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作文的源泉开始,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习积累,思考探究,模仿练习,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就会提高。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同时还规定“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若从语文观念思考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环境,若从作文角度思考,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才是写作源泉。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就必须观察。同时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就习作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首要的一项,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体现了观察来源于生活。观察于学生而言,或许天生就会,但要做到观有所获,察有所得,确需指导培养,确需教给方法和技巧。
观察就是了解社会,实践就是进行写作,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应使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体验。现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举措总结如下:
一、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准确观察
作文,生活的反映,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从而引导学生写客观世界。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要用自己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从中可以看出观察是学习写作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材料重要途径,是作文的基础。当今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每个学生的生活内容、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一件事,每个学生对事情的感悟也会各有各的看法。学生有许多机会可供观察。只要善于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写出鲜活灵动,充满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细心观察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还会弄出大笑话,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医学院教授上课的时候,拿出一个装有少许淡黄色液体的烧杯,他告許学生,这是糖尿病人的尿。然后他把指头伸进烧杯蘸了一下,放在舌头上尝尝,说:“这尿是甜的,你们都是医学院的学生,应该像我一样尝尝。”学生们想,为了科学贡献一下舌头未尝不可,于是纷纷把指头伸进去,蘸起来尝了一下,然后煞有计事的点点头,可心里却不以为然。等学生们都尝完,教授突然笑着说:“同学们,我用食指蘸了烧杯中的液体,尝的却是我的中指,而你们都没有察觉到,因此,你们尝到了糖尿病人的尿。”学生们不禁膛目结舌,面面相觑。这是一个小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大哲理;观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对事物进行知觉认识和感受体验的过程。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如果仅仅是像照镜子一样,走马观花,不经过大脑地随便看看,可能会“眼见为虚”。在我们观察的时候,会被瞬间反应忽视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因此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就会造成很多误会的产生,如故事里的许多学生们闹的笑话一样。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捕捉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喜欢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乐意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对观察的内容不做统一的要求,可以各取所需,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二、在观察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
人类在生活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融入自然;指导他们对生活、社会、自然进行多角度观察、审视,把握时代脉博,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如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并在观察社会中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概括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三、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构思、创意
积累了素材就要进行写作,写作就是实践,如何写作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模仿,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仿”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仿中求新”,就像故事中那些学生,虽然观察了但不仔细却闹出笑话。对于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生活阅历简单,见识面比较狭窄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由于缺少写作素材,学生自然也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现在的学生知识经验相对十分有限,很难有创造的灵感。
四、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准
古人之所以把写作看作是“缀文”,从一定意义上来理解,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语词的组合。根据需要,把常用的几千个汉字按照一定的规范加以重组,就会形成文章。字是最小的语言符号,由字组合成词,由词组合成句,由句组合成段,由段组合成章节。在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中,既有常式组合又有变式组合,常式组合体现了对语言文章惯常规范的遵守,而变式组合则体现了对语言文章惯常规范的突破。常式组合是定势思维的产物,变式组合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变式组合包括语言创新也包括思想观念的突破。我们在引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应当珍爱学生创新思维的每一个细微的变量,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尺度,能有完美的篇章更好,如果没有完美的篇章,哪怕一个句子组织的比较新颖,一个词汇使用的比较贴切,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社会就是观察,写作就是实践,观察社会,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驾驶船只在社会航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给我们相应的启示或经验,问题在于你是否认真地去思考和总结。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活启示,有心人会抓出生活中重要的细节,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其实,作文并不是写不好而是我们要学会观察,亲身实践,方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中学730615)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同时还规定“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若从语文观念思考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环境,若从作文角度思考,深入生活、认识生活才是写作源泉。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就必须观察。同时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就习作教学而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首要的一项,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体现了观察来源于生活。观察于学生而言,或许天生就会,但要做到观有所获,察有所得,确需指导培养,确需教给方法和技巧。
观察就是了解社会,实践就是进行写作,要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应使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体验。现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举措总结如下:
一、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准确观察
作文,生活的反映,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必须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从而引导学生写客观世界。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要用自己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从中可以看出观察是学习写作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材料重要途径,是作文的基础。当今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周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每个学生的生活内容、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一件事,每个学生对事情的感悟也会各有各的看法。学生有许多机会可供观察。只要善于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写出鲜活灵动,充满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细心观察不但写不出好文章还会弄出大笑话,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医学院教授上课的时候,拿出一个装有少许淡黄色液体的烧杯,他告許学生,这是糖尿病人的尿。然后他把指头伸进烧杯蘸了一下,放在舌头上尝尝,说:“这尿是甜的,你们都是医学院的学生,应该像我一样尝尝。”学生们想,为了科学贡献一下舌头未尝不可,于是纷纷把指头伸进去,蘸起来尝了一下,然后煞有计事的点点头,可心里却不以为然。等学生们都尝完,教授突然笑着说:“同学们,我用食指蘸了烧杯中的液体,尝的却是我的中指,而你们都没有察觉到,因此,你们尝到了糖尿病人的尿。”学生们不禁膛目结舌,面面相觑。这是一个小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大哲理;观察,是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对事物进行知觉认识和感受体验的过程。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如果仅仅是像照镜子一样,走马观花,不经过大脑地随便看看,可能会“眼见为虚”。在我们观察的时候,会被瞬间反应忽视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因此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就会造成很多误会的产生,如故事里的许多学生们闹的笑话一样。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捕捉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喜欢观察什么就观察什么,乐意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对观察的内容不做统一的要求,可以各取所需,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二、在观察实践中丰富写作素材
人类在生活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和生活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社会,融入自然;指导他们对生活、社会、自然进行多角度观察、审视,把握时代脉博,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正如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并在观察社会中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穿透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概括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三、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构思、创意
积累了素材就要进行写作,写作就是实践,如何写作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会模仿,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仿”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仿中求新”,就像故事中那些学生,虽然观察了但不仔细却闹出笑话。对于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生活阅历简单,见识面比较狭窄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由于缺少写作素材,学生自然也就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现在的学生知识经验相对十分有限,很难有创造的灵感。
四、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准
古人之所以把写作看作是“缀文”,从一定意义上来理解,写作的过程就是完成语词的组合。根据需要,把常用的几千个汉字按照一定的规范加以重组,就会形成文章。字是最小的语言符号,由字组合成词,由词组合成句,由句组合成段,由段组合成章节。在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中,既有常式组合又有变式组合,常式组合体现了对语言文章惯常规范的遵守,而变式组合则体现了对语言文章惯常规范的突破。常式组合是定势思维的产物,变式组合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变式组合包括语言创新也包括思想观念的突破。我们在引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应当珍爱学生创新思维的每一个细微的变量,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尺度,能有完美的篇章更好,如果没有完美的篇章,哪怕一个句子组织的比较新颖,一个词汇使用的比较贴切,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社会就是观察,写作就是实践,观察社会,才能使我们更好地驾驶船只在社会航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给我们相应的启示或经验,问题在于你是否认真地去思考和总结。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活启示,有心人会抓出生活中重要的细节,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其实,作文并不是写不好而是我们要学会观察,亲身实践,方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中学7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