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p5c115f6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并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学生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激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以爱“激”学
  
  师爱犹如母爱,又胜似母爱,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这恰恰是教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要“见缝插针”。数学教师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关心学生。另外,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关心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二、以趣“激”学
  
  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针对儿童的特点,可以采用猜谜、讲故事、对口令、游戏、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恰到好处,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在教学“7加几的加法”时,我设计了一个猴子摘桃的游戏,让学生扮演小猴子,每个小猴子拿着一个“7加几”的算式,去摘写着这道题答案的桃子,谁摘对了桃子就归谁所有,学生在游戏中深深地感受到“凑十法”的妙用。接着我又用趣味性的语言说:“猴王看到小猴子又对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兴,它又给小猴出了一道难题。”接着,我出示算式“6+7=”,结果,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一下子就想出了3种方法。这样,既复习了看7想3的凑十法,又复习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知识。
  
  三、以疑“激”学
  
  学起于思源于疑。采用设难质疑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例如在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上课伊始,我拿出一个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间而球掉了下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球为什么会掉下去”。进而再问:“你能想一个简单的办法,让球不掉下去吗?”学生会想到在框的中间加一片硬纸挡住球就不会掉下去了,从而引出了“面”。通过这样设疑,使学生对“面”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在课结束前,出一道难易适当的思考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以信“激”学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在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战胜困难。学生获得自信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成功的体验。再也没有比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精神负担更能使人丧失动力的了。因此,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组适合各种能力水平的练习题。上课时照顾一下差生,给他们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在他们回答后,给予表扬,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成功。同时,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快感后又产生强烈的不满足感,再一次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不断进取。◆(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横寨乡小学)
  □责任编辑:邓园生
其他文献
几年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习作时大都思维饱和,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尤其崇尚老师,迷信作文选。溯根寻源,主要是作文教学中仍在穿新鞋走老路,沿袭老套套, “我说你听” “我谈你写”,造成学生被动作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变成了思维定势,毫无创意。  近年来,我尝试着改革作文教学,把习作中积累、感受、创造、表达的四个环节归为四部曲,对学生进行习作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采集感受
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一、挖掘文本空白,营造情感氛围    文字不是无情物。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  许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甚至害怕作文,常常为“无话可说”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参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就得不到作文的素材。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感情,显得虚假,不能打动
在许多学校,大班额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大班额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和总结出一些应对策略。    问题一: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    【案例1】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这是一篇不易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的课文,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景点学习。把课文弄懂以后,再在小组成员中选出导游,带着全组的同学去浏览整个景点。小组完成以后,我再请各小组导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孩子体验快乐的主场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情景促进学生乐学,以兴趣实现学生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营造快乐的小学品德课堂,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    一、“换味”课堂导语,享受“别样”快乐    俗话说:“善始者,事半成。”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    一、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创造条件”的过程,语文教师是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