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探究;活动;思考;感悟;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73-01
  我们追求“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课堂,认为“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尽管有时这种“动”只是学生对浅显问题反应后的肢体或口头表达;我们也崇尚课堂上的“静”,认为这是学生在进行思考,尽管有时学生只是出于对问题的畏惧而被动地选择安静退缩。形式上的动与静不应该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追求。动是让静态的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静是动的延续,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动。
  1.化静为动,静态知识动态探究。
  教材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需要激活这些静态的知识,使之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动态地探究。以苏教版三上《间隔排列》一课为例,教材出示了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这三组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情境图。图中,夹子、兔子、木桩是两端物体,手帕、蘑菇、木桩是中间物体,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一位教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片,学生也很顺利地概括出了这种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但当出现不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种情况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一一间隔排列,更不能运用前面找到的所谓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这种依葫芦画瓢式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的简单“描红”,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可以如此运用教材:课件依次出示夹子、手帕、夹子、手帕,然后让学生说接下来会是什么。学生轻松对答。在教师动态出示具体物体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夹子、手帕是一个间隔一个出现的,会很自然地运用这样的规律预测下一个出现的物体。出示第二组图形兔子和蘑菇时依然采用这样的方法,但要引入变式,插入非本质的形式,凸显本质的内涵。如:去掉第一个出现的兔子,问学生:这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然后去掉最后的兔子、蘑菇,让学生在思辨中明晰一一间隔排列的内涵。
  2.由动入静,动态活动静态思考。
  学生需要独立思考的过程,人云亦云式的附和只会让他们随波逐流,课堂要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安静环境”。在《间隔排列》这节课中,让学生从数量较少的具体物体中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样的规律并不难,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物体数量很多时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物体变化后规律会随着变化吗?要解决这些问题,课堂教学就不能浮于形式、止于表面,而要引领学生静静地思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方式,发现:如果两种物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则一样多,否则就会出现多1或少1的情况。
  3.动静交融,动中感悟静中建构。
  有些新知,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要准确地表达或度量出来则比较困难,比如时间概念。在让学生具体感知1分钟有多长时,我采用了如下步骤进行教学:(1)课件上时钟的秒针开始旋转,让学生静静地感知1分钟的时长。(2)播放学生音乐书上的歌曲,让学生齐唱,时长1分钟。(3)让学生做1分钟的口算。(4)让学生自由活动1分钟。(5)每位学生拿一块秒表,教师说开始后,学生按下秒表并闭上眼睛,自己感觉时间到1分钟了就按下秒表,然后看看自己感觉的1分钟和实际相比是长了还是短了。上述教学,动与静交替出现。秒针在动,学生在静静地感知,度量着流逝的时间,并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感知。
  动与静是相互维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二者犹如学生数学学习的双翼,在展、振、收之间让数学课堂张弛有度,使学生的活动动静相宜。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思维;生动深刻;学科德育;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7-0060-04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教学要积极引领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
主持人语  现行的语文课本,是典型的文选型教材,其主体是一篇篇的课文。如何让学生读着一篇篇课文,达成语文课程目标,显然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如何呈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生活,则又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话题。为引导语文教师对“课程、课文、课堂”展开深度思辨,无锡市几位老师同课异构苏教版四上《珍珠鸟》一课,同时请执教老师围绕“课程意识、课文解读、课堂生成”,阐释自己的教学理解。“只为学生的生成意义
【摘要】魅力数学呼唤魅力课堂,魅力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魅力课堂倡导数学课要有思想的味道、思维的味道和思考的味道;魅力课堂让思考永远在路上,让课堂一直在继续;魅力课堂成就学生的精彩,让精彩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  【关键词】魅力课堂;思想的味道;思维的味道;思考的味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1-0053-04  【作者简介】苏明强,
“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已耳熟能详,但最为关键的要素和事项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才能抓住核心和关键?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试图以问题为教学主线、以互动为教学策略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其中“问题”和“问题内涵”就是教学内容,“问题理解”和“解决”则是教学目标,而“互动”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学展开的根本路径。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构建“问题·互动”课堂教学新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苏州国际外语学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校本路径,形成自己的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立德树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29-02 
【摘要】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能进入口语交际的“角色”,不能走入口语交际训练的“场”。教师教学中应恰当使用“类语言”,建构交际情境,使交际双方进入交际的情境,沉浸在角色之中,更好地促进互动双方的参与意识,融入口语交际的“场”,有效促进学生的在场交际。  【关键词】口语交际;类语言;有境;在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
【摘 要】双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是基层学校的实施行为,它不仅需要学校自身做出相应的努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运行机制,出台一系列双语师资培训、培养的校内政策,制定和实施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考评规范,更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政策支持。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双语教育的合力,以确保双语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育;课程政策;双语师资;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
【关键词】高观点;低结构;乘法交换律;多维度分享;整体性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9-0051-03  教过“乘法交换律”的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这内容太简单了!不就是a×b=b×a吗?10分钟就能教完新课。是的,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进行“就事论事”式的浅表性教学,于学生而言,除了知识的叠加外,难有“获得感”。但如果走进
【关键词】经历过程;思维能力;組合图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3-0053-03  组合图形是相对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来说比较复杂的平面几何图形。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是基于面积概念(即“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掌握,通过把组合图形分或补成一个或几个基本图形后进行的。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
【摘要】几何直观是重要的數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小数和十进分数之间的关联,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抽象的数“看得见”。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含义,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几何直观;抽象;小数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