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导图 发展阅读能力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英语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31
其他文献
【摘要】魅力数学呼唤魅力课堂,魅力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魅力课堂倡导数学课要有思想的味道、思维的味道和思考的味道;魅力课堂让思考永远在路上,让课堂一直在继续;魅力课堂成就学生的精彩,让精彩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  【关键词】魅力课堂;思想的味道;思维的味道;思考的味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1-0053-04  【作者简介】苏明强,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最为关键的要素和事项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抓住核心和关键?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试图以问题为教学主线、以互动为教学策略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其中“问题”和“问题内涵”就是教学内容,“问题理解”和“解决”则是教学目标,而“互动”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展开的根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构建“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新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校本路径,形成自己的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立德树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29-02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能进入口语交际的“角色”,不能走入口语交际训练的“场”。教师教学中应恰当使用“类语言”,建构交际情境,使交际双方进入交际的情境,沉浸在角色之中,更好地促进互动双方的参与意识,融入口语交际的“场”,有效促进学生的在场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类语言;有境;在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
【摘 要】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是基层学校的实施行为,它不仅需要学校自身做出相应的努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运行机制,出台一系列双语师资培训、培养的校内政策,制定和实施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评规范,更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政策支持。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双语教育的合力,以确保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育;课程政策;双语师资;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
【关键词】高观点;低结构;乘法交换律;多维度分享;整体性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9-0051-03  教过“乘法交换律”的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这内容太简单了!不就是a×b=b×a吗?10分钟就能教完新课。是的,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浅表性教学,于学生而言,除了知识的叠加外,难有“获得感”。但如果走进
【关键词】经历过程;思维能力;組合图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3-0053-03  组合图形是相对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来说比较复杂的平面几何图形。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基于面积概念(即“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掌握,通过把组合图形分或补成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后进行的。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
【摘要】几何直观是重要的數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关联,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看得见”。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含义,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抽象;小数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
【关键词】探究;活动;思考;感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73-01  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
新闻背景    乡村,是现代教育的发源地,那里有许多值得挖掘与传承的精神财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拒绝了功利的价值判断和平庸的世俗追求,坚守着内心深处纯真的乡村教育信仰(本刊2010年第2期“成长故事”栏目曾予报道)。当我们有意“忽略”他独特的患病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之后,更能阅读到他内心的梦想、爱心的力量、奉献的幸福。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苏派”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他们的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