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青春之“我”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特别强调考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力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命题的材料也明显体现了与时代的共振,主张彰显时代精神。所以,在考场作文中写出青春之“我”,体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青年身份与责任担当至关重要。本论文从读懂出卷人的心和抓住阅卷人的心两方面阐述如何写出青春之“我”。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青春之“我”;观点;办法
  在研读2017年至201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作文题时笔者发现,出卷人在高考作文的材料要求中设置了交际语境因素,并且都明确提到了一个“你”。那么,高考作文写作题中提到的“你”究竟是指谁呢?显而易见,这个“你”,应该指的是考场中的考生,即青春之“我”,是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新一轮高考改革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特别强调考生的写作主体意识,力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命题的材料也明显体现了与时代的共振,主张彰显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号召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所以,在考场作文中写出青春之“我”,体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青年身份与责任担当至关重要。
  一、读懂出卷人的心,提炼“我”的观点
  要想读懂出卷人的心,读懂材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读材料的过程其实就是答卷人与出题人对话的过程。如何成功实现与出题人的有效对话?下面笔者以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准确解读出卷人的心,需准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内容和含义,并准确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答卷人“我”,可以嘗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深入解读出卷人的心:
  (一)仔细审读材料,划出关键词。比如,这个作文题,可以首先划出“劳动”“财富”“幸福”“传统”“至今”“可是”“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等关键词。
  (二)反复推敲,读出这些关键词的内涵或者寓意。本材料首先从物质财富到精神境界,从历史到现实,阐述了劳动有价值、劳动有传统;而“可是”后面的三个“不”则从认知、态度、品格等三层面反映当前社会现实中少数同学认识有偏差或存在错误态度。
  (三)找到材料的关联点。假如材料有正反两面的材料,就要在对比中找到材料的关联点,从而提炼出“我”的观点。比如,这则材料就含有正反两面材料的对比,通过对比唱响了热爱劳动的主旋律。
  (四)认真审读任务材料,标出任务要求。通过对以上材料的任务要求的解读,发现出卷人设置了五个任务要求:一是对象要求,复兴中学同学。二是体式要求,演讲稿。三是内容要求,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四是思维要求,“我”的认识与思考。五是策略要求,提出希望与建议。
  通过对材料的深入解读笔者发现,出卷人希望考生以青年之“我”的身份,通过演讲稿的形式向复兴中学的同学发出倡议;希望他们通过深挖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批判“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倡议大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其实,这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答卷人成长道路上的自我教育。
  二、凸显青春之“我”,抓住阅卷人的心
  在明确了出卷人的意图、提炼出“我”的观点后,问题的关键就落在了如何谋篇布局,以体现“我”对这个社会问题或现象的态度、观点与看法,展现青春之“我”的精神风貌。而这个布局谋篇的过程,其实就是答卷人与阅卷人的对话过程。若能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阅卷人的心,相信想获得考场作文的高分就不是难事。
  下面笔者以大旺中学高三(5)班学生写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的习作为例,谈谈如何抓住阅卷人的心,给阅卷人给“我”高分的理由。
  (一)有鲜明的“我”的观点
  如,高三(5)班朱洋阳的标题和开头:
  劳以立身,动以强国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劳以立身,劳以强国》。不知何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成为青年人的通病,他们或以学习为借口逃避劳动,或以科技为助手代替劳动。而我认为,热爱劳动是绵延至今的优良传统,通过劳动,我们个人可以创造财富,赢得幸福生活,立身于世;国家要想繁荣富强、完成伟大复兴的使命,也需要通过劳动来成就。
  赏析:该学生的标题紧扣材料的关键词“劳动”,并把握住了时代语境,有鲜明的“我”的观点;而在文章的开头段在摆出对劳动的认知偏差后,指出劳动对个人、对国家的意义。
  (二)有别样韵致“我”的分析
  为走出说理平面化的困局,运用排比、对比、设问、反问等说理方式或独特思维,多维度深入说理,可以让“我”的分析有别样的韵致。比如,让“我”的分析根植优秀传统文化,联系时代发展所需,体现青年之“我”的成长等。   如,高三(5)班刘媛《扬劳动之帆,圆复兴之梦》的第2段: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是先辈们给我们的温情告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对我们殷殷嘱托。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劳动的号子绵延至今。看今朝,正因有了“人间蒸发30年”“老骥伏枥不肯止”的黄旭华,才有了中国核潜艇的横空出世;正因有了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天眼之父”南仁东,才有FAST的落成启用;正因为有了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林鸣,才有了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港珠澳大桥的全线通车。正是这些臻于劳动的平凡人,用他们的辛勤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正因有了他们让我更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是梦。
  赏析:本段文字学生既能“远征”又能联今,通过引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诗句证明热爱劳动有传统,给人以跨越时空的视野,让“我”的观点找到了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显示了“我”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和认同感;同时,能光照社会现实中的黄旭华、南仁东、林鸣等新时代的劳动者,通过对他们这一代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的劳动者的讴歌,充分肯定了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三)有切实可行“我”的办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据此,出卷人往往会在作文材料中设置一个两难之境或者现实中的困境,希望答卷人能找到解决困境的切实可行的“我”的办法,从而体现答卷人“我”的情感的生发和价值的判断。如果答卷人“我”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有理有据地表达“我”的观点,阐释“我”的发现,相信定能赢得阅卷人的青睐。
  如,高三(5)班陈文静《劳动照亮新时代的追梦路》的第5段:
  劳动,照亮新时代的追梦路,助力我们成就小梦,幫助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因此,作为复兴学子,作为新时代风华正茂的青年,我们应摒弃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思想,从自身做起,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努力学习,从“要我劳动”变为“我要劳动”,找对方法,把响亮的口号落到实处,把劳动变成习惯。愿我们都能用劳动照亮新时代的追梦路,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手挥“复兴”大旗,共筑强国之梦。
  赏析:该生围绕“劳动照亮新时代的追梦路”的主题,阐明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作为青年学子应摒弃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思想,发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并指出了具体做法。
  总之,文章合为时而著。近年来,高考作文题都紧扣时代脉搏,无一例外地都设置了时代语境。出卷人定想引导考生融入时代;希望看到具有时代感、能体现答卷人“我”的真切体验和真实感受的好文章;希望看到答卷人“我”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在细微处彰显时代精神。所以,在高考作文里,答卷人“我”应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唱响时代主旋律,写出青春之“我”。
  参考文献:
  [1]姜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初中学段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学习的基础性要求,这要求我们依据“学标”和“指导书”,针对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复习。故此,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实效,就要求教师多角度深化、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础知识框架与体系,通过有效训练学以致用。这样多角度夯实基础,中考复习才能高效。  【摘要】多角度;基础;思想品德课;复习实效  现实中,面对中考复习与考试结果会产生一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即教师自
【摘要】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机渗透,能够让孩子们的大脑活跃起来,使他們零散无序的思维变得更清晰有序。既可以锻炼他们集中整合、发散创新的思维,又能学会分析、评判的方法,促进高阶思维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高阶思维;思维导图;集中整合;发散创新  随着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顺利升空,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令世界瞩目。然而,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人云亦云的学生比比皆是。长
【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科学、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从物理现象中发现和总结物理规律。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导入;原则;策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
【摘要】在六年级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指导学生看线段图说三句话,分析线段绘制与条件问题的关联;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借助线段图解题有化难为简的作用;在课堂中指导学生用四步思考法来画线段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用、乐用、善用线段图解题。画线段图的教学,使得中下层生能更容易接受知识,理解算法,正确解答;画线段图的教学,使得上层生能更好地拓展思维,解题更简便。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落实小学生德育,是维护其健康成长,引导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小学德育需要明确塑造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实践路径,真正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
【摘要】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将某阶段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以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常见的量》一课教学,阐述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有效练习的策略。  【关键词】复习课;练习;学情;有效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将某阶段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以巩固和深化数学知识,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复习课不是把所学知识机械重复,而是把所学的知识整理、归纳,融
本报综合消息 7月20日上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16个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联想公司、好未来教育集团、亚洲教育创新研究院等企业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会上,廣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作“基于5G融合共生的教育新生态”主题分享。李海东指出,崇尚创新是未来教育的
【摘要】笔者将以部编教材三年级《童年水墨画-溪边》同课异构两篇教学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语文课堂偏重讲解分析,机械式套句式去感悟语言,解读语言的现象。以自己执教的案例,诠释了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以语言为核心,以及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点,进而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根本追求。  【关键词】语言;语文活动;核心素养  新一轮课改,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
【摘要】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伤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使其受到德育熏陶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笔者将在本文中解密教育惩戒之现状,在千沟万壑的现状基础上慨叹教育惩戒异化之缘由,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搭建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之路。  【关键词】现状;缘由;德性回归  2017年10月,女教师因学生迟到罚站学生几分钟
【摘要】培养小学生读写能力,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基础,也是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多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从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入手,另一方面可以从读写结合入手。本文作者着重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以及如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并且提出解决培养读写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