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所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具体阐述了《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细节,为图书馆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新入口。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61-01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部门,一直以来对教学活动起到的作用有限,通常除承担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之外对其它教学任务参与不多,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和多种娱乐休闲方式盛行的当今,其重要性不断受到冲击,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入馆人次及借阅量均呈下滑趋势。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利用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和文献资源优势主动出击,积极投身到教学主战场,建设新课程,尝试新形式,更好地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是我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1]。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就是其中一个新尝试,它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师资队伍整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 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勤工助学工作都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多年来为贫困学生提供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图书馆与贫困大学生的双赢模式,但深入探究后才发现,这项工作中包含许多问题。
1.1 学生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热情不够
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很难吸引“90”后大学生们的目光,他们更喜欢将课余时间放在娱乐休闲上。即使是已经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会随着图书馆沉重的半体力劳动而削减殆尽。
1.2 岗前培训不充分
勤工助学的学生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只是来代替他们体力劳动的,往往没经过认真培训就要求学生直接上岗,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纠正,更缺少对学生在图书管理方面的指导。
1.3 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使其学到图书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技能
学生主要做打扫卫生和图书上架的工作,属半体力劳动,并未让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工作中来,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4 只有极少部分贫困学生得到勤工助学机会
1.5 学生工作时间不稳定,效率得不到保证[2]
学生的工作时间容易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特别是对于理工专业学生,会有大量实验课,时间随时变动,不能保证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时间。
1.6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是采取学工部统一招聘,用人部门单独管理的方式,各部门内部又会分交由相应老师自行管理,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一直保持在20个左右,通常是在低年级的同学中选择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有强烈参与勤工助学工作愿望的,并且自身素质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他们分配到流通部和阅览部工作。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将会改变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利用课程管理来对勤工助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自觉学习图书情报知识和管理知识等[1]。
2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条件及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
大力争取学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支持,将课程列入到素质教育选修课目录中。不同的是:该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申请勤工助学的学生选修,学生人数控制在100人,共30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20学时。
2.2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图书管理和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1]。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报酬资助。
2.3 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我校图书馆多年来承担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设有文献检索教研室,共有5位老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除此之外,各书库、阅览室的老师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各自岗位的工作业务与职责,能够随时为选修《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2.4 课程学分与内容设置
本门课程为2学分,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教学任务将由文献检索教研室的教师们承担,共10学时。主要内容有:
(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使用方法
(2)图书外部加工及组织排架
(3)汇文图书管理系统
(4)利用汇文系统编辑marc数据(图书编目知识)
(5)利用汇文系统进行期刊管理
实践部分由各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指导与现场教学,共20学时。学生可以从流通业务、采编业务和阅览业务中选择一门作为主修,根据选择情况分配指导教师,原则上一位老师指导10~15名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5 考核方式
(1)理论部分完成后,由图书馆组织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40%;
(2)实践部分由各指导教师组织考试,主修业务要熟练、精准,辅修业务要基本掌握,占总成绩的50%;
(3)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6 教材
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教材供选用,可以通过申报学院的教材资助项目,组织馆员编写《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教程》及《图书馆勤工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等。
2.7 其他
对于实践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征求其意见后可留任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同时可以为以后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提供服务与辅导。
3 结语
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是以图书馆为平台和资源支撑,以勤工助学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技能为宗旨的一种新尝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要根据情况加以修正,相信这种以图书馆为主角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入口,一定会使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新发展,一定会促成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大学生三方谐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于芝.完全学分制与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J].图书馆建设,2007,(4):110-112.
[2] 张虹.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几点建议[J].经济,2011,1(17):16-17.
[3] 张霞.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新维度[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5):55-58.
[4] 古邕梅.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管理模式[J].科协论坛,2012(2):148-14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61-01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部门,一直以来对教学活动起到的作用有限,通常除承担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之外对其它教学任务参与不多,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和多种娱乐休闲方式盛行的当今,其重要性不断受到冲击,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入馆人次及借阅量均呈下滑趋势。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利用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和文献资源优势主动出击,积极投身到教学主战场,建设新课程,尝试新形式,更好地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是我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1]。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就是其中一个新尝试,它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师资队伍整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 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勤工助学工作都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多年来为贫困学生提供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图书馆与贫困大学生的双赢模式,但深入探究后才发现,这项工作中包含许多问题。
1.1 学生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热情不够
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很难吸引“90”后大学生们的目光,他们更喜欢将课余时间放在娱乐休闲上。即使是已经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会随着图书馆沉重的半体力劳动而削减殆尽。
1.2 岗前培训不充分
勤工助学的学生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只是来代替他们体力劳动的,往往没经过认真培训就要求学生直接上岗,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纠正,更缺少对学生在图书管理方面的指导。
1.3 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使其学到图书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技能
学生主要做打扫卫生和图书上架的工作,属半体力劳动,并未让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工作中来,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4 只有极少部分贫困学生得到勤工助学机会
1.5 学生工作时间不稳定,效率得不到保证[2]
学生的工作时间容易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特别是对于理工专业学生,会有大量实验课,时间随时变动,不能保证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时间。
1.6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是采取学工部统一招聘,用人部门单独管理的方式,各部门内部又会分交由相应老师自行管理,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一直保持在20个左右,通常是在低年级的同学中选择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有强烈参与勤工助学工作愿望的,并且自身素质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他们分配到流通部和阅览部工作。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将会改变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利用课程管理来对勤工助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自觉学习图书情报知识和管理知识等[1]。
2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条件及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
大力争取学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支持,将课程列入到素质教育选修课目录中。不同的是:该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申请勤工助学的学生选修,学生人数控制在100人,共30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20学时。
2.2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图书管理和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1]。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报酬资助。
2.3 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我校图书馆多年来承担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设有文献检索教研室,共有5位老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除此之外,各书库、阅览室的老师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各自岗位的工作业务与职责,能够随时为选修《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2.4 课程学分与内容设置
本门课程为2学分,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教学任务将由文献检索教研室的教师们承担,共10学时。主要内容有:
(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使用方法
(2)图书外部加工及组织排架
(3)汇文图书管理系统
(4)利用汇文系统编辑marc数据(图书编目知识)
(5)利用汇文系统进行期刊管理
实践部分由各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指导与现场教学,共20学时。学生可以从流通业务、采编业务和阅览业务中选择一门作为主修,根据选择情况分配指导教师,原则上一位老师指导10~15名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5 考核方式
(1)理论部分完成后,由图书馆组织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40%;
(2)实践部分由各指导教师组织考试,主修业务要熟练、精准,辅修业务要基本掌握,占总成绩的50%;
(3)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6 教材
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教材供选用,可以通过申报学院的教材资助项目,组织馆员编写《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教程》及《图书馆勤工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等。
2.7 其他
对于实践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征求其意见后可留任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同时可以为以后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提供服务与辅导。
3 结语
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是以图书馆为平台和资源支撑,以勤工助学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技能为宗旨的一种新尝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要根据情况加以修正,相信这种以图书馆为主角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入口,一定会使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新发展,一定会促成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大学生三方谐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于芝.完全学分制与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J].图书馆建设,2007,(4):110-112.
[2] 张虹.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几点建议[J].经济,2011,1(17):16-17.
[3] 张霞.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新维度[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5):55-58.
[4] 古邕梅.构建新型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管理模式[J].科协论坛,2012(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