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初中几何教学点亮一盏明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9800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几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起来都感到头疼,尤其是其中的证明与求解,许多学生表现为逻辑思维思路不清、条理不清,或者不知如何分析、不知如何下手解题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尽快入门学好几何呢?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尽快入门是点燃几何教学的一盏明灯。
  一、展示几何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1.展示几何学的美感。数学家罗素说:“数学中有至高的美。”在学习数学教材中的三角形面积s=ab/2等定理和公式时,着重分析其语言的精炼、准确,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几何证明的过程的条理清楚,每一步都有根据,思维严密,展示几何逻辑思维的严密美;四边形虽然千变万化,但内角和还是360度,体现了数形结合美。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展示几何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几何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几何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更多地关注几何知识,就会主动学习,主动请教老师,踊跃参与问题的讨论。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几何知识发展、发现、研究中出现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又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有趣的手工剪纸、观察一些具有漂亮的几何外形的建筑与雕塑,逐渐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自信心
  1.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几何知识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多动手、多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新课程改革已关注到这一问题,教科书每一节内容都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数课时都安排“做一做”或“试一试”。这些内容在教学中若利用好即可对帮助学生培养形象思维产生很大作用。当然,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调节学生的学习形式可以避免学生对单一的教学方式的疲倦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不变的性质时,可以通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四边形动手剪下所有角,然后拼在一起并测量一下,看内角和是否不变。俗话说:书背十遍不如动手一遍。这是因为动手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2.教师多动手示范。要上好几何课,老师不仅要在知识上多准备,而且要在教学教具上下工夫。因为几何知识具有它的特点即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体。所以,要上好几何课必须将教具的直观性与知识的抽象性有机地结合,这符合几何知识学习的规律。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这节课时,我课前准备好两个不一样的硬纸板三角形,上课时现场将硬纸板三角形用剪子剪开,将三个角拼在一起,并用量角器测量其角为180度。另一个也一样操作。通过这个现场直观操作,学生从感性上对此定理深信不疑,再通过书面证明对此定理就会自然理解与运用。总之,平时老师要多做些教具,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训练
  1.加强几何符号学习。在几何表达上用语言文字表达当然可以说清楚,但是语言表达比较冗长,不够简洁。所以,数学科学家们就发明了用一些简洁的符号来代替这些冗长的语言,这样不仅容易看清楚而且能书写简单。几何证明中常用的符号有“∵”和“∴”、“=>”“≌、∽”、“⊙、⊿”等。这些符号现在已被普遍使用。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符号语言,并熟练使用它们所进行几何证明,在教学中要多采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换训练,促使学生用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去认识概念,逐步学会文、图、式的转换,提高使用符号语言思维、表述的能力。
  2.用几何语言表达。平面几何的入门阶段学生能进行一、二步推理就很不错了,对其独立论证的能力不必急于求成,但是对特征与识别的文、图、式表示必须条条理清。例如我们在平时讲课中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做课堂练习、上黑板版演、平时的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等都用几何符号语言表达、书写。如角相等就用∠A=∠C,如对应边相等就用AB=CD,因为所以就用“∵”和“∴”,等等。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四、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用图的能力
  1.学会识别几何图形。几何学中,图形往往和文字那样具有表达作用,并且比文字更形象直观,因此对探索解题途径更有帮助,有利于形象记忆。我们把图形作为语言来使用,它可以称为特殊的几何语言——图形语言。图形语言掌握得好,对几何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多帮助,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图形语言的训练,让学生达到三会:会画准图,会看懂图,会利用图。画好一个几何图形,能让我们掌握准确的判断方向,进而掌握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画图是学好几何知识的重要的基础方法。
  2.挖掘图形中隐含条件。几何题中明确告知的条件一般学生都能发现并会利用,但是题目里往往会隐含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往往对解题也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着重训练。如针对性的选题,常规性的挖掘方法,常常隐藏的条件:哪件会被隐藏定理、公理、定律、常识性知识等。这些隐含的已知条件一旦被挖掘出来,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源入口复杂、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施教难度大,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缺失、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材单一、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学效率低,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适应“必须”和“够用”的基本要求。我就此谈谈看法。  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理念是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出
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的活动”,而且是在一定心态参与下进行的情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因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生的潜在智能才能充分发挥。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强、可塑性大、自控力差,要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重视最佳心态的培养。  一、打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安全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他觉得有安全感时,他的一切活动才能正常开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从
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学会用观察、重叠、剪拼、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
推理能力包含合情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其实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两个概念,因此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我们就要关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  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实际上自从标准实验稿进入试验区之后,老师就开始重视合情推理了。合情推理,一般包括归纳和类比,演绎推理一般就是从基本事实出发,推出来一些定理,它们再作为推理的出发点,来进行论述。我们在判断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