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发布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走进新课改的课堂,可以看到令人振奋的活动场景,听,学生在辩论;看,学生在合作探索。然而,在这些热闹、自主的背后往往透露出放任、随意与浮躁,我们不妨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思考一:开放了教学内容,冷落了课本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能一面学习新课标一面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转变以往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干脆不用教材,或另起小灶,过多补充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忽视了“课本”,似乎这样做就开放了教学,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其实,“课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可是不少数学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挡往了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没有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的“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其实,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使用“课本”。
思考二:注重了个性张扬,忽视了关注他人
走进课改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说了,敢动了,经常听到老师说:“不用举手,会的就自己站起来说。”“没关系,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学生甚至在老师问题没问完的情况下就站了起来,不停地喊“我、我、我……”全然不顾其他学生的感受。有的老师认为以往课堂教学的规矩太多了,学生的束缚也太久了,应当给学生解套了!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当“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越放得开说明改革力度越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内发的,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中才能实现。在大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确立“共生性”的人学观。个性是以其他个性的存在和与其他个性的交往为前提的。
思考三:强调了合作探究,放弃了教师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了,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抛开功利目的和形式主义,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达到理想的境地!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思考一:开放了教学内容,冷落了课本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能一面学习新课标一面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转变以往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一节课干脆不用教材,或另起小灶,过多补充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忽视了“课本”,似乎这样做就开放了教学,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其实,“课本”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取知识的工具。可是不少数学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挡往了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也没有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这样的“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其实,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使用“课本”。
思考二:注重了个性张扬,忽视了关注他人
走进课改课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爱说了,敢动了,经常听到老师说:“不用举手,会的就自己站起来说。”“没关系,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学生甚至在老师问题没问完的情况下就站了起来,不停地喊“我、我、我……”全然不顾其他学生的感受。有的老师认为以往课堂教学的规矩太多了,学生的束缚也太久了,应当给学生解套了!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当“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越放得开说明改革力度越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在的也不是内发的,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中才能实现。在大力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确立“共生性”的人学观。个性是以其他个性的存在和与其他个性的交往为前提的。
思考三:强调了合作探究,放弃了教师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了,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了,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抛开功利目的和形式主义,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达到理想的境地!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