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教十年以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着。
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是基本任务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学生往往“读”和“听”的能力较强,而“说”和“写”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说”这一项。因为对于“写”,教师还可以通过有形的材料材料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字来衡量其水平,而对于“说”,实际教学工作中却难有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方法,且最终学生“说”得如何,也没有明确的衡量方法和标准。这些,都是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盲点。要攻克它们,我认为必须遵循语言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通过有步骤、有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说”的能力最终得到水到渠成的提高。
结合自己这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对学生进行字、词的口语训练。
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字、词的音和义,并且养成运用和积累的好习惯。很多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并不是不够,而是很多词汇仅达到了认知的层面,学生往往仅把字、词的音和字、词的形建立起联系,而并没有把它们的音和义的联系建立起来,这就是造成学生明明心里知道其义,却不能迅速地用贴切的词语来表达的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突破认知的层面,上升到对字、词的活学活用的层面上来。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制作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卡片、幻灯片、视频短片等方法,让学生对词汇分门别类的学习、再现和表达。比如对于刻画人物表情的一组词汇(高兴、生气、怀疑、担忧、害羞、着急,……)的教学,我搜集并制作了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指认、区分,再用这些词去表达刻画。这样的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运用相应的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句子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活”的字、词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连词成句的表达欲望,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词法结构的教学,确保学生表达的句子是正确的,是符合语法习惯的。二是句子的语气、语调的教学,确保学生表达的句子是生动形象的。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就是句子,所以,口语教学中旬子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前一步中学生掌握的词汇的具体运用,也是以后流利表达的基础。大量的句子表达的练习在这一步中是必须的,因为只有一定量的训练积累,才能让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达到质的提高。当然,在此阶段,适当的训练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句法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攒一些好句子,让学生诵读体会,在尝试编造类似的句子,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掌握句法规则。并会用句法规则去规范指导自己的表达。同时,再搜集遇到的一些不好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指出其错误或不妥之处,让自己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如此双管齐下,学生组句表达的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三步:对学生进行段、篇的训练。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成段的口语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这样,段内的各个句子才不至于像一盘散沙,其次,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能力,因为段虽然是由句子组成的,但并不是由一个个句子简单拼接而成,它们之间是有前后循序和逻辑关系的,因此,句子间的衔接必须要安排合理。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停顿,停顿不仅是人们成段表达时的客观需要,而且,适当而巧妙的停顿对于段意的流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学生成段表达的时候,我经常设计不同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先观察,再思考,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后,再安排表达的思路,最后再尝试一句一句地表达出来。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基本上人人都能轻松自如地进行一小段口语表达,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对学生进行篇章的训练了。在这一环节,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演讲家们的演讲稿和演讲的视频、音频材料等可以说是最好的训练教材的,因为学生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他们的表达技巧、篇章组织方法等,还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而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大有进步。
综上,这三个步骤间是相互递进的,但同时也是相互穿插的。后一个步骤总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后面步骤的完成过程中又必然包含前面步骤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的最大一个作用就是疏导,即如何将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外化为口语而表达出来,只要师生双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共同完成口语训练的这“三步曲”,表达过程中的障碍定会一个个得到清除,最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顺其自然的提高。
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是基本任务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学生往往“读”和“听”的能力较强,而“说”和“写”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说”这一项。因为对于“写”,教师还可以通过有形的材料材料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可以通过学生的文字来衡量其水平,而对于“说”,实际教学工作中却难有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方法,且最终学生“说”得如何,也没有明确的衡量方法和标准。这些,都是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盲点。要攻克它们,我认为必须遵循语言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通过有步骤、有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说”的能力最终得到水到渠成的提高。
结合自己这十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对学生进行字、词的口语训练。
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字、词的音和义,并且养成运用和积累的好习惯。很多时候,我发现学生的词汇量并不是不够,而是很多词汇仅达到了认知的层面,学生往往仅把字、词的音和字、词的形建立起联系,而并没有把它们的音和义的联系建立起来,这就是造成学生明明心里知道其义,却不能迅速地用贴切的词语来表达的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突破认知的层面,上升到对字、词的活学活用的层面上来。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制作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种卡片、幻灯片、视频短片等方法,让学生对词汇分门别类的学习、再现和表达。比如对于刻画人物表情的一组词汇(高兴、生气、怀疑、担忧、害羞、着急,……)的教学,我搜集并制作了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指认、区分,再用这些词去表达刻画。这样的练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运用相应的词汇描述事物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句子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活”的字、词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连词成句的表达欲望,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词法结构的教学,确保学生表达的句子是正确的,是符合语法习惯的。二是句子的语气、语调的教学,确保学生表达的句子是生动形象的。因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就是句子,所以,口语教学中旬子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前一步中学生掌握的词汇的具体运用,也是以后流利表达的基础。大量的句子表达的练习在这一步中是必须的,因为只有一定量的训练积累,才能让学生的句子表达能力达到质的提高。当然,在此阶段,适当的训练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句法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注意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攒一些好句子,让学生诵读体会,在尝试编造类似的句子,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掌握句法规则。并会用句法规则去规范指导自己的表达。同时,再搜集遇到的一些不好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指出其错误或不妥之处,让自己以后不犯类似的错误。如此双管齐下,学生组句表达的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三步:对学生进行段、篇的训练。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成段的口语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这样,段内的各个句子才不至于像一盘散沙,其次,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能力,因为段虽然是由句子组成的,但并不是由一个个句子简单拼接而成,它们之间是有前后循序和逻辑关系的,因此,句子间的衔接必须要安排合理。再次,指导学生学会停顿,停顿不仅是人们成段表达时的客观需要,而且,适当而巧妙的停顿对于段意的流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学生成段表达的时候,我经常设计不同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先观察,再思考,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后,再安排表达的思路,最后再尝试一句一句地表达出来。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基本上人人都能轻松自如地进行一小段口语表达,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对学生进行篇章的训练了。在这一环节,古今中外一些优秀的演讲家们的演讲稿和演讲的视频、音频材料等可以说是最好的训练教材的,因为学生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他们的表达技巧、篇章组织方法等,还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而让自己的口语表达大有进步。
综上,这三个步骤间是相互递进的,但同时也是相互穿插的。后一个步骤总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但后面步骤的完成过程中又必然包含前面步骤的内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的最大一个作用就是疏导,即如何将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外化为口语而表达出来,只要师生双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共同完成口语训练的这“三步曲”,表达过程中的障碍定会一个个得到清除,最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得到顺其自然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