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他们的成长,除了生活上的问题外,接踵而来的是中学学业问题。由于中学阶段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许多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等教育问题。在中学阶段,通过长期的厌学,学习不努力,父母外出,由爷爷奶奶看管,孩子的学习成绩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导致成绩下降,最后成为班上的学困生。这些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班主任的面前。特别是现在农村中学更为普遍,并且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前年我当班主任工作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学生李明,女,15岁,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她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职高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这一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初中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她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她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进入职高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她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对此,为了她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她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谈心记录:
师:“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初中的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她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她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她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她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她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她爱心帮助,她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
总之,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李明,女,15岁,单亲家庭,随母亲。母亲初中文化,经常外出打工,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顽皮。在她父母没有离异前,父母对其管教较严格,读小学时学习也很认真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在父母眼里是个聪明的“乖孩子”,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进入职高后,由于父母的离异产生的阴影,性格原因,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上也没有朋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调整自己,刻苦学习,但坚持了一段时间,成绩上不去,心里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学习。英语默写多次重默,书写也不规范。有一天上语文课开小差受到语文老师严厉批评。为此心烦意乱,课堂上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该生学习态度变极差,作业经常不完成,成绩直线下降,变成了班集体的一名学困生。如若该生在这一阶段的第一学期中得不到班主任及时的教育、关心和帮助,必将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她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通过走家访和母亲电话交流。得出了这些原因:据初中班主任老师反映,该生在父母没有离异前,是一名优秀学生。父母离异后该生在班内人际关系变的极差,对集体生活疏离感比较明显,同时该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随意。由于父母三年前的离异,给她心理带来了阴影,失去了父爱。母亲为了她的学习生活常年外出打工,得不到有效的母爱。她一直与外婆住在一起,隔代的管理,造成今天性格孤僻、内向。进入职高后,没有学习上的朋友,得不到同学的帮助。她还经常受到了老师批评和教育,每天带着情绪上课,不愿意学习。对此,为了她走出困境,融入到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学习生活中健康的成长。因此,对她的教育我采用以下三步进行:
(一)、和学生进行交流谈心,用爱心关爱学生。
我为了清楚地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等因素;每周星期一早会课,都会单独和她进交流谈心,问她这一周在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是这样做的:谈心记录:
师:“你给老师讲讲爸爸、妈妈没分开前家里的生活场景吧。和你的初中的学习成绩”
生:(陷入了沉思)
师:不要怕,有什么事情,给老师说,老师想法帮助你。
生:“爸爸、妈妈没离婚前,他们经常吵架,甚至有时深夜都还在吵,吓得我直哭……”
师:“那么你想想,假设现在爸爸、妈妈重新在一起,会怎样呢?”
生:“可能爸爸会很痛苦、妈妈也会很痛苦。他们又会像以前一样大吵大闹……”(她很急动,不愿在想下去。)
师:“是的,现在你把爸爸妈妈强拉在一起,会让他们过的都很痛苦,生活又会像以前一样,家庭又会因为他们的吵架而鸡犬不宁。这是你不希望的吧?”
生:(沉思)“嗯”
师:“那你想过这样的家庭生活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生活在这校班集体吗?”
生:“不想!”
师:“那你也希望你的学习像今天这样?”
生:(又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努力学习,可没有人帮助我?我也无法静下心学习。”
师:“那你请教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为什么不主动去问呢?
生:(再次陷入了沉思)
生:我想问,但怕同学不理我,瞧不起我。心理怕……
师:你怎么不问老师呢?
生:她看老师这样的关心她,她流出了眼泪。
……
通过谈话交流,主要目的:第一是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是调整了她的认知从不同视角看待人和事,使情感发生了变化。让她认识到父母离异比强忍着生活在一起好。让她正确的认识了父母离异这件事情。第三是要使她知道,要改变她自己的现实状况,必须的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了主动找她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交流、走家访等方式帮助她、关心她,使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二)、赏识学困生,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每上一节课我都会提一些比较简单而适合她的问题,并让其她回答,只要她回答,不管对与错,我都会让班上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通过几节的试验,她开始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并举手回答问题。我下来观察其它的课,她也是如此,我也和其它科任老师一一进行交流,对其它的学困生也不放弃,用爱心关爱他们。几周后,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以后每一节课我都不断地赏识、表扬、鼓励,给她成功的体验。在课堂上创造机会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回答、慢慢培养她的信心,使她增强信心,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融洽集体,加强人际关系。
对她这种情况,我特别精心组织了一次上复习课。我把学生分成6一7人一组,让每一小组长对单元内容总结复习后,将要掌握的内容发给每个小组成员。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思考练习,相互提问检查,直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为止。由于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会影响本组得分,所以小组集体将努力帮助其成员尽其所能,每一成员也会设法使自己有更出色的表现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单独学习好得多。我特意把她安排在学习委员和班长一组,要求学习委员和班长帮助她的学习,果不其然,她在学习委员和班长的帮助下,把复习课内容全部掌握,而且每一道题都会做。这种做法,让她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学习在同学的帮助下所起的作用,更加深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一个月对她爱心帮助,她学会了与同学如何相处,不再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学习一天天在进步,也受到了其它科任老师的表杨。看到一个学困生的转变我由此感到高兴,说明我所付出的得到了回报。
总之,学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具有愉快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