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主问题的切入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09553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以“问”促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有效阅读,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阅读课上也存在着教师过多、无效的“问”和学生过浅、无效的“答”,本来师与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对话”,却变成了师生低效的问答课,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被“问”得支离破碎,违背了阅读欣赏的初衷。为此,笔者呼吁应重视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并找准“主问题”设计的切入点。
  一、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计主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打开文章内容的窗户。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编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精品之作,其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别具匠心精心设计用来点明主题,交待写作对象,揭示论点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要抓住文章的“题眼”来设计,可把握整体,点面辐射,收到一览无余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抓住课文的题目设计主问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主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捕捉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抓住關键词或关键句来设计主问题
  课文中的过渡句和中心句往往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提挈全文,或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句或关键词来设计文章的主问题,会帮助学生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层次,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还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学时,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学生很容易地找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这时候,老师抓住这关键词“神机妙算”来设计教学的主问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深层次思维,很容易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入手设计主问题
  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深厚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文章的深层,需要老师深入挖掘主题精髓设计主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来设计主问题“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毁不灭的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自然形成了这样的阅读思路:走近毁灭后的废墟——走进盛时的圆明园——烈火中的毁灭——残柱下的沉思。在研读过程中,学生从开始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阅读的深入,过渡到圆明园的“不可估量”价值的被毁,学生的情感从最初的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自豪和陶醉,一下子变为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愤怒与痛恨。这样的情感波动对学生的震撼极为强烈,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抓住疑难关键点设计主问题
  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是诱发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学时抓住疑难关键点设问,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例如,抓住《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耐心地等待着”。设问:“焦急”和“耐心”矛盾吗?从“焦急”和“耐心”词语中能够体会老奶奶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学生深思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并不矛盾,并体会出老奶奶迫切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又一定要等灵车的崇敬、悼念之情。
  五、从人物关系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入手设计主问题
  教材中精选的小说人物众多,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叙事故事情节复杂多变,教学时从人物关系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入手设计主问题往往更能清晰地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来理解人物的形象。例如,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小马过河》《金色的鱼钩》等,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抓住故事结尾留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续编故事训练,不仅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和促进了创造思维。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关系,理顺故事的情节发展变化,能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此外,还可以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从自选的角度或发现的角度来设计“主问题”。
  石智,山东德州市临邑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下的一篇课文,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神话故事。根据文本特点,笔者在字词教学时注重细节,学用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应该使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构建自我包容的文化胸襟。这是语文教材的时代使命和文化责任。本文试图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凸显的传统文化、文化视野
面对古诗,审题、释字、译句、赏析是老师们教学的老套路。但是,如果所有的古诗教学都套用这样的模式,意蕴悠远的古典诗词将变得淡而无味,势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那么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成长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正确认识创造力,并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教学,营造创造力培养氛围  情境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行下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动力。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中把兴趣的培养排在了头版头条:“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说话写话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述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低段写话只有从“趣”入手,以“趣”为径,才能获得写话的动力,打通写话的通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对于学生的习作而言更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让学生描绘出真实感人的场景,就需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触摸,用充满好奇的双眼去审视一草一木一花,探下身子主动和草儿、花儿、蚂蚁对话,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样,他们定会有不能不说的“千言万语”。  一、捕捉细节,丰富素材  朱自清先生最不能忘记自己的父亲在浦口车站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并以此为素材写出了感
初中语文教学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所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语文成绩。但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授教材内容为主,教师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材展开,过度注重分析文章,而阅读教学却长期被忽视、边缘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加强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教学过程僵化。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方式,过度
期刊
中职学校学生固有的不足,语文学习行为习惯散漫,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课堂回答问题不主动,不积极,作业只是应付;更有甚者经常逃课或故意请假,躲避上语文课……上语文课对于他们就是一种折磨。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相对单一,课改得不到推广,“灌输”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组织、实施,这种恶性循环模式进而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下而逐渐被边缘化。  陶行知先生
期刊
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坚持数学教学生活化,带领学生亲近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有关数学的联系
上海作协网消息,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美国人的新闻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皮尤研究中心每两年开展一次新闻阅读调查,跟踪读者阅读新闻的模式变化已经近20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