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成为“多美体”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力争使“多媒体”成为“多美体”。下面是我对应用多媒体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反思,以抛砖引玉。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趣味盎然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是作者1979年为香港一家出版社要推出的一本叫《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文,原来序文的题目叫《拙政诸园寄深眷》,其目的是指导读者更好地鉴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提高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我把它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编入中学语文课本,题目改成了《苏州园林》,作为教材,本课要学习的当然有说明的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我将其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二)。为了实现这两项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发挥了多媒体应有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初,我就想如果能找到《苏州园林》这本摄影集,那么教学目标之一就能较好地实现了。在查找的过程中才知道,当时这本摄影集并没有及时出版,但也没有白忙活,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大量苏州园林的图片,通过选择,把这些图片编辑成册,就是一本精美的《苏州园林》的“摄影集”。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同学们读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诗句吗?苏州园林你们可能没见过吧?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带来了图片,让我们一同走进苏州园林欣赏那充满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的美景吧。我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优美的江南小调一边给同学们展示《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并以导游的口吻,运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苏州园林。
  由于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地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当学生还沉浸于苏州园林的美景中时,我及时问学生,作家叶圣陶是如何将苏州园林美景通过说明文的语言客观生动地再现呢?此时,我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课文。
  二、利用多媒体构建立体图景,对把握事物的特征、学习说明方法和理解说明语言有很大帮助。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的欣赏和对文本的阅读,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具体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而且下文的各个段落都围绕本段总特征展开说明,是一种总分的逻辑顺序。
  在讲解什么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鱼戏莲叶间”等,因为有了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多角度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多数学生能看懂、读懂,或老师稍作点拨学生就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文多处用了对比、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比如:“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的不同色彩”等,有了多媒体课件,我只要对着图片稍作解释,学生就能了然于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多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的知识密度和教学效率。
  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管对于哪种文体,语言文字的教学都是最重要的。运用多媒体,能大大增加语言文字教学密度,加快节奏。在本课的词语教学中,重点词语采用不同颜色标注,再配以必要的讲解,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把“轩榭”、“丘壑”、“嶙峋”等学生容易写错的字,通过大屏幕将书写过程一笔一画演示出来,强调的笔画用彩色显示,给予学生强劲刺激,加深学生印象。在问题的呈现中,轻松、快捷是多媒体出现以前的时代无法比拟的,把先设计好的问题切换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课堂教学信息量明显增加,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思维、快速表达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强化,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有效地检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生字词的学习掌握情况。
  尤其是在总结归纳阶段,把结构流畅、思路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的板演内容呈现出来,信息密度之大、转换切割之快、条分缕析之明、刺激程度之深,是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
  不足之处是老师对课件关注多了,而对学生关注少了,师生对话、情感交流削弱了。所选的苏州园林图片有些太小张,有些不够精致。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可以再加强,让语文味更浓些。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形象、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开发了智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多媒体”真正成为“多美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本选入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尤其是选修课本,为学生学习某类文学作品的样式提供了方便。进入选修课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学素养,通过选修课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术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课文《哀江南》时,学生对于《桃花扇》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李香君这个人物,男生喜欢,女生更是对其如痴如醉。我要求同学们搜集清代有一定文学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最初布置这个题
摘 要: 为了全面推进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社会学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按照大类培养,夯实基础;广泛借鉴,融入主流;顺应潮流,关注前沿;立足院情,体现特色;强化技能,突出应用;循序渐进,尊重规律六大基本原则,全面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合理设计课程模块,形成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社会学 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实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摘 要: 教学媒体不仅能用作一时的激趣,更要平衡分布兴趣点;不仅要创设情境,更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提供平台,构建创造性学习的支架,转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学媒体 激趣 情境创设 学习平台  先讲一件小事:一个小男孩参加信息技术大赛,做了简单的PPT,把远在外地的父亲多年来寄给他的邮票一帧一帧呈现出来,最后有几行字:“每一张邮票,都是我对父亲每一年的思念,我爱你,父亲。”这个男孩拿了一等奖。我想
摘 要: 体育训练中可根据对投掷运动员脉搏、血压的监控,正确确定运动量及各种素质练习的不同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 脉搏 血压 运动训练 运动负荷  在体育训练中,只有充分掌握学生运动员的生理指标,才能避免过度训练,才能在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同时,促进中小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在高考训练队、校田径队中,对从事投掷项目的运动员进行了脉搏、血压指标参数的监督、分析。现将得到的体会小结如下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应届毕业生,年纪在15岁~18岁,一般的经历是从学校再到学校,生活体验不够丰富,认识社会停留在表层、肤浅和片面阶段,甚至对社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为了帮助他们更准确、更全面地看问题,认识社会,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下面就如何构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作用做如下尝试。  一、演讲训练与巩固学生专业目标  我校语文课有这么一个传统,每节课前面进行课前演讲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前者往往具有维持、强化和指向性等正能量作用,而后者则具有相应的抑制性作用。现代教育观认为,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而产生了“情感智力论”。学校教育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项情感性实践工程,因而情感元素对于“唯情趣论”且缺乏责任自控能力的小学生而言,显得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小学
摘 要: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价值定位,要求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的潜能,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帮助学生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它从新的视角丰富大学生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从而利用积极的思维应对可能出现的
临近期中,按照学校的行事历安排,轮到我上组内公开课了。xx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级,我对在这个班上课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但是在授课之前,A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你上课时不要叫我们pair work了,我的同桌B什么都不会,我要么和后桌C pair work好了,不然我们班会倒霉的。”说实话,谁不想自己的公开课上得有声有色,虽不需要上得波澜壮阔,但至少要泛起些许涟漪。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采取学生的建
阅读常常被看做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阅读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我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与考试挂上钩后,学生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
浩浩五千年历史长河,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少古典名著千古流芳,世代传诵。小学语文教材编有四大名著的选段,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及在六下“练习”中出现的《红楼梦》中关于“笑”的精彩片段。编者的目的是什么?从教材编撰的角度而言,是为了提高小语教材的文化品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是为了让小学生尽早地接触、了解并亲近名著,在涵泳体察中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