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们正处于全新的信息时代,终生学习成为必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中,围绕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我结合语文学科和本班特点,尝试在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的基础上,放归学生的自主权、探究权、话语权,实现高兴趣、高参与、高效率的课堂效果。经过几年的高效课堂改革与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为有效:
一、 组长的双边管理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因此选好组长很重要。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组建小组时,先把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等级,A级定为组长或副组长后,再根据性格、能力等方面搭配B、C同学,各组设正、副两个组长。学科组长为正组长,常务组长为副组长。正副组长的合理搭配,使组内时刻井然有序,从无失控状态。
二、简便易行的导学案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预习和思考的也无非是文学常识、字词、熟读课文、思考问题,关于思考题,也就是预习题。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1、设计的预习题不必过细,要给学生拓展的空间,这样在他展示时才能自由发挥,会有一种成就感。
2、设计题时尽量新颖,能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比如:遇到写人物的课文,像《五柳先生传》、《阿长与山海经》这类文章我就设计成填写他们的个人档案;像《我的母亲》这类文章的拓展题,我就设计成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表示感谢的短信;要是写景的,像《小石潭记》这类文章,我就让他们设计景点,展示时一组选个代表解说,能画的还以画出来。这样的预习题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的去思考和展示。
我觉得讨论和展示的是否有效和设计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预习题提前一两天做为作业留下去,在自己独立思考、上网查资料、小组讨论后展示。
三、有条不紊的展示
展示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展示是课堂中最生动、最富有合作与创造的环节。因此,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也较多,需要一步一步细致地指导。
1、分工明确
起初,要把题号和展示位置规定好,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才不容易乱。我们学校各班三面都是黑板,有必要用投影仪打各组的展示位置。时间长了展示的位置就固定下来,讨论后抽题只变题号就可以了。刚开始常出现的问题是都站起来想去,看上去很热闹,所以必须让各组在展示前就选好代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剩下的同学不知干啥也容易乱,所以也要对其他同学做好要求,继续熟悉课文或者继续思考、完善答案。这时组长就要组织好本组成员,有序的进行,慢慢地就形成了习惯。
2、用笔规范
在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上也作了规定,学生在整理笔记时可以一
目了然。
先用蓝笔写好组名,用黄笔写展示内容并划出重点,用粉色笔写其他组的补充内容,老师的纠正、强调用红笔。这样就防止了书写的随意性,也培养了学生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3、讲解得法
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具体指导,讲解分几步进行,每一步如何表达都要教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习起来有条理,印象就会深刻。
讲解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举止大方,不腼腆,不出现小动作,面向全体同学。
②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努力做到抑扬顿挫,斜站在一边,不能全挡着黑板。
③先要自己会,还要知道别人哪儿不明白,我怎么讲他才能明白。
④情感要投入:置身于所学内容的情境中,敢讲、敢问、敢答疑。
⑤要划出所讲的重点加以强调,提高自己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⑥内容要有拓展,从而生成新的问题或规律。
4、合理把控:
展示内容要有取舍,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展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教师根据题的难易提前分配好时间,超过时间要扣分,这样他们本组同学一看要到时间了就会提醒他。防止有的同学一拓展就忘了时间。
5、有效点拨:
教师的“使命”不可缺失。但要做到:
①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并且耽误时间。
②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教师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教学意图。必要时要进行适度,适当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点拨时机和选准点拨内容。
③、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总之,要敢于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来实现学生自身差异的资源
共享。
四、独特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教学各环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要用独特的评价、晋级方式来吸引学生,成为学习的动力。
1、看板书工整:字迹工整,大小适中,结构匀称,间距均衡,位置合理。
2、看语言表达:声音洪亮,准确流畅,概括性强,避免口头语,脱稿。
3、看参与质量:小组每个成员对本组所要展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讨,充分准备,
4、看互动拓展:讲解时敢于提问,形成互动,从而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5、看时间把控: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且安排合理。
6、看组参与率:是总这两个同学参与还是全组轮流展示。
规定每题满分5分,评价安排在下课前进行,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来完成这一环节,得分由学科班长填在固定的表格内。在此基础上采用星星——月亮——太阳的晋级方式:每20分为一颗星,5个星星为一个月亮,5个月亮晋一个太阳。在评价中还将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听写、作文得分等方面融进来,全面评价各小组的语文综合实力,一个星期公布一次各组的累计得分,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实践中可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可能,可说是在给予学生一滴水后,收获整个海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12期(《实施有效点拨》)
在教学中,围绕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我结合语文学科和本班特点,尝试在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的基础上,放归学生的自主权、探究权、话语权,实现高兴趣、高参与、高效率的课堂效果。经过几年的高效课堂改革与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为有效:
一、 组长的双边管理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还得车头带,因此选好组长很重要。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组建小组时,先把全班同学分成A、B、C三个等级,A级定为组长或副组长后,再根据性格、能力等方面搭配B、C同学,各组设正、副两个组长。学科组长为正组长,常务组长为副组长。正副组长的合理搭配,使组内时刻井然有序,从无失控状态。
二、简便易行的导学案
语文学科要求学生预习和思考的也无非是文学常识、字词、熟读课文、思考问题,关于思考题,也就是预习题。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1、设计的预习题不必过细,要给学生拓展的空间,这样在他展示时才能自由发挥,会有一种成就感。
2、设计题时尽量新颖,能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比如:遇到写人物的课文,像《五柳先生传》、《阿长与山海经》这类文章我就设计成填写他们的个人档案;像《我的母亲》这类文章的拓展题,我就设计成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表示感谢的短信;要是写景的,像《小石潭记》这类文章,我就让他们设计景点,展示时一组选个代表解说,能画的还以画出来。这样的预习题学生就会非常有兴趣的去思考和展示。
我觉得讨论和展示的是否有效和设计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预习题提前一两天做为作业留下去,在自己独立思考、上网查资料、小组讨论后展示。
三、有条不紊的展示
展示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进一步提升。展示是课堂中最生动、最富有合作与创造的环节。因此,这一环节出现的问题也较多,需要一步一步细致地指导。
1、分工明确
起初,要把题号和展示位置规定好,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才不容易乱。我们学校各班三面都是黑板,有必要用投影仪打各组的展示位置。时间长了展示的位置就固定下来,讨论后抽题只变题号就可以了。刚开始常出现的问题是都站起来想去,看上去很热闹,所以必须让各组在展示前就选好代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剩下的同学不知干啥也容易乱,所以也要对其他同学做好要求,继续熟悉课文或者继续思考、完善答案。这时组长就要组织好本组成员,有序的进行,慢慢地就形成了习惯。
2、用笔规范
在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上也作了规定,学生在整理笔记时可以一
目了然。
先用蓝笔写好组名,用黄笔写展示内容并划出重点,用粉色笔写其他组的补充内容,老师的纠正、强调用红笔。这样就防止了书写的随意性,也培养了学生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
3、讲解得法
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具体指导,讲解分几步进行,每一步如何表达都要教给学生,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习起来有条理,印象就会深刻。
讲解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举止大方,不腼腆,不出现小动作,面向全体同学。
②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努力做到抑扬顿挫,斜站在一边,不能全挡着黑板。
③先要自己会,还要知道别人哪儿不明白,我怎么讲他才能明白。
④情感要投入:置身于所学内容的情境中,敢讲、敢问、敢答疑。
⑤要划出所讲的重点加以强调,提高自己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⑥内容要有拓展,从而生成新的问题或规律。
4、合理把控:
展示内容要有取舍,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展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教师根据题的难易提前分配好时间,超过时间要扣分,这样他们本组同学一看要到时间了就会提醒他。防止有的同学一拓展就忘了时间。
5、有效点拨:
教师的“使命”不可缺失。但要做到:
①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并且耽误时间。
②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教师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教学意图。必要时要进行适度,适当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点拨时机和选准点拨内容。
③、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满强烈的表现欲,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
总之,要敢于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来实现学生自身差异的资源
共享。
四、独特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教学各环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要用独特的评价、晋级方式来吸引学生,成为学习的动力。
1、看板书工整:字迹工整,大小适中,结构匀称,间距均衡,位置合理。
2、看语言表达:声音洪亮,准确流畅,概括性强,避免口头语,脱稿。
3、看参与质量:小组每个成员对本组所要展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讨,充分准备,
4、看互动拓展:讲解时敢于提问,形成互动,从而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5、看时间把控: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且安排合理。
6、看组参与率:是总这两个同学参与还是全组轮流展示。
规定每题满分5分,评价安排在下课前进行,通过自评、他评、师评的多元评价来完成这一环节,得分由学科班长填在固定的表格内。在此基础上采用星星——月亮——太阳的晋级方式:每20分为一颗星,5个星星为一个月亮,5个月亮晋一个太阳。在评价中还将本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听写、作文得分等方面融进来,全面评价各小组的语文综合实力,一个星期公布一次各组的累计得分,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实践中可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可能,可说是在给予学生一滴水后,收获整个海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12期(《实施有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