风轮在新疆独特的戈壁滩上与阳光相辉映,美丽壮观。在学习机械能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风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问题。许多同学能结合实际物理过程搞清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当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了好奇与兴趣后,就会积极思考。所以互动式教学要保持动力之源,就要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花,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觉思考和自觉钻研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好中学物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互动式教学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授课过程,能让教师在互动中及时调整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一、互动式教学的前提:学生为主体的预习
课改以后的初中物理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与实际联系紧密,强调了物理源于生活。所以在课前的预习,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前提。
1、要求学生上新课之前先看课本预习,学生通过自学进行知识结构上的“热身”。对于学生看书就能理解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酌情不讲或者少讲,课堂上教师就有充分的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地授课。
2、学生课前预习要力求仔细,教师对课前预习要做有针对性的辅导,每节课设置好下节课的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这样,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吸放热公式:Q=cmat时,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归纳吸热和放热两种情况下△计算方法的不同。因为(1)在在这个公式中的各个量必须采用合适的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2)在初中范围内,公式Q=CmAt对应着吸热和放热两种变化,吸热时at=t2-t1,放热时at=t1-t2,t1是始温度t2是末温度。这里学生往往会记混,一旦记错了,温度差就出现了负值,求出的热量就是错的。这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准备活动与教师预习辅导的互动就尤为重要。
3、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当然不只局限于课本,还要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籍,多参加科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已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者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互动就是很好的途径。
要使学生知道,他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举不胜举,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物理世界。我们可以尝试性地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也可以将一些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悬置”起来等到以后再解决,这种尝试或者悬置将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巨大动力。
二、互动式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
通过互动的实验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是师生课堂互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物理知识要结合实例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的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亲自动手印象会很深刻。教师要通过演示、练习、检查结果等多种方式的互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课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对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具体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完浮力一章后,我设计了一个求金属块的密度的开放性实验。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采用常规做法,用天平测其质量m,量筒测出体积V,代入公式p=m/v,即可求出金属块的密度。有的同学能够在我的启发式互动后想出其他设计方案。如: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公式G=mg,求出质量Ir燃后再求出密度,有的同学能够采用浮力称重法,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放入水中完全浸没,这时读出测力计示数F示并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G-F示。又因为物体是完全浸没于水中的。所以V排=V物,再用公式F浮=p水gV排,最后利用公式p=m/v,就求出了金属块的密度p。学生经过这样动手、动脑、亲自操作,产生了多种求大于水的固体物质密度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复杂,但是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成果的巩固:精选练习题
解题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题要精选精练,选题和解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代表性:习题所包含的内容和解法都要具有代表性,尽量能融会贯通所学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并能从中总结出解题规律和技巧。
2、选题要有目的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点,要及时纠正和辅导,而且要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在训练中弄清问题,强化知识,并要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
3、解题要有扩展性:教师讲解习题时也要注意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先进行一题多解。再避繁就简,选出最佳解题方法。还要多进行一题多变,使知识网络化,深化学生对网节知识点的理解。
四、中学物理互动式教学的动力机制:兴趣和好奇心
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和好奇是思维的巨大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才会全神贯注地钻研物理。例如:我校附近有座风力发电站,大片银白色的风轮在新疆独特的戈壁滩上与阳光相辉映,美丽壮观。在学习机械能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风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问题。许多同学能结合实际物理过程搞清风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当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了好奇与兴趣后,就会积极思考。所以互动式教学要保持动力之源,就要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花,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觉思考和自觉钻研的主动性。
使学生学好中学物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情况又不尽相同。互动式教学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授课过程,能让教师在互动中及时调整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