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从汉字教学、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及自主学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多媒体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快乐学习的情绪体验。笔者认为多媒体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助推器”,而不是“限制器”。最后,针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汉字阅读
历史的车轮向前飞驶,当21世纪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时,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着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具有活力的新世界。在高科技进步的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行各业,教育也不断地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到教学挂图、录音机的使用到现在多媒体、白板的使用。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用多媒体引导孩子快乐识字
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基本环节是识字,识字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字,同音字、形近字,常常辩识不清,记忆上混淆,使用时张冠李戴,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对事物的知觉特点存在着笼统性和粗略性,他们感知事物比较不精确、不细致,对形体近似的事物认识常模糊不清。他们观察事物时常常粗枝大叶,往往只注意到整个的、明显的部分,忽略了不显露的、细节的部分。他们对字的细小笔画容易忽视,“点”“撇”等笔画常常会漏写或添加。如写“就”字时就加撇,写“球”字时丢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所学的生字进行比较,对字的结构、整体和部分结合的分析来发展学生精细而分化的知觉,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音、形、意。
这时如果选择“投影”这一电教媒体,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把形近字投放在影幕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就能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了。在指导学生识记“晴”“情”“睛”“清”“蜻”时,教学时,先把基本字“青”投射在影幕上,然后,再与左旁逐次加换偏旁“日”“忄”“氵”“虫”并用红色塑膜覆盖,使其成为醒目的红色偏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了,再根据所加偏旁与字意的关系来理解、分清、记住汉字“晴”“情”“睛”“清”“蜻”的不同意思,这样,掌握这些形近字的用法和读音及写法就容易多了。对于常写错的笔画的字,也可利用投影仪放大字形,一笔一笔地示范该字的书写笔顺,同时,着重强调容易添、漏笔划的部位、学生看到影幕上放大的、一笔一笔地书写的成字过程,就会激发起模仿练习的欲望,也就能用心地书写好每个字了。
二、多媒体引导孩子快乐阅读
1.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了一个基调。在教学《绿娃娃》一课时,我首先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可爱的绿娃娃,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自然去看一看吧!你们愿意吗?”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们马上响应,“我们愿意,我们愿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老师激发了。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颜色鲜艳、非常美丽的大自然的风景画,让学生仿佛进入一个奇妙无比的大自然的世界之中。这个时候使用电教媒体能利用光、声、形,科技手段,直观地再现所学内容中的事物或现象,使它具有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把文章学好。
趣味性和变化性,引起学生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强烈兴奋,使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角色。
《我很快乐》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文章,我的開课导入将学生带入愉快的情境,播放《铃儿响叮当》这首儿歌让学生随着音乐高兴的边唱边跳,调动了他们想学习的欲望。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不仅培养了孩子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而且逐步提高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2.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读中感悟,体验阅读
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开始,通过出声的言语运动,把语言文学和它的意义联系起来,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初学朗读时,尚处在朗读技能的分析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
模仿力强是儿童的特点,在朗读训练时,选择、应用、放送与课文配套的配乐、配画的课件朗读教材,就能给学生以模范的朗读示范。学生则能模仿着跟读、练习朗读了。同时,还可利用录音设备,录下学生的朗读语音与示范录音教材相比较,则能取长补短,练好课文的朗读了。《绿娃娃》诗歌短小精悍,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教学中的音乐的配乐是孩子们的最喜欢的。教学中,我适时的给予学生评价“读得真美,老师的眼睛里仿佛看见了那可爱的绿娃娃。”“你看,同学们都被你给吸引了!”这些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情绪高涨的孩子们真的用他们的朗读、语言,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了春意融融的小舞台。在整个过程中,在这个小舞台上他们体验着语言文字那独特的、细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所看见的是: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尽情地自由表达;跃跃欲试的神情,情不自禁的话语,学生极富个性的回答;那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学生用心感受。学生神思飞扬展示自我学习的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多媒体的使用是孩子们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多种朗读形式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能将语言形象转化成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课文中描述的景物活起来,把虚拟的人物故事变成看得见的影像,让远不可及的景物变成近在咫尺的可视画面,这样,学生就从具体的视像中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真切和新异的美感。如:教学《献给妈妈的诗》时,课文写小猪的神情时,说:“我的妈妈最美丽”教学中,老师通过出示多媒体出示小黑猪的图片,马上就有学生说:“小黑猪可真丑啊!”再读到小黑猪说的“我的妈妈最美丽!”时心中自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从视觉上真正感受到不能很快理解,随着学课的进展,可通过电脑课件把这些场景真实地显示在银幕上,学生观看后,一目了然。在童话类课文的教学中,也可使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电脑课件把课文中言语所表达的童话故事在影幕上活生生地展现,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因为兴趣浓、注意力集中、理解课文也就不难了。
《一次著名的冲刺》是鄂教版三年级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杜伦多·派特利在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几次摔倒,又几次爬起,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完成了奥运史上最顽强的冲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但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流传至今。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更是奥运会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著名”,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冲刺”的那部分内容,使学生体会了“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的奥运精神。在教学中,伴随着《秘密》的旋律,出现了一组失败运动员的镜头:曾经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从吊环上摔下来的情景;黯然神伤离开决赛场地的前奥运冠军刘翔;因比赛失误而下身瘫痪的桑兰;被担架抬出比赛场地的王义夫……
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美国游泳运动员埃里克·尚托在北京奥运会上被检查出身患癌症,可是他仍然出现在北京“水立方”赛场上,并赢得“水立方”近2万名观众最热烈的掌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强忍伤痛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坦桑尼亚运动员约翰·阿赫瓦里。他一瘸一拐地跑着,距离冠军冲过终点赢取金牌已过去一个多小时,就连体育场大门都已经关起来了。当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体育场,在场的人都被他惊呆了!他最后到达终点……
当孩子们看到一幅一幅的画面时,神情也越来越凝重。运动员们虽然他们没有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奥运英雄。学生明白了一批又一批的运动员们用自己的汗水与生命诠释了“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的奥运精神。
三、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创设适合儿童情感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地进入口语交际的角色。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长颈鹿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画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又使学生说得具体,说得真实,逐渐学会如何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优点,恰当地赞美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创设多种情境。通过观察三幅图画、小组内角色表演、全班交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让学生知道这些小片段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参与交际。开展“看谁有一双慧眼”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事物,也和我们密不可分。
四、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学会自主学习
21世纪需要更多的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掌握较强的信息获取的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我们的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在白板的使用中,我们都会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感受多媒体的神奇。我们还和家长一道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
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时,教师就及时布置有关“春”的课外专题作业:一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寻找春天,上网寻找与有关春天的成語、对联、谜语、谚语……二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那细细的甜甜的小雨,并把这春景、春趣拍成照片,让他们用一张张相片制作成电子相册。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显现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课文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时,抓住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既感受了网络快速、便捷,又领悟了网络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孩子们通过学习还感受到,正是网络的快捷,才为苏珊战胜病魔,才为人们的爱心救助赢得了时间,自然为互联网创造的生命奇迹惊叹不已。
在学习《网上呼叫》时,老师让孩子自己上网寻找与互联网相关的资料;在学习《梅兰芳学艺》时,找梅兰芳的京剧唱腔;在学习《升国旗》时,让学生观看国旗班战士升旗的资料……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资料,上课时又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们品尝了通过劳动收获的喜悦。学生跃跃欲试,思维开阔,学生想象的闸门开启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热烈的合作气氛中,他们交换信息,相互吸收。这时他们己经不仅仅满足于吸收课本中的内容,更得意的展示着自己所独立获取到的知识。课堂现时成了自我展示的舞台、竞技的赛场、合作的发源地。
五、几点思考
多媒体的出现,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本已生动的内容更加生动,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但笔者认为,它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点。
1.多用多媒体的地方
(1)导语部分
一般情况下,在开课前5分钟的导语部分,应该多用多媒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前面提到的鄂教版一年级下的课文《绿娃娃》,在授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展示一幅春天的照片,将孩子们带到所授内容中,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在教授《我很快乐》时,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孩子们跟着快乐的情绪,进入到课程内容。 (2)课堂后半部分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6~8岁的儿童,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在课堂后半部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诗歌时,讲完诗歌内容后,放了网上配乐朗诵的《满江红》。因为,我是女性,想让学生们能体会男性朗诵这首诗的情绪。效果出乎我的意外,全班竟然自发地齐诵起来。
另外,布置作业也以多媒体为主,可以将作业内容一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抓紧抄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再次回归课堂。
(3)复习课和汉字课
在复习课中,一般是围绕词汇展开教学。传统教学,是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书写,较为费时。有了多媒体后,可以分类别、分内容,将词语一下就展示给学生。当然,字体要大些。在复习单元中的课程内容时,用相关图片能较快地串起每一课,也能避免枯燥,提高效率。
在汉字课中,在教师展示新字时(如前面所提)先将基本部件打出,然后再加偏旁,同时,通过一些动画告诉学生这些偏旁的意义,做到将字的音、形、义正确地输入给学生,通过意义的区别,来区别形近字。除了形近字外,对于一些新字,通过动画书写,也可加深学生接收的印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少用或不用的地方
教学中的主体部分应少用。在导入过后,进入课程主体内容的教授。除了必须用一些图片来讲解,笔者认为应少用。一是,保持内容完整性,便于学生记忆;二是,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内容中。如围绕新词,组相关的近义词;熟悉课文,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等。
3.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和手段现代化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看到多媒体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述。
但笔者认为,首先,作为教师,在与多媒体的关系上,教师还是应为主导,教师应掌握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比例与时间,我们应是它的主人,而不是让机器成为我们的主人。
其次,在课件上,有很多共享,作为教师应将之消化后,再传给学生,而不是拿来就用。
再次,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动画、图片和音乐,但也不能将之占满整堂课,多媒体应给教师留下一定的留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
我们学校有学生两千四百多人,班级四十多,每个班级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有多有少;在语文教学中,适合小学生低年级段的汉字学习软件几乎没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也带来对多媒体运用的不同;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每个班的学生人數几乎达到甚至超出饱和度,这对教师用多媒体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些也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多媒体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助推器”,而不是“限制器”。教师应是主体,并掌握好这把“利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汉字阅读
历史的车轮向前飞驶,当21世纪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时,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着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具有活力的新世界。在高科技进步的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行各业,教育也不断地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书到教学挂图、录音机的使用到现在多媒体、白板的使用。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一、用多媒体引导孩子快乐识字
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最初基本环节是识字,识字与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习文化的开始,也是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字,同音字、形近字,常常辩识不清,记忆上混淆,使用时张冠李戴,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对事物的知觉特点存在着笼统性和粗略性,他们感知事物比较不精确、不细致,对形体近似的事物认识常模糊不清。他们观察事物时常常粗枝大叶,往往只注意到整个的、明显的部分,忽略了不显露的、细节的部分。他们对字的细小笔画容易忽视,“点”“撇”等笔画常常会漏写或添加。如写“就”字时就加撇,写“球”字时丢点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所学的生字进行比较,对字的结构、整体和部分结合的分析来发展学生精细而分化的知觉,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音、形、意。
这时如果选择“投影”这一电教媒体,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把形近字投放在影幕上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就能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汉字了。在指导学生识记“晴”“情”“睛”“清”“蜻”时,教学时,先把基本字“青”投射在影幕上,然后,再与左旁逐次加换偏旁“日”“忄”“氵”“虫”并用红色塑膜覆盖,使其成为醒目的红色偏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了,再根据所加偏旁与字意的关系来理解、分清、记住汉字“晴”“情”“睛”“清”“蜻”的不同意思,这样,掌握这些形近字的用法和读音及写法就容易多了。对于常写错的笔画的字,也可利用投影仪放大字形,一笔一笔地示范该字的书写笔顺,同时,着重强调容易添、漏笔划的部位、学生看到影幕上放大的、一笔一笔地书写的成字过程,就会激发起模仿练习的欲望,也就能用心地书写好每个字了。
二、多媒体引导孩子快乐阅读
1.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了一个基调。在教学《绿娃娃》一课时,我首先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可爱的绿娃娃,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自然去看一看吧!你们愿意吗?”一语激起千重浪,学生们马上响应,“我们愿意,我们愿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被老师激发了。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幅颜色鲜艳、非常美丽的大自然的风景画,让学生仿佛进入一个奇妙无比的大自然的世界之中。这个时候使用电教媒体能利用光、声、形,科技手段,直观地再现所学内容中的事物或现象,使它具有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把文章学好。
趣味性和变化性,引起学生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强烈兴奋,使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角色。
《我很快乐》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文章,我的開课导入将学生带入愉快的情境,播放《铃儿响叮当》这首儿歌让学生随着音乐高兴的边唱边跳,调动了他们想学习的欲望。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的每一个兴趣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不仅培养了孩子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而且逐步提高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2.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读中感悟,体验阅读
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儿童阅读技能发展的开始,通过出声的言语运动,把语言文学和它的意义联系起来,由于低年级学生在初学朗读时,尚处在朗读技能的分析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
模仿力强是儿童的特点,在朗读训练时,选择、应用、放送与课文配套的配乐、配画的课件朗读教材,就能给学生以模范的朗读示范。学生则能模仿着跟读、练习朗读了。同时,还可利用录音设备,录下学生的朗读语音与示范录音教材相比较,则能取长补短,练好课文的朗读了。《绿娃娃》诗歌短小精悍,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教学中的音乐的配乐是孩子们的最喜欢的。教学中,我适时的给予学生评价“读得真美,老师的眼睛里仿佛看见了那可爱的绿娃娃。”“你看,同学们都被你给吸引了!”这些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激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情绪高涨的孩子们真的用他们的朗读、语言,把我们的教室变成了春意融融的小舞台。在整个过程中,在这个小舞台上他们体验着语言文字那独特的、细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所看见的是: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尽情地自由表达;跃跃欲试的神情,情不自禁的话语,学生极富个性的回答;那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学生用心感受。学生神思飞扬展示自我学习的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多媒体的使用是孩子们感受到朗读的快乐,多种朗读形式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能将语言形象转化成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让课文中描述的景物活起来,把虚拟的人物故事变成看得见的影像,让远不可及的景物变成近在咫尺的可视画面,这样,学生就从具体的视像中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真切和新异的美感。如:教学《献给妈妈的诗》时,课文写小猪的神情时,说:“我的妈妈最美丽”教学中,老师通过出示多媒体出示小黑猪的图片,马上就有学生说:“小黑猪可真丑啊!”再读到小黑猪说的“我的妈妈最美丽!”时心中自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生从视觉上真正感受到不能很快理解,随着学课的进展,可通过电脑课件把这些场景真实地显示在银幕上,学生观看后,一目了然。在童话类课文的教学中,也可使用现代电教媒体,用电脑课件把课文中言语所表达的童话故事在影幕上活生生地展现,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因为兴趣浓、注意力集中、理解课文也就不难了。
《一次著名的冲刺》是鄂教版三年级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杜伦多·派特利在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几次摔倒,又几次爬起,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完成了奥运史上最顽强的冲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但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流传至今。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更是奥运会精神的精髓所在。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著名”,引导学生品读描写“冲刺”的那部分内容,使学生体会了“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的奥运精神。在教学中,伴随着《秘密》的旋律,出现了一组失败运动员的镜头:曾经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的李宁从吊环上摔下来的情景;黯然神伤离开决赛场地的前奥运冠军刘翔;因比赛失误而下身瘫痪的桑兰;被担架抬出比赛场地的王义夫……
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美国游泳运动员埃里克·尚托在北京奥运会上被检查出身患癌症,可是他仍然出现在北京“水立方”赛场上,并赢得“水立方”近2万名观众最热烈的掌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强忍伤痛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坦桑尼亚运动员约翰·阿赫瓦里。他一瘸一拐地跑着,距离冠军冲过终点赢取金牌已过去一个多小时,就连体育场大门都已经关起来了。当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体育场,在场的人都被他惊呆了!他最后到达终点……
当孩子们看到一幅一幅的画面时,神情也越来越凝重。运动员们虽然他们没有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奥运英雄。学生明白了一批又一批的运动员们用自己的汗水与生命诠释了“重要的不是获胜,而是参与!”的奥运精神。
三、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创设适合儿童情感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地进入口语交际的角色。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长颈鹿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画面。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和热情,又使学生说得具体,说得真实,逐渐学会如何去发现他人的长处、优点,恰当地赞美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创设多种情境。通过观察三幅图画、小组内角色表演、全班交流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让学生知道这些小片段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参与交际。开展“看谁有一双慧眼”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事物,也和我们密不可分。
四、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拓展视野,学会自主学习
21世纪需要更多的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掌握较强的信息获取的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我们的学生应该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在白板的使用中,我们都会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感受多媒体的神奇。我们还和家长一道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
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时,教师就及时布置有关“春”的课外专题作业:一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寻找春天,上网寻找与有关春天的成語、对联、谜语、谚语……二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那细细的甜甜的小雨,并把这春景、春趣拍成照片,让他们用一张张相片制作成电子相册。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显现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课文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富有情感,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师在教学时,抓住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既感受了网络快速、便捷,又领悟了网络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孩子们通过学习还感受到,正是网络的快捷,才为苏珊战胜病魔,才为人们的爱心救助赢得了时间,自然为互联网创造的生命奇迹惊叹不已。
在学习《网上呼叫》时,老师让孩子自己上网寻找与互联网相关的资料;在学习《梅兰芳学艺》时,找梅兰芳的京剧唱腔;在学习《升国旗》时,让学生观看国旗班战士升旗的资料……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资料,上课时又通过互相交流让学生们品尝了通过劳动收获的喜悦。学生跃跃欲试,思维开阔,学生想象的闸门开启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热烈的合作气氛中,他们交换信息,相互吸收。这时他们己经不仅仅满足于吸收课本中的内容,更得意的展示着自己所独立获取到的知识。课堂现时成了自我展示的舞台、竞技的赛场、合作的发源地。
五、几点思考
多媒体的出现,能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本已生动的内容更加生动,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效率,但笔者认为,它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点。
1.多用多媒体的地方
(1)导语部分
一般情况下,在开课前5分钟的导语部分,应该多用多媒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前面提到的鄂教版一年级下的课文《绿娃娃》,在授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展示一幅春天的照片,将孩子们带到所授内容中,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在教授《我很快乐》时,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孩子们跟着快乐的情绪,进入到课程内容。 (2)课堂后半部分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6~8岁的儿童,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在课堂后半部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诗歌时,讲完诗歌内容后,放了网上配乐朗诵的《满江红》。因为,我是女性,想让学生们能体会男性朗诵这首诗的情绪。效果出乎我的意外,全班竟然自发地齐诵起来。
另外,布置作业也以多媒体为主,可以将作业内容一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抓紧抄题,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再次回归课堂。
(3)复习课和汉字课
在复习课中,一般是围绕词汇展开教学。传统教学,是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书写,较为费时。有了多媒体后,可以分类别、分内容,将词语一下就展示给学生。当然,字体要大些。在复习单元中的课程内容时,用相关图片能较快地串起每一课,也能避免枯燥,提高效率。
在汉字课中,在教师展示新字时(如前面所提)先将基本部件打出,然后再加偏旁,同时,通过一些动画告诉学生这些偏旁的意义,做到将字的音、形、义正确地输入给学生,通过意义的区别,来区别形近字。除了形近字外,对于一些新字,通过动画书写,也可加深学生接收的印象,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少用或不用的地方
教学中的主体部分应少用。在导入过后,进入课程主体内容的教授。除了必须用一些图片来讲解,笔者认为应少用。一是,保持内容完整性,便于学生记忆;二是,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内容中。如围绕新词,组相关的近义词;熟悉课文,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等。
3.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和手段现代化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看到多媒体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述。
但笔者认为,首先,作为教师,在与多媒体的关系上,教师还是应为主导,教师应掌握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比例与时间,我们应是它的主人,而不是让机器成为我们的主人。
其次,在课件上,有很多共享,作为教师应将之消化后,再传给学生,而不是拿来就用。
再次,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动画、图片和音乐,但也不能将之占满整堂课,多媒体应给教师留下一定的留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
我们学校有学生两千四百多人,班级四十多,每个班级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有多有少;在语文教学中,适合小学生低年级段的汉字学习软件几乎没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也带来对多媒体运用的不同;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每个班的学生人數几乎达到甚至超出饱和度,这对教师用多媒体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这些也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多媒体应成为我们教学的“助推器”,而不是“限制器”。教师应是主体,并掌握好这把“利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3]《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