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历史课程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与文化熏陶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这些规定体现了历史课程的公民教育价值。历史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社会价值,最突出的作用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呢?应在历史教育中重视渗透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进而适应人生和社会的挑战,适应生活。
一、感知历史
首先,通过“感知历史”来感知我们身边的社会,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体验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根据新课标编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根据本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的课文内容,安排了历史活动课《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学生通过自行编演《文成公主入藏》,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加深了唐朝和吐蕃所代表的汉藏两族人民间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景点、博物馆等。如在讲了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内容之后,利用五四青年节前后的时间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和“李大钊故居”参观访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了解,感受大钊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历史在今天的存在,理解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从而建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关怀和尊重生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育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历史教育主要是以人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切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尊重生命的出发点。其次,历史课程中有大量关爱和尊重生命的素材。如中国历史中的《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中讲到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他的医学著作之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外,还有世界历史中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我们歌颂赞美关爱和尊重生命的行为,鞭挞批判对生命的践踏和侮辱,使学生树立对生命的正确意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对不同意见和观念的尊重和包容
人文性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注,而人和人类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念和文化,是历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原因有二:其一,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认识客体所得出的看法和结论也可能不同,除处理一些特定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等)没有争议外,大部分的历史研究和学习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随着思想的活跃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会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看法的情况,在历史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正是历史课程的魅力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科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其二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还包含其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习全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尊重不同的观念和文化,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使学生“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溶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通过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应学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中国国内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宽广;在世界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能体验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的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世界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些方面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但我们必须学会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并汲取其优秀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四、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课以其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感、人格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教育是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以及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不懈努力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中学历史课程具有很多充满教育价值的人文精神素材,教师应进一步发掘,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时、适度地点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历史教学课上营造和谐、平等和民主的课堂气氛
历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育人氛围,创造宽松、协调的育人环境,从而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允许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互相碰撞、互相交流,使学生健康发展。
一、感知历史
首先,通过“感知历史”来感知我们身边的社会,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体验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根据新课标编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我根据本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的课文内容,安排了历史活动课《历史剧—文成公主入藏》。学生通过自行编演《文成公主入藏》,形象地再现了历史情景,加深了唐朝和吐蕃所代表的汉藏两族人民间世代友好的情感体验,提高了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景点、博物馆等。如在讲了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内容之后,利用五四青年节前后的时间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和“李大钊故居”参观访问,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了解,感受大钊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历史在今天的存在,理解历史对于今天的意义,从而建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关怀和尊重生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育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历史教育主要是以人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切以人的存在为基础。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尊重生命的出发点。其次,历史课程中有大量关爱和尊重生命的素材。如中国历史中的《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中讲到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他的医学著作之所以要以“千金”命名,是因为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此外,还有世界历史中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我们歌颂赞美关爱和尊重生命的行为,鞭挞批判对生命的践踏和侮辱,使学生树立对生命的正确意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三、对不同意见和观念的尊重和包容
人文性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关注,而人和人类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念和文化,是历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也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原因有二:其一,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认识客体所得出的看法和结论也可能不同,除处理一些特定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等)没有争议外,大部分的历史研究和学习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随着思想的活跃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学生学会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看法的情况,在历史教育中经常会出现,这正是历史课程的魅力所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展示历史学科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其二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还包含其他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学习全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尊重不同的观念和文化,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使学生“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溶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通过世界现代史的学习,学生应学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中国国内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宽广;在世界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能体验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的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世界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些方面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但我们必须学会尊重、理解多元文化,并汲取其优秀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四、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课以其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感、人格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教育是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期间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以及中国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而不懈努力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中学历史课程具有很多充满教育价值的人文精神素材,教师应进一步发掘,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时、适度地点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五、历史教学课上营造和谐、平等和民主的课堂气氛
历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和谐育人氛围,创造宽松、协调的育人环境,从而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允许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互相碰撞、互相交流,使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