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关爱“特殊学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上的问题外,接踵而来的是中学学业问题。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教育问题。在中学阶段,通过长期的厌学,学习不努力,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导致成绩下降,最后成为班上的学困生。这些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班主任的面前。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更为普遍,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前年我当班主任工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学生李明,女,15岁,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她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职高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这一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初中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她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她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进入职高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她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对此,为了她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她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谈心记录:
  师:“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初中的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她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她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她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她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她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她爱心帮助,她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
  总之,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赖自身的主观努力。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展智能,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一、转变“学”的观念,树立自主学习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显然应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全面发展较为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关怀。以前我总觉得把书教好,学生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班上有一个外来员工的孩子,学习不错,也很聪明。可是,最近发现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做作业粗心大意,跟错别字交上了朋友。  开始进行期末复习了,有一次,我把所有的单元试卷发下去,要求学生回家
【摘要】大量背诵是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之一,更是促进书面表达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积极开展英语背诵兴趣小组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背诵技巧,用实践证明只要有了量的背诵输入就能达到质的灵活输出。  【关键词】背诵 唱响英语灵活运用  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必须得有大量的输入,有输入才会有输出,即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而背诵是语言输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高中生都习惯理解记忆,不愿意花功夫背诵,因此,我积极组织
案例背景:  小A是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是独生子。上课招惹其他同学,课间经常出现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现象,稍不如意,不是打同学,就是骂同学;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很紧张,同班同学和邻班同学都很怕他、躲着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为此,我主动了解了小A家里的情况,了解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能有所作为。但其父脾气急燥,对孩子缺乏耐心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一般都是用
【摘要】本文从近年来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对社会音乐师资的多样需求,浅析目前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一些误区,从而提出高师音乐学专业应实行分流培养;不仅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而且要为社会培养各类音乐师资,并对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分流培养社会型师资人才培养方案  “十二五”期间是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关键时期,是把社会
【摘要】从历史学科角度看,历史的科学性、艺术性、综合性和历史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与探究性决定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因此加强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习路径设计、提高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八年级学习路径历史思维  一、 “新的大一统”课例设计引起的思考和分析  在一次历史与社会教学研讨中,某位老师执教“新的大一统”一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其教学设计框架如下: 
摘 要 近些年,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我国民众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教育的目标逐渐转变为在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的同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训。其中学生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从小学起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训十分重要,而数学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可通过对现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从而达到此目标。文章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为探究内容,阐述了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重要意义,并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尝试与探索,以期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发展、完善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尝试 探索    引言  传统语文教学过分注重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一般集中于对教材知识背景的介绍,这使得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轨,学生无法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找到共鸣,不能深入体会
【摘要】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具体体现,“读”是核心。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小学低年段朗读的有效训练。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低段 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语文教师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善于朗读的学生不光阅读分析的能力强,作文也写得好。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