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已经远远突破了具体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更多的,它要求我们所谓的人才必须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与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推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屹立于不败之地,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教育阶段狠抓学生的创新教育已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与共识。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展开论述,以供各位同行借鉴与参考。
一、利用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前人所取得的知识总结与能力构建的基础之上,对于先人的知识认知加以纠错改正,抑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加速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强大魅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在好奇心的鼓动之下,积极行动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传授每一点知识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增强其趣味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介绍白磷的物理性质时,导入采用了趣味实验“挥舞点火”,即用二硫化碳溶解白磷,再用滤纸蘸上上述溶液,用镊子取出滤纸后在空中挥舞,一会滤纸就着火了。学生看到这里,很是惊讶,思维被激活了,急于知道原因所在。我因势利导,讲出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白磷易溶于二硫化碳,而且二硫化碳易挥发,这样就增大了白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C,这是白磷自燃引起的现象。”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纷纷想体验“挥舞着火”。这种方法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并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选择有毒或产生污染的化学反应,进行绿色化实验设计,提升创新思维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产生的气体会对当前的环境造成污染。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之下,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绿色无污染实验就成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对于这一点,笔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颇有一番心得。譬如在进行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通过纯净的石灰水完全发生了反应,但有部分没有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部分不可能完全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呢?我组织学生展开了绿色实验活动的设计。学生经过讨论,拿出了三套方案:一是用一个塑料袋罩在一氧化碳排放的地方,将它收集起来,并在实验结束后用火烧掉。二是在一氧化碳排放的地方放一个酒精灯,直接点燃排放的一氧化碳。三是把一氧化碳通过新鲜的血液,将其吸收掉。笔者听完之后,感到非常欣慰,为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感到钦佩。鉴于我们处理一氧化碳是为了环保的缘故,我们接着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看看哪一种方案最易于操作,哪一种方案最为环保。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前两种方案可行性比较高,但是在燃烧之后,还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而二氧化碳是造成当今世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们最终还是把二氧化碳排放出去,那么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没有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所以通过种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建议学生采取第三种方案。先不考虑这个结果的含金量如何,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并培养了他们的绿色环保概念与意识。
三、拓展化学实验空间,从身边开始创新
我们知道,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基本上我们可以认定,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而实验来源于生活,本质上是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转移到了实验室里,把宏观角度的化学变得更加显性,更加方便观察而已,所以真正的化学应该来自于生活实际。我们要想使得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本质,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进行课外化學实验。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多次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最多的是社会调查,选择附近的一些工厂,譬如化肥厂、硫酸厂,这些工厂的生产工艺与我们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有利于我们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深化我们的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笔者还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多次化学晚会,譬如在以“燃烧”为主题的晚会上,有的学生跳起了火焰舞,有的把关于燃烧的知识编成快板或者小品进行演出,有的把化学知识编成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等。并兼以多媒体设备的配合,燃放五彩缤纷的烟火。这样的课堂活力无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但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不断地提高。
(责任编辑罗艳)
一、利用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前人所取得的知识总结与能力构建的基础之上,对于先人的知识认知加以纠错改正,抑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加速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强大魅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在好奇心的鼓动之下,积极行动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传授每一点知识的时候都要想尽办法增强其趣味性,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介绍白磷的物理性质时,导入采用了趣味实验“挥舞点火”,即用二硫化碳溶解白磷,再用滤纸蘸上上述溶液,用镊子取出滤纸后在空中挥舞,一会滤纸就着火了。学生看到这里,很是惊讶,思维被激活了,急于知道原因所在。我因势利导,讲出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白磷易溶于二硫化碳,而且二硫化碳易挥发,这样就增大了白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C,这是白磷自燃引起的现象。”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纷纷想体验“挥舞着火”。这种方法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并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选择有毒或产生污染的化学反应,进行绿色化实验设计,提升创新思维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产生的气体会对当前的环境造成污染。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之下,如何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绿色无污染实验就成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策略。对于这一点,笔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颇有一番心得。譬如在进行利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通过纯净的石灰水完全发生了反应,但有部分没有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部分不可能完全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呢?我组织学生展开了绿色实验活动的设计。学生经过讨论,拿出了三套方案:一是用一个塑料袋罩在一氧化碳排放的地方,将它收集起来,并在实验结束后用火烧掉。二是在一氧化碳排放的地方放一个酒精灯,直接点燃排放的一氧化碳。三是把一氧化碳通过新鲜的血液,将其吸收掉。笔者听完之后,感到非常欣慰,为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感到钦佩。鉴于我们处理一氧化碳是为了环保的缘故,我们接着组织学生进一步探讨,看看哪一种方案最易于操作,哪一种方案最为环保。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前两种方案可行性比较高,但是在燃烧之后,还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中,而二氧化碳是造成当今世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如果我们最终还是把二氧化碳排放出去,那么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没有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所以通过种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建议学生采取第三种方案。先不考虑这个结果的含金量如何,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并培养了他们的绿色环保概念与意识。
三、拓展化学实验空间,从身边开始创新
我们知道,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基本上我们可以认定,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而实验来源于生活,本质上是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转移到了实验室里,把宏观角度的化学变得更加显性,更加方便观察而已,所以真正的化学应该来自于生活实际。我们要想使得学生认识化学实验的本质,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进行课外化學实验。在笔者的教学生涯中,多次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最多的是社会调查,选择附近的一些工厂,譬如化肥厂、硫酸厂,这些工厂的生产工艺与我们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有利于我们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深化我们的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笔者还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多次化学晚会,譬如在以“燃烧”为主题的晚会上,有的学生跳起了火焰舞,有的把关于燃烧的知识编成快板或者小品进行演出,有的把化学知识编成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等。并兼以多媒体设备的配合,燃放五彩缤纷的烟火。这样的课堂活力无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但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掘化学实验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不断地提高。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