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语文思维训练的“门扉”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学生目光呆滞,尽管老师费尽唇舌,他们的耳朵像被塞上了棉花,对老师的讲述是“听其言,不知其所言云”,对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犹如被牵了线的木偶人,缺少思维的主动性。一节课下来,什么也不知道,久而久之,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没有养成,而且接收外界信息的敏锐度越来越差。新课标准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教学要“发展思维能力”,这既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也是使学生养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一般程序如下:信息与情景→信息录入(听或阅读)→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新的认知结构。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听话主动性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倾听 思维训练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多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不是静静听讲或背条条,或做少数优生表演的旁观者。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养成也提出了整体推进、反复实践、长期积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低年级的“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年级“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高年级的“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很显然,这强调了听话要认真、耐心、专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听话主动性,学会听话的技巧,把外界的信息输入大脑,并有效地进行分类加工,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听话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产生听的需要,燃点听话的内驱力;
  听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是交际的重要渠道。听者只有产生听的主观要求,才对听的对象产生兴趣,才使信道畅通,信息才能真正由信源传给听者。否则,任凭信源怎样不停地发出声音,也无济于事,听而不闻,等于声音没有传递。因此,教学中要努力设置需要听的情境,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发挥听的主动性,提高听的效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听的要求。对较长时间的听讲,先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使他们增强责任感,调动其听的积极性。
  如《月球之谜》一课,引导学生倾听教师讲述“遐想”一词词意:
  听①: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遐想”表示什么?
  生:表示想象。
  听②:
  师:看到那么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什么?
  生:想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
  听③:
  师:那好,我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帮助他,也叫“遐想”?
  生:不是,应该是想到很多……(此时,学生已达到心求通而未通的“愤悱”的境地,急切需要听老师的讲解,产生了主动听的需求。这时老师才开讲。)
  听④:
  师:“遐想”就是对事物产生的美好的假想、联系。
  生:学生全神贯注,想听,爱听,听得主动,听得有效,记得牢固。
  二、 激发听的兴趣,紧扣听话的注意力;
  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就需要将听的内容配以新鲜有趣的形式。集中注意是培养听的前题,必须充分调动在集中注意时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有刺激的听觉中感知和进行思维活动并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是,学生的注意是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并存,在互相转化时要紧紧抓住有意注意的宝贵契机,唤起学生在短暂时间内的高度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清、听全、听准。美国奥苏贝尔的观点,所谓接收性学习,就是学习这者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发现,只需将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适时再现和应用。所谓意义学习是指将语言文字或符合所表达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现代学习理论深刻阐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把握住有意义学习的两大先决条件:一是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心向。为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认知内驱力(动机),不断激励、赞扬以强化附属内驱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学习材料必须与学习者能力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建立其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如某教师进行根据音响想象作文的训练:老师走出教室,关上门,开始敲门,学生相继听到了三种不同的敲门声,饶有兴致地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了口头作文。
  听音响 想象作文列举
  轻轻敲门声→中午我探望生病的老师,不影响老师休息轻叩。
  重重敲门声→我闹肚子,敲门看厕所是否有人。
  急切拍门声→邻居家冒烟,我敲门提醒他家发生意外。
  这样让学生通过对听到声音的揣测,进行丰富的想象,学生在情境中提高了听话的主动性。OK
  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去理解分析,要重视所听的内容具体,切勿概念化。如训练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时,首先让学生说见过或吃过的体育活动名称,而后再让他们练习说话。这样引导,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有的说:“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说:“有的踢足球,有的跳远。”最后,又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用蔬菜、植物等练习说话,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说话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 广辟听的渠道,训练听话的想象力;
  教师要激励学生多听,即听广播、听故事等。这样能丰富见闻,开阔视野,也能在多听中激发兴趣,促进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a、o、e三个单韵母时,一位教师利用教材生动的画面,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这是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aaa(注:按1 3 5 1的音调唱),一只大公鸡听到歌声也跟着唱起来:ooo(注:按1 3 5 1的音调唱),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由自主地eee地大叫,几只刚学会游泳的小鸭子跟在后面凑热闹……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a、o、e的音和形。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很差,注意力难以持久,学习拼音难免感到困难,没有兴趣。但是,孩子们是最喜欢听故事的,没有哪个孩子听了这么美的故事会无动于衷。学习活动的趣味激发了学生听话的内驱力,也使抽象的知识同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起了联系,实现了有意义的听话主动性的培养。
  四、传授听的技巧,掌握听话的规律;
  1、锻炼听的预测力;
  听都是有了声音发出,耳朵才会听到,似乎听总是跟着声音后面追,永远是被动的。其实并非如此。听者不仅要用耳,更需动脑,耳要受脑的支配,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在声音发出之前预测说话人可能要将的意思,有助于对声音意义的整体认识,是做到课标听的标准要求的重要素质。如,一位教师对学生听的预测力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课上要学生讨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因为落到草地、柳树上,变绿了;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因为落到了桃树、杜鹃丛中,桃花、杜鹃花变红了……几次讨论的言语思路相似,教师并没有下定论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而是要学生回讲故事,归纳出故事的思路:谁说→什么颜色→原因(落到哪里,什么变色了);学生按照思路预测老师要讲什么方式,然后发挥想象:什么紫色、绿色都冒出来了。
  如此教扶放,循序渐进,学生逐步掌握了听的预测力。另外,应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如疑问式、讨论式、总结式都是常见的规律,也可提高听的预测力。
  2、培养听的选择性;
  听话要分清主次,这样才能摸清说话者的意思,达到思维上的共鸣。如听话练习:
  说话原句 听话回答
  ⑴我有一个洋娃娃。 谁有一个洋娃娃?
  ⑵我有一个洋娃娃。 我有没有一个洋娃娃?
  ⑶我有一个洋娃娃。 我有几个洋娃娃?
  ⑷我有一个洋娃娃。 我有一个什么?
  3、培养听的记忆性;
  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当带着听后的任务去听,那么听的时候必然主动,有着注意的优势,必然用心记忆、思考。相反,无目的地听,不是不闻不问就是很快遗忘。可见,听后再次对吸收的信息的应用,会反作用于听,从而提高听的主动性。记忆的基础是联系,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在识记事物时巩固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培养学生边听边记时,就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提高记忆效率,达到快记、牢记。如听一段话时,首先要求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听,然后再具体提出听的方法,边听边记所听的内容,最后再口述或笔答。这样,听第一遍时可以先感知听的内容,第二遍边听边记忆,第三遍口述或笔答听的内容以显示记忆的效果,在此期间,脑、口、手协调并用,学生的记忆能力得以锻炼。培养学生听的目的性,常见有以下措施:⑴听后记。将听到的有用的信息及时几下要点,甚至抄录在本子上备查。⑵听后想。对听的内容深化理解,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网络中。⑶听后说。将听到的内容主动讲给别人知道,积极由吸收向表达转化。
  五、开展听的评议,提高听话的探究力;
  听话的主动性还应表现在对声音(主要指说话)的评价上。在听准听全的前提下,应对听到的话加以消化、分析,并作出判断;或对其中某部分大加赞扬,或是提出不足,提出质疑。这是听者主观意识的驱动下积极地听。如以下几种练习都是提高听话的评议性的有效措施:⑴评读。某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议朗读。⑵评说。某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评议优劣。⑶评错。教师有意口述有毛病的话,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和原因。⑶争论。设置有对立观点的专题,激起学生争论,争论中他们必然专心倾听对方观点,找出破绽,进行争辩,争辩中学生评议性听话必然得以训练。
  培养学生听话的主动性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要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早做起,从点滴做起。对小学生进行听话训练,既要引导他们听懂,又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这样能主动接受信息,及时反馈和储存各种信息,增强辨析和记忆的效果。往往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同一课堂里,听记的效果却不完全一样,对学生思维训练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全球英语国家的79所知名新闻院校和中国(含港、台地区)名列前茅的59所新闻院校网站的调研,对比研究了国内外新闻院校自办实践媒体的情况,从而梳理了新闻传播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实践教学;媒体实践  随着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普及,传播专业技能与信息发布权逐渐被“平权化”,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因而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为了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更为“
期刊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是丰台区一所优质公办完全中学,现有48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258位教职工,2000年,由丰台师范和丰台三中学合并而成。“丽泽”源自《易经》:“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泽”原指沼泽,古人感怀它润泽万物、生生不息、和美动人,故用“泽”作为卦象,囊括世界上所有具有润泽功能的事物;“丽”,指“相连”。 “丽泽”,借两泽相连、相互润泽,比喻君子通过相互讲习而道德日进、学问日长
期刊
董浜中心小学创建于1908年,董小这所百年老校,坚持以“夯实基础、和谐发展、追求特色,为整体发展思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写好汉字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开展以“写字教学”为基础的“书法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教育部“加强写字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期刊
孙子在《势篇》中讲,“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一个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把握、依靠、运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做的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深入领会孙子“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思想,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教益。  一、识势  “识势”是“求势”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
期刊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成效卓著的一年,是不断进取的一年。2013年5月我校高质量通过了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督导评估,正如评估组所说:“该校伴随着东湖高新改革开放的雄伟步伐而前行,正在努力实现由一所普通小学朝着光谷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向华丽转身,发展速度较快,增值效应明显,在周边人民群众中享有较好的口碑。”  按照东湖高新区“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以创建素质教育特色校为契机,积
期刊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生活、游戏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重视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园的课程价值都能够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来体现,让幼儿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中自主发展,这是当今整个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如果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需交谈,只要留意整个教育环境,就能“阅读”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那么实际上折射出的则是这所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理性与智慧。  策略一:管理把关  一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统计与深度访谈,分析留学生的媒介使用与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将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分为三个阶段:认知、行为与情感。在认知维度上,留学生对中国节日、习俗的知晓率呈现差异分布,媒介使用是主要影响变量;在行为参与和情感倾向维度上,性别、宗教、国籍等人口统計学变量上差异明显。研究还发现,使用手机可促进留学生对中国节日的认知广度,但作用仅限于“扩
期刊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界内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经常有意无意的冠之以“新课程模式”、“传统模式”等。笔者认为,评价一堂课,应当更多关注她的有效性,少以“模式”论优劣。对于数学课堂,我们又如何评价她的有效性呢?《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主编在寄语中谈到“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有用的”,因此,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应当是“自然”、“清楚”、“有用”的课。  一、“自然”是数学课堂有效
期刊
又是一年秋好时!照例,我们校又迎来了一批西华师大的教育系的实习生。看着她们,我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看到了曾经在成都四中实习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我也一如她们般紧张,自以为备好的课能够讲几个小时,却在十几分钟内匆匆讲完,然后,和学生尴尬地对望着。分针的齿轮仿佛需要阿基米德的杠杆撬动才能转动一般,许久才走了一小格,当它终于若无其事地走到下课的点上,清脆的铃声如圣谕般把我从地陷中掘起,我如释重负地冲出教室
期刊
陶行知先生(1891.10.18-1946.7.25)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入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