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解决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着重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要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使数学富有生命力,服务于实际生活,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概述;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21-1
数学应用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意识很好的载体。
在初中阶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帮助学生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加强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其二,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启发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老调重弹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也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譬如,问题性的,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趣味性的,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等等。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中“角边角”条件时,可以借助不小心被打碎2块的玻璃三角尺,来寻求同学们的帮助——去玻璃店划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这一趣味性的生活案例引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角边角”判别方法有了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经典的教材实例,培养应用意识
苏科版教材本身是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教师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1.以实例为切入点,培养应用意识。例如,对于抽象的代數式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更简单,更具有一般性,并将此概念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呢?苏科版教材采用以实例为载体,注重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充分体现概念寓于实际生活中。教材借助于旅客乘坐飞机携带行李的重量与所收费用间的关系;借助于观察月历中各涂色方框里的4个数,用字母a表示月历的方框里右上角的数,试写出其他3个数。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学生初步理解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紧接着再去介绍单项式、多项式相关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方便许多。在本节课的最后还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代数式可以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初步感悟模型思想,为后续学习方程、函数打好坚实基础。这样既缩小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又使知识现实化、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以实例为补充,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苏科版教材的编写在适当的位置都穿插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与本章相关的阅读、操作栏目,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补充材料,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应用意识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最根本目标。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建模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例如,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小学老师就比较青睐这个问题,但解法多于晦涩,不易理解。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将其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抽象列出方程(设其x只,兔y只,从而列出x y=35,2x 4y=94.),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很快求出方程组的解,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突出体现了建模思想:实际问题——分析、抽象——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检验——实际问题的解。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说,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践行新课程标准,用好用活教材,在生活中寻找和数学相关联的实例,创设应用情境;其次,要为学生创设条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数学。
[参考文献]
[1]戴志成.浅谈强化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1(05).
[2]吴俊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0).
[3]胡青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J].中学生数理化,2016(03).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意识;概述;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5-021-1
数学应用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意识很好的载体。
在初中阶段,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可帮助学生摆脱课本知识的束缚,加强学生对各种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其二,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启发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度发展,使得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变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老调重弹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也不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譬如,问题性的,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学生情绪、课堂气氛调控到最佳状态;趣味性的,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等等。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中“角边角”条件时,可以借助不小心被打碎2块的玻璃三角尺,来寻求同学们的帮助——去玻璃店划完全相同的三角尺这一趣味性的生活案例引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角边角”判别方法有了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挖掘经典的教材实例,培养应用意识
苏科版教材本身是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教师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
1.以实例为切入点,培养应用意识。例如,对于抽象的代數式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更简单,更具有一般性,并将此概念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呢?苏科版教材采用以实例为载体,注重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充分体现概念寓于实际生活中。教材借助于旅客乘坐飞机携带行李的重量与所收费用间的关系;借助于观察月历中各涂色方框里的4个数,用字母a表示月历的方框里右上角的数,试写出其他3个数。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学生初步理解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紧接着再去介绍单项式、多项式相关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方便许多。在本节课的最后还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代数式可以有不同的实际意义,初步感悟模型思想,为后续学习方程、函数打好坚实基础。这样既缩小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又使知识现实化、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以实例为补充,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苏科版教材的编写在适当的位置都穿插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与本章相关的阅读、操作栏目,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补充材料,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应用意识的能力
这是数学教育最根本目标。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建模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例如,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小学老师就比较青睐这个问题,但解法多于晦涩,不易理解。进入初中之后,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将其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抽象列出方程(设其x只,兔y只,从而列出x y=35,2x 4y=94.),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很快求出方程组的解,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突出体现了建模思想:实际问题——分析、抽象——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检验——实际问题的解。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所以说,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渗透应用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践行新课程标准,用好用活教材,在生活中寻找和数学相关联的实例,创设应用情境;其次,要为学生创设条件,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数学。
[参考文献]
[1]戴志成.浅谈强化初中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学理科园地,2011(05).
[2]吴俊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10).
[3]胡青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J].中学生数理化,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