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仙游县委党校发挥基层党史研究优势,从资政育人、资源建设、党史现场教学等三个方面探索基层党校参与革命遗址蕴藏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的建设方略,围绕“资政育人”的价值取向,通过党校推动党史教育基地的精品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的进程,带动新时期党校教学研中心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史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3-0003-02
一、问题提出
革命遗址不仅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性教育的重要依托,而且蕴藏着能够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形成全新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能。然而,历经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蚀,和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人地矛盾的猛烈冲击,革命遗址这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蕴含的教育、文化、经济价值也随着保护状态的不断恶化而流失。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基本摸清了福建省内革命遗址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年代分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通过立碑挂牌的方式初步完成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规划,为下一阶段党史教育基地群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仙游县作为闽中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可知的各级各类革命遗址共80处,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6个管委会,这种高度分散的格局给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如何有效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革命遗址蕴藏的党史教育资源是摆在党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和地方党史部门的多次补阙拾遗,从标识规格、标识内容、发展进度等方面初步實现境内革命遗址的规范化管理,截止2017年底共建成3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立碑挂牌56处。但是受限于革命遗址的分布广度、资源挖掘力度、基地人员培训深度、基地建设经费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仙游县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多级别、有重点、总量适度”的预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本文拟以仙游县委党校立足“资政育人”的中心工作,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初步探索基层党校参与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可行路径。
二、凝聚发展共识。共建精品工程
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是“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的有机统一。党史教育基地“典型性”提醒我们注意从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视角透视不同革命遗址对于地方党史活动轨迹呈现力度的差异,特别关注那些涵盖重要革命历史事件、重要革命领导人和重要党组织机构的革命遗址,从而逐步提炼革命遗址在党史教育方面的“典型性”;“成熟性”则强调立足现有革命遗址的类型、区域、年代、所有权与使用权等基本情况,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优化党史教育基地管理结构等方式优先发展县域范围内建设条件较为成熟充分的革命遗址,“以点带面”地带动周边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建设能力发展;“示范性”则要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宁缺毋滥和循序渐进的精神,提倡先行先试的党史教育基地对于其他具有较大发展潜质革命遗址在硬件配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资源呈现等诸多方面起到榜样引领作用,为其他革命遗址的逐级推选晋升提供可模仿可复制的标杆,从而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党史教育基地群有序衔接的建设格局。因此,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源于对蕴藏重大党史教育资源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统一于革命遗址的精品化建设,而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的精品化建设又不断推动着各级党史教育基地的成熟完善。
但是“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这些原则性要求,真正落实在具体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扰,这些现实困扰往往源于以往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历史遗留问题,即从革命遗址所有权结构来看,国有、集体所有、私有民宅并存;从革命遗址的现有用途来看,开放参观、办公场所、宗教场所、工农商业生产、居住场所、教育场所、无人使用、完全损毁等状态皆有;从相对成熟稳定的各级党史教育基地来看,虽然仙游县境内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已经处于各级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领导之下,但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往往是“一套班子,多个牌子”,即一个革命遗址往往悬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不同标识,不同部门如何有效协调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可能性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革命遗址的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因此正视并解决革命遗址开发过程中的这些历史欠账问题,发掘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潜质就并非党史部门单打独斗所能解决的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党委重视、部门支持、市室带动、县区联动”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协同共建。
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仙游县委党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史研究优势,秉承“立足现实,客观理性”的研究精神,从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的“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人手,在广泛借鉴其他省份和其他地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有益经验基础上,从建设经费机制、组织架构建设、主动服务意识、教育资源建设、基地布展能力、基地党史宣传、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方略的相关研究,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凝聚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共识,在综合平衡中推动党史教育基地精品化建设提供参考。
三、发挥党史优势。推动资源建设
革命遗址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恰当的呈现形式凸显这些价值。作为党史研究部门,基层党校应秉承主动作为的精神,一方面在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于革命遗址蕴含地方党史资料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萃取革命遗址的多元价值,即通过文献阅读、口述访微、实物征集、地区比较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还原革命遗址蕴含党史资源的基本面貌,以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化对于闽中地区革命史发展轨迹的刻画,进一步完善闽中革命史发展的认知框架,另一方面则强调闽中革命史的“经世致用”取向,采取报纸专栏、电视展播、网页展示等手段有效呈现革命遗址多元价值,通过革命文化输出推动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因此资源建设是革命遗址向党史教育基地发展的中心环节。 针对党史教育基地史料匮乏的现状,仙游县委党校应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等研究馆所开展共建机制,一方面继续开展与地方党史相关文献的史料整理工作,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与革命遗址形成相关的文稿、书报、宣传品、票据证券、个人书信、工艺品、图片音像、证章牌匾等革命文物,聚焦地方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特别选取与革命遗址形成显著相关、情节性较强、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的重要史料,为党史教育基地运用兼具真实性、思想性、吸引力的展陈文物展示地方党史发展轨迹奠定堅实的史料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党史教育基地展品陈列方式的研究,采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党史教育资源可视化建设增强地方党史内容的表现力;采用现场演示、塑像模拟等互动化手段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氛围,强化观众对于地方党史内容的切身体验;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共享平台的网络化建设,使党史教育基地的资源建设实时更新,从而形成党史教育的网络新阵地。
革命遗址的社会经济价值开发也是党史教育基地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响应“以革命遗址为基础开展红色旅游”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物理形态向现实世界宣示地方党史、拓宽革命遗址社会参与的重要路径。红色旅游,即以中共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从全国范围看,原中央苏区的井冈山、古田会议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旅游较为成熟,古田会议革命旧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主打红色文化资源,并与客家文化、新农村休闲游、生态旅游等类型资源有效整合,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在发挥党史教育价值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增长点。对于地处闽中地区的仙游县来说,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仙游县委党校应借鉴相关县市红色旅游发展的有益经验,配合县委党史研究室,协调宣传、旅游部门等,对已经立碑挂牌的党史教育基地进行线路规划、设备更新、展馆布置、人员培训等方式,以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地保护、利用、开发革命遗址。
四、开展现场教学,彰显育人功能
从功用层面上看,革命遗址以本身蕴含的党史教育资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物质依托,基层党校通过党史教育资源的内容选择——主题提炼——形式呈现教学设计,极大地提升党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效,使得基于革命遗址现场教学的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基层党校党史教育特色化的名片,使党史教学由单一的讲授向现场教学、互动体验、专题研讨等多元并进的教学过渡。目前,仙游县委党校准备进一步提炼教学专题,以游洋兴山上宫第一党支部党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为示范,尝试以已建成的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廉政教育等较为成熟的现场教学基地,发挥教育基地“一体多用”的辐射作用,打破原有红色资源分散的格局,实现点、面串联,有效整合周边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带动这些现场教学基地周边革命遗址向党史教育基地“五专门”规范建设的方向发展。
仙游县委党校将继续引导党校教师深入党史教育基地,在全面把握不同党史教育基地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党史教育基地的访客数据、讲解员、展陈物品等现场教学物质载体的特性,编撰现场教学活动方案并提供适当的阅读指导,使学员对于党史教育基地的教学主题、教学要求、教学安排、背景材料产生感性认识,使学员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史教育现场教学活动的情景预设,同时做好党史教育从标识规格、标识内容、发展进度等方面内容准确传递给现场讲解,并与讲解员共同探究党史教育资源讲解语言规范,提升讲解的语言感染力,通过多媒体等视听设备,营造党史教育的教学情境,化抽象无形的党史概念为鲜活生动的党史线索展示,并通过党史教育资源的内涵挖掘和话题设置,引入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研讨,有效穿插互动提问教学环节引发学员对于党史问题的深度思考。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场馆学习内容的互动进度进行指向明晰、内容精当、紧贴实际的教学点评,在场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党员干部对地方党史的理性认识,引导学员将党史问题学习与自身本职工作客观需要相联系,从而使党史教育基地的活动体验升华为党员干部“知行合一”的逻辑起点,实现党史教育内容的动态生成,使党史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
五、小结
综上所述,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贯穿于革命遗址所蕴藏的党史教育资源整合与提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仙游县委党校牢记“资政育人”的工作使命,继续发挥党史教学优势,围绕党史教育基地“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的基本原则,推动优化党史教育基地的精品化建设;继续挖掘革命遗址史料资源的深度,客观真实有效地展现出党史事件,为革命遗址多元价值的彰显奠定实证基础;从有较大发展潜质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党校现场教学有效融合的工作视角,在革命遗址党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教学、宣讲队伍业务培训等手段,综合探究革命遗址遵循“多级别、有重点、总量适度”的发展原则,为党史教育基地有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108团纪念馆、中共仙游上宫支部纪念馆。
[2]王于洁烈士纪念馆、潘涛烈士纪念馆。
[3]林清华.切实加强革命遗址管理努力发挥资政育人作用.[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23期。
[4]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宣编处.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党史强省——关于赴泉州市开展“三级联创”调研活动的情况报告.[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第4期。
[5]林清华.关于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18期。
[6]郑龙.在福建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讨会上的总结.[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23期。
[7]黄宇方.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建设——以古田会议旧址景区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14期。
[8]五专门即有专门组织机构、专门党史教材、专门党史宣讲队伍、专门管理制度、专门教育辅助设备。
[9]陈弘君.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作用增强国民的爱党爱国情感.[J]红广角,2015年第5期。
关键词:基层党校;党史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3-0003-02
一、问题提出
革命遗址不仅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性教育的重要依托,而且蕴藏着能够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形成全新经济增长点的巨大潜能。然而,历经不同时期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蚀,和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人地矛盾的猛烈冲击,革命遗址这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蕴含的教育、文化、经济价值也随着保护状态的不断恶化而流失。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革命遗址普查,基本摸清了福建省内革命遗址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年代分布、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通过立碑挂牌的方式初步完成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规划,为下一阶段党史教育基地群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仙游县作为闽中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可知的各级各类革命遗址共80处,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和6个管委会,这种高度分散的格局给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带来巨大的困难,如何有效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革命遗址蕴藏的党史教育资源是摆在党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和地方党史部门的多次补阙拾遗,从标识规格、标识内容、发展进度等方面初步實现境内革命遗址的规范化管理,截止2017年底共建成3个省级党史教育基地、2个市级党史教育基地,立碑挂牌56处。但是受限于革命遗址的分布广度、资源挖掘力度、基地人员培训深度、基地建设经费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仙游县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多级别、有重点、总量适度”的预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本文拟以仙游县委党校立足“资政育人”的中心工作,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初步探索基层党校参与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可行路径。
二、凝聚发展共识。共建精品工程
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是“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的有机统一。党史教育基地“典型性”提醒我们注意从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视角透视不同革命遗址对于地方党史活动轨迹呈现力度的差异,特别关注那些涵盖重要革命历史事件、重要革命领导人和重要党组织机构的革命遗址,从而逐步提炼革命遗址在党史教育方面的“典型性”;“成熟性”则强调立足现有革命遗址的类型、区域、年代、所有权与使用权等基本情况,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优化党史教育基地管理结构等方式优先发展县域范围内建设条件较为成熟充分的革命遗址,“以点带面”地带动周边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建设能力发展;“示范性”则要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宁缺毋滥和循序渐进的精神,提倡先行先试的党史教育基地对于其他具有较大发展潜质革命遗址在硬件配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资源呈现等诸多方面起到榜样引领作用,为其他革命遗址的逐级推选晋升提供可模仿可复制的标杆,从而逐步构建省、市、县三级党史教育基地群有序衔接的建设格局。因此,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源于对蕴藏重大党史教育资源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统一于革命遗址的精品化建设,而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的精品化建设又不断推动着各级党史教育基地的成熟完善。
但是“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这些原则性要求,真正落实在具体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实困扰,这些现实困扰往往源于以往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历史遗留问题,即从革命遗址所有权结构来看,国有、集体所有、私有民宅并存;从革命遗址的现有用途来看,开放参观、办公场所、宗教场所、工农商业生产、居住场所、教育场所、无人使用、完全损毁等状态皆有;从相对成熟稳定的各级党史教育基地来看,虽然仙游县境内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已经处于各级党史研究室的统一领导之下,但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往往是“一套班子,多个牌子”,即一个革命遗址往往悬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不同标识,不同部门如何有效协调革命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将“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的可能性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革命遗址的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因此正视并解决革命遗址开发过程中的这些历史欠账问题,发掘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潜质就并非党史部门单打独斗所能解决的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党委重视、部门支持、市室带动、县区联动”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协同共建。
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仙游县委党校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史研究优势,秉承“立足现实,客观理性”的研究精神,从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的“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人手,在广泛借鉴其他省份和其他地市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的有益经验基础上,从建设经费机制、组织架构建设、主动服务意识、教育资源建设、基地布展能力、基地党史宣传、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方略的相关研究,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凝聚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共识,在综合平衡中推动党史教育基地精品化建设提供参考。
三、发挥党史优势。推动资源建设
革命遗址蕴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多元价值,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恰当的呈现形式凸显这些价值。作为党史研究部门,基层党校应秉承主动作为的精神,一方面在革命遗址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于革命遗址蕴含地方党史资料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萃取革命遗址的多元价值,即通过文献阅读、口述访微、实物征集、地区比较等研究方法进一步还原革命遗址蕴含党史资源的基本面貌,以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深化对于闽中地区革命史发展轨迹的刻画,进一步完善闽中革命史发展的认知框架,另一方面则强调闽中革命史的“经世致用”取向,采取报纸专栏、电视展播、网页展示等手段有效呈现革命遗址多元价值,通过革命文化输出推动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因此资源建设是革命遗址向党史教育基地发展的中心环节。 针对党史教育基地史料匮乏的现状,仙游县委党校应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等研究馆所开展共建机制,一方面继续开展与地方党史相关文献的史料整理工作,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与革命遗址形成相关的文稿、书报、宣传品、票据证券、个人书信、工艺品、图片音像、证章牌匾等革命文物,聚焦地方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特别选取与革命遗址形成显著相关、情节性较强、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的重要史料,为党史教育基地运用兼具真实性、思想性、吸引力的展陈文物展示地方党史发展轨迹奠定堅实的史料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党史教育基地展品陈列方式的研究,采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融合的技术手段,通过党史教育资源可视化建设增强地方党史内容的表现力;采用现场演示、塑像模拟等互动化手段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氛围,强化观众对于地方党史内容的切身体验;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共享平台的网络化建设,使党史教育基地的资源建设实时更新,从而形成党史教育的网络新阵地。
革命遗址的社会经济价值开发也是党史教育基地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响应“以革命遗址为基础开展红色旅游”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物理形态向现实世界宣示地方党史、拓宽革命遗址社会参与的重要路径。红色旅游,即以中共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从全国范围看,原中央苏区的井冈山、古田会议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旅游较为成熟,古田会议革命旧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主打红色文化资源,并与客家文化、新农村休闲游、生态旅游等类型资源有效整合,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在发挥党史教育价值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增长点。对于地处闽中地区的仙游县来说,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仙游县委党校应借鉴相关县市红色旅游发展的有益经验,配合县委党史研究室,协调宣传、旅游部门等,对已经立碑挂牌的党史教育基地进行线路规划、设备更新、展馆布置、人员培训等方式,以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地保护、利用、开发革命遗址。
四、开展现场教学,彰显育人功能
从功用层面上看,革命遗址以本身蕴含的党史教育资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培训提供了物质依托,基层党校通过党史教育资源的内容选择——主题提炼——形式呈现教学设计,极大地提升党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效,使得基于革命遗址现场教学的党史教育基地成为基层党校党史教育特色化的名片,使党史教学由单一的讲授向现场教学、互动体验、专题研讨等多元并进的教学过渡。目前,仙游县委党校准备进一步提炼教学专题,以游洋兴山上宫第一党支部党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为示范,尝试以已建成的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廉政教育等较为成熟的现场教学基地,发挥教育基地“一体多用”的辐射作用,打破原有红色资源分散的格局,实现点、面串联,有效整合周边革命遗址党史教育资源,带动这些现场教学基地周边革命遗址向党史教育基地“五专门”规范建设的方向发展。
仙游县委党校将继续引导党校教师深入党史教育基地,在全面把握不同党史教育基地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党史教育基地的访客数据、讲解员、展陈物品等现场教学物质载体的特性,编撰现场教学活动方案并提供适当的阅读指导,使学员对于党史教育基地的教学主题、教学要求、教学安排、背景材料产生感性认识,使学员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史教育现场教学活动的情景预设,同时做好党史教育从标识规格、标识内容、发展进度等方面内容准确传递给现场讲解,并与讲解员共同探究党史教育资源讲解语言规范,提升讲解的语言感染力,通过多媒体等视听设备,营造党史教育的教学情境,化抽象无形的党史概念为鲜活生动的党史线索展示,并通过党史教育资源的内涵挖掘和话题设置,引入富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研讨,有效穿插互动提问教学环节引发学员对于党史问题的深度思考。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场馆学习内容的互动进度进行指向明晰、内容精当、紧贴实际的教学点评,在场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党员干部对地方党史的理性认识,引导学员将党史问题学习与自身本职工作客观需要相联系,从而使党史教育基地的活动体验升华为党员干部“知行合一”的逻辑起点,实现党史教育内容的动态生成,使党史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
五、小结
综上所述,党史教育基地建设贯穿于革命遗址所蕴藏的党史教育资源整合与提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仙游县委党校牢记“资政育人”的工作使命,继续发挥党史教学优势,围绕党史教育基地“典型性”、“示范性”、“成熟性”的基本原则,推动优化党史教育基地的精品化建设;继续挖掘革命遗址史料资源的深度,客观真实有效地展现出党史事件,为革命遗址多元价值的彰显奠定实证基础;从有较大发展潜质革命遗址的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党校现场教学有效融合的工作视角,在革命遗址党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教学、宣讲队伍业务培训等手段,综合探究革命遗址遵循“多级别、有重点、总量适度”的发展原则,为党史教育基地有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108团纪念馆、中共仙游上宫支部纪念馆。
[2]王于洁烈士纪念馆、潘涛烈士纪念馆。
[3]林清华.切实加强革命遗址管理努力发挥资政育人作用.[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23期。
[4]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宣编处.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建设党史强省——关于赴泉州市开展“三级联创”调研活动的情况报告.[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第4期。
[5]林清华.关于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18期。
[6]郑龙.在福建省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研讨会上的总结.[J]福建党史月刊,2013年第23期。
[7]黄宇方.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建设——以古田会议旧址景区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第14期。
[8]五专门即有专门组织机构、专门党史教材、专门党史宣讲队伍、专门管理制度、专门教育辅助设备。
[9]陈弘君.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作用增强国民的爱党爱国情感.[J]红广角,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