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WOS(Web of Science)数据为来源,利用CiteSpaceⅡ软件对2001年至2011年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18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文献的共引网络图谱,分析关键节点文献,探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揭示其研究热点及前沿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信息素质 CiteSpaceⅡ 共引网络图谱
1 引 言
1974年美国的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Paul Zurkowski在美国图书情报学会委员会(NCLIS)上首次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此后推动了教育界与学术界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其研究热度仍居高不下。为理清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脉络,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笔者拟用国际计量学中最先进的软件CiteSpaceⅡ对WOS(Web of Science)中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引文数据库WOS(Web of Science),检索日期是2012年4月9日,检索策略采用主题“TS=(Information Literacty Education) and TS=Library,时间跨度=2000—2011年,数据库=SCI-EXPANDEN ,SSCI,A&HCI,CPCI-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Science),共得到182条文献记录,对数据按全记录且包含摘要的形式下载,将下载的文件保存为*.TXT形式,以备CiteSpaceⅡ分析使用[1]。
2.2 研究方法
在获取了分析的源数据后,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使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v.3.1,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分析者较为容易地对科学领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增进对研究领域的认识。本文将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法对信息素质教育领域的经典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法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通过突现词来找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3 来源文献的分布
3.1 语种分布
从WOS检索下载的182篇文献中,英语文献171篇,占总数的93.956%,位居第二的是西班牙语文献5篇,占总数的2.747%,位居第三的为语种不明的文献,有4篇,占总数的2.198%。
3.2国家和地区分析
对182篇文献记录进行地区分析可知,美国发文72篇,占总数的39.560%,居首位;其次是英国,发文20篇,占总数的10.989%;第三位是西班牙,发文13篇,占总数的7.143;第四位是澳大利亚,发文12篇,占总数的6.593%;第五位是中国大陆,发文8篇,占总数的4.396%。可见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领域,中国与美、英的差距较大[2]。
3.3来源出版物分析
对182篇文献来源出版物分析可知,发文量居前五位的依次为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季刊,ISSN:1531-2542)、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季刊,ISSN:0961-0006)、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月刊,预印本)、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季刊,ISSN :1471-1834)、LIBRI(季刊,ISSN:0024-2667)、Electronic Library (双月刊,ISSN: 0264-0473),发文量分别为13篇、11篇、9篇、8篇、8篇及7篇[3]。
3.4学科类别分布
对182篇文献进行学科类别分析可知,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为128篇,占总数的70.330%;涉及计算机科学学科的为40篇,占总数的21.978%;涉及教育学学科的为20篇,占总数的10.989%;涉及工程、护理及医学信息学学科的,依次为7篇、6篇和4篇。以上文献的分布验证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即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
4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经典文献可视化分析
将下载的文献记录数据导入CiteSpaceⅡv.3.1软件中,对相关选项进行设定。首先设定时间跨度为2000-2011年,时间切片为1年;术语类型选择为None;节点类型选择为Cited Reference;其次设定c、cc、ccv为(2,2,20),(4,3,20);(3,3,20),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得到如图1所示的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的共被引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其中节点数为26个,连线44条。
图1 文献共被引网络
图1中一个圆形代表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篇被引文献,节点大小代表该文献被引频次的多少。用不同颜色深度的圆圈(引文年环)标识该篇文章的引文历史。引文年轮的颜色代表相应的引文时间。一个年轮厚度和与相应时间分区内引文数量成正比。带有紫色圆圈标记的节点表示是从一个聚类跃迁到另外一个聚类的关键节点。
信息素质教育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见表1(按中心度排序),中心度大的节点为网络中连接不同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下面解读中心度在0.21以上的5个关键节点的文献。
表1 文献共被引网络关键节点信息
表1中中心度最大的文献是英国谢菲尔大学的高级讲师希拉?韦伯(S. Webber)2000年发表在J INFORM SCI上的题为Concept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New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信息素养的概念:新的观点和影响)的文章。文中在以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道德维度,强调了合法使用信息的重要性。文章首次提出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课程设计及传授信息素养的技能,重点探讨了信息素养的适当的教育方法,并认为应将信息素养本身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 第二篇文献是美国普渡大学的助理教授亚历克西斯?史密斯麦克林(A. S. Macklin)2001年发表在REFERENCE SERVICES R(参考服务评论)上的“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使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整合信息素养)”一文。文中指出:一些学生进入大学表现出非凡的信息使用技术,学生和学科教师对技术熟练和信息素养的微妙区别很难把握;该文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技巧,分析如何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
第三篇文献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爱德华?奥乌苏(E.K. OWUSUANSAH)博士2003年发表在J ACAD LIBR上的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A critical look at a concept and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it(信息素养和学术图书馆:概念的评论和辨析)。文中详细讨论信息素质的内涵,尽管这些关于信息素质的定义表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明确或间接地表示: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是信息素质固有的特性,它对图书馆用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中还针对信息素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纲领性的解决方案,建议在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学术图书馆列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部门。
第四篇文献是D. Ward 2006年发表在J ACAD LIBR上题为“Revisio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long meaning”(终身意义的信息素养)。文中对信息素养内涵进行了研究,这里笔者认为信息素养内涵比以前更广泛。信息素养是一套发现,评价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教学,是一个超越学习精通审慎使用信息的能力,延长“更广泛的阵列的能力”。这可以成为学生与他们的信息交互连接更深入。
最后一篇是伦敦城市大学的David Bawden教授发表在J DOC上的题为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 A review of concepts(信息和数字扫盲:一个概念的审查)的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素养”和“数字扫盲”的概念进行描述,对相关概念,包括计算机素养、图书馆扫盲、网路素养做了介绍。
以上分析的5篇论文对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5 信息素质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5.1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Ⅱv.3.1软件中,术语类型选择为Noun phrase;节点类型选择为key word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得到如图2所示的由关键词和名词短语形成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视图,其中节点数为33个,连线56条。
图中一个圆形代表一个节点,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多少,较大的节点则表明其为“信息素质教育”的热点研究领域。图中正方形节点代表从文献中提取的名词短语,正方形的大小代表该短语出现的频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信息素质”相关的研究热点。整理各年度研究关键词,如表2所示:
图2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热点
表2 各年度研究关键词变化情况
高频和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反映的是其主要热点研究领域,由图2和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技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教学、课程设计等。
5.2 研究前沿
在文献的演进过程中,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可以用新的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来定义。研究前沿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是它在科学文献中(即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的引文和共被引轨迹。在CiteSpaceⅡv.3.1软件中,研究前沿是基于从题目、摘要、叙词、文献标识词中提取的突变专业术语来确定的。因此将术语类型,选择为Burst term,节点类型选择为key word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导入数据,得到如图3所示的由关键词和名词短语形成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前沿视图,其中节点数为17个,连线20条[4]。
图3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前沿时区
图3中频次变化率较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动趋势,而不仅仅是频次的高低,来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中心性在0.1及以上的突变关键词如表3所示:
表3 信息素质教育高频关键词
对图3和表3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质、获取信息的技能、学生素养、网络等为2006-2009年时间段的研究前沿;信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2011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教学、高等教育、图书馆行为等方面。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和模式,即将信息素质教育的贯穿于高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将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部门等。
6 结 论
本文以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1年WOS中有关信息素质领域的182篇研究论文进行了语种、国家和地区、来源出版物以及学科类别分析,并进一步运用CiteSpaceⅡv.3.1软件对所有论文针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基础、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5],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信息素质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在论文数量上以美国居首,我国大陆排在第五,为此,我国应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其次,应用CiteSpaceⅡv.3.1软件绘制了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知识图谱,得到了被引率较高的多篇与信息素质教育有关的经典文献,并对被引率最高的5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由此了解到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是信息素质技能、高校学术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金侠.信息开放获取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探析[J].现代情报,2011,36(6):118-122.
[2] 王一华.国际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8)(理论版):2-10.
[3] 王凡.科学知识图谱视域中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8):23-26.
[4] 陈美家,于海洋,张婉滢,等.我国 OA 期刊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133-137.
[5] 王细荣. 适应当代大学生技术信息观的图书馆用户教育[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53-56.
[作者简介] 刘二稳,女,1964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图书6部;主持研究课题6项,参与研究课题4项,拥有发明专利3项。
[关键词]信息素质 CiteSpaceⅡ 共引网络图谱
1 引 言
1974年美国的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Paul Zurkowski在美国图书情报学会委员会(NCLIS)上首次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此后推动了教育界与学术界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其研究热度仍居高不下。为理清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发展的脉络,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笔者拟用国际计量学中最先进的软件CiteSpaceⅡ对WOS(Web of Science)中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引文数据库WOS(Web of Science),检索日期是2012年4月9日,检索策略采用主题“TS=(Information Literacty Education) and TS=Library,时间跨度=2000—2011年,数据库=SCI-EXPANDEN ,SSCI,A&HCI,CPCI-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Science),共得到182条文献记录,对数据按全记录且包含摘要的形式下载,将下载的文件保存为*.TXT形式,以备CiteSpaceⅡ分析使用[1]。
2.2 研究方法
在获取了分析的源数据后,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使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v.3.1,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分析者较为容易地对科学领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增进对研究领域的认识。本文将运用文献共被引分析法对信息素质教育领域的经典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法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通过突现词来找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3 来源文献的分布
3.1 语种分布
从WOS检索下载的182篇文献中,英语文献171篇,占总数的93.956%,位居第二的是西班牙语文献5篇,占总数的2.747%,位居第三的为语种不明的文献,有4篇,占总数的2.198%。
3.2国家和地区分析
对182篇文献记录进行地区分析可知,美国发文72篇,占总数的39.560%,居首位;其次是英国,发文20篇,占总数的10.989%;第三位是西班牙,发文13篇,占总数的7.143;第四位是澳大利亚,发文12篇,占总数的6.593%;第五位是中国大陆,发文8篇,占总数的4.396%。可见在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领域,中国与美、英的差距较大[2]。
3.3来源出版物分析
对182篇文献来源出版物分析可知,发文量居前五位的依次为Portal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季刊,ISSN:1531-2542)、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季刊,ISSN:0961-0006)、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月刊,预印本)、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季刊,ISSN :1471-1834)、LIBRI(季刊,ISSN:0024-2667)、Electronic Library (双月刊,ISSN: 0264-0473),发文量分别为13篇、11篇、9篇、8篇、8篇及7篇[3]。
3.4学科类别分布
对182篇文献进行学科类别分析可知,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为128篇,占总数的70.330%;涉及计算机科学学科的为40篇,占总数的21.978%;涉及教育学学科的为20篇,占总数的10.989%;涉及工程、护理及医学信息学学科的,依次为7篇、6篇和4篇。以上文献的分布验证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即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
4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经典文献可视化分析
将下载的文献记录数据导入CiteSpaceⅡv.3.1软件中,对相关选项进行设定。首先设定时间跨度为2000-2011年,时间切片为1年;术语类型选择为None;节点类型选择为Cited Reference;其次设定c、cc、ccv为(2,2,20),(4,3,20);(3,3,20),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得到如图1所示的与“信息素质教育“相关的共被引文献的可视化图谱,其中节点数为26个,连线44条。
图1 文献共被引网络
图1中一个圆形代表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一篇被引文献,节点大小代表该文献被引频次的多少。用不同颜色深度的圆圈(引文年环)标识该篇文章的引文历史。引文年轮的颜色代表相应的引文时间。一个年轮厚度和与相应时间分区内引文数量成正比。带有紫色圆圈标记的节点表示是从一个聚类跃迁到另外一个聚类的关键节点。
信息素质教育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见表1(按中心度排序),中心度大的节点为网络中连接不同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下面解读中心度在0.21以上的5个关键节点的文献。
表1 文献共被引网络关键节点信息
表1中中心度最大的文献是英国谢菲尔大学的高级讲师希拉?韦伯(S. Webber)2000年发表在J INFORM SCI上的题为Conception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New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信息素养的概念:新的观点和影响)的文章。文中在以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道德维度,强调了合法使用信息的重要性。文章首次提出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课程设计及传授信息素养的技能,重点探讨了信息素养的适当的教育方法,并认为应将信息素养本身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 第二篇文献是美国普渡大学的助理教授亚历克西斯?史密斯麦克林(A. S. Macklin)2001年发表在REFERENCE SERVICES R(参考服务评论)上的“Integ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使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整合信息素养)”一文。文中指出:一些学生进入大学表现出非凡的信息使用技术,学生和学科教师对技术熟练和信息素养的微妙区别很难把握;该文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讨论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技巧,分析如何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技能。
第三篇文献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爱德华?奥乌苏(E.K. OWUSUANSAH)博士2003年发表在J ACAD LIBR上的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A critical look at a concept and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it(信息素养和学术图书馆:概念的评论和辨析)。文中详细讨论信息素质的内涵,尽管这些关于信息素质的定义表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明确或间接地表示:技术(计算机、检索技术)是信息素质固有的特性,它对图书馆用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中还针对信息素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纲领性的解决方案,建议在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学术图书馆列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部门。
第四篇文献是D. Ward 2006年发表在J ACAD LIBR上题为“Revisio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lifelong meaning”(终身意义的信息素养)。文中对信息素养内涵进行了研究,这里笔者认为信息素养内涵比以前更广泛。信息素养是一套发现,评价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教学,是一个超越学习精通审慎使用信息的能力,延长“更广泛的阵列的能力”。这可以成为学生与他们的信息交互连接更深入。
最后一篇是伦敦城市大学的David Bawden教授发表在J DOC上的题为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ies: A review of concepts(信息和数字扫盲:一个概念的审查)的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素养”和“数字扫盲”的概念进行描述,对相关概念,包括计算机素养、图书馆扫盲、网路素养做了介绍。
以上分析的5篇论文对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5 信息素质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5.1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Ⅱv.3.1软件中,术语类型选择为Noun phrase;节点类型选择为key word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得到如图2所示的由关键词和名词短语形成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视图,其中节点数为33个,连线56条。
图中一个圆形代表一个节点,节点的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多少,较大的节点则表明其为“信息素质教育”的热点研究领域。图中正方形节点代表从文献中提取的名词短语,正方形的大小代表该短语出现的频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信息素质”相关的研究热点。整理各年度研究关键词,如表2所示:
图2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热点
表2 各年度研究关键词变化情况
高频和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反映的是其主要热点研究领域,由图2和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技能、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教学、课程设计等。
5.2 研究前沿
在文献的演进过程中,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可以用新的研究前沿和知识基础来定义。研究前沿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是它在科学文献中(即由引用研究前沿术语的科学文献所形成的演化网络)的引文和共被引轨迹。在CiteSpaceⅡv.3.1软件中,研究前沿是基于从题目、摘要、叙词、文献标识词中提取的突变专业术语来确定的。因此将术语类型,选择为Burst term,节点类型选择为key word并选定Pathfinder(路径搜索)。导入数据,得到如图3所示的由关键词和名词短语形成的“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前沿视图,其中节点数为17个,连线20条[4]。
图3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前沿时区
图3中频次变化率较高的词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探测出来,依靠词频的变动趋势,而不仅仅是频次的高低,来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中心性在0.1及以上的突变关键词如表3所示:
表3 信息素质教育高频关键词
对图3和表3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信息素质、获取信息的技能、学生素养、网络等为2006-2009年时间段的研究前沿;信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2011年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教学、高等教育、图书馆行为等方面。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的方法和模式,即将信息素质教育的贯穿于高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将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部门等。
6 结 论
本文以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1年WOS中有关信息素质领域的182篇研究论文进行了语种、国家和地区、来源出版物以及学科类别分析,并进一步运用CiteSpaceⅡv.3.1软件对所有论文针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基础、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5],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信息素质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在论文数量上以美国居首,我国大陆排在第五,为此,我国应主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其次,应用CiteSpaceⅡv.3.1软件绘制了文献共被引网络的知识图谱,得到了被引率较高的多篇与信息素质教育有关的经典文献,并对被引率最高的5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由此了解到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是信息素质技能、高校学术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金侠.信息开放获取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探析[J].现代情报,2011,36(6):118-122.
[2] 王一华.国际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8)(理论版):2-10.
[3] 王凡.科学知识图谱视域中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8):23-26.
[4] 陈美家,于海洋,张婉滢,等.我国 OA 期刊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2):133-137.
[5] 王细荣. 适应当代大学生技术信息观的图书馆用户教育[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53-56.
[作者简介] 刘二稳,女,1964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图书6部;主持研究课题6项,参与研究课题4项,拥有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