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赖自身的主观努力。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展智能,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一、转变“学”的观念,树立自主学习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显然应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全面发展较为普遍。学生上课只带耳朵不带问题;只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更失去了实际能力的培养机会,完全取消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习地位,导致学生成为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书呆子。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两个转移”:由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能力为核心,由以教为重转移到以学为重。教育学生解放思想,改变唯书、唯师、唯上及传统的依赖性,成为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其兴趣的方面或基础较好的学科入手,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激发“学‘的兴趣,发挥自主的能动性
  “兴趣乃导师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不感到疲倦。
  1、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自身的美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炼整齐,数学性质、法则概括典型,数学图形和谐对称,数学结构协调完美,数学知识奥妙无穷,数学方法奇妙多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兴味索然,昏昏欲睡;过分紧张又会出现师生不融洽的性绪,学生噤若寒蝉,一言不发。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增,接受能力强。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改,师生评等方法能够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給“学”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一个教育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从学生的未来着想,我们今天的“教”要为明天的“不教”而努力,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1.指导预习。传统的预习具有从属性,从属于课堂教学,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是学生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节。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一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么学”两方面加以指导。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上的小数点怎样确定?(3)如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及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让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认识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训练多感官参与学习,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指导训练,逐步使学生掌握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自觉边观察边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最后归纳总结出图形的特征。在学习应用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遇到难题时边读题边画出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想出解题策略,讲出解题思路的习惯。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如学习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后,出示2.33331÷7让学生判断该题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有的学生计算时,看到商开始重复出现“3”,便认为是循环小数,有同学却发现这题是可以除尽的,通过讨论就加深了对“循环小数“本质上的认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用自己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使学生把“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潜力发挥出来”,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唯一途径。 (上接第172页) 因此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在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导学生议论。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时,让学生读“4020”,然后让学生阅读第八册课本38页例1前的一段话,知道万级和亿级的读法。出示“400305004000”,引导学生讨论:(1)怎样读? (2)万级和亿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3)在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分组讨论,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和感知的经验,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法,导出重点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抓住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议论
  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较难掌握,原因是认识结构模糊,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产生思维误区。因此教学中应抓住知识的差异处引导学生议论。例如,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四册教材中,用“和”求每盘放几个梨?让学生讨论: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学生回答后,立即列式计算,然后教师补充完整:“把28个梨,放在4个盘里。”全班列式解答。
  出示例4:有20个梨,又摘来8个,把这些梨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个盘放几个?与复习题比较,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不同?怎样解答?在学生充分讨论中,发现复习题中梨总数已告知,而例4却没有告知,要求每盘放几个必须先求出梨的总数。
  出示例5:有20个梨,吃了2个。剩下的梨每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与例4比较,问题相同,指出条件中主要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例4用总数来分,例5是用“剩余”的来分,这也就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加”和“减”作为议论的重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认真审题的意义。
  3.总结、归纳知识引导议论
  有时学习某一知识之后,必须总结出定义、法则、公式等,实现认知的新飞跃,这时,精心设问有利于发展学生归纳、概括、综合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设计了许多这样的问题,值得参考。
  总之,课堂导课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课堂导课方法的运用要因人而宜,要因教学内容而宜。我们学功能,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這篇论文主要是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奈特的人物性格。论文通过对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伊丽莎白不仅具有传统女性的温柔与善良,同时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她对婚姻有自己的标准。她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令人惊叹的语言魅力和非同一般的反抗精神。这使伊丽莎白与其他女性区别开来。然而,伊丽莎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的骄傲与偏见使她差点错失爱情。但通过自我
摘 要 空间想象力,是把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研究等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是思维逻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特别重要,特别是对以后的几何学习更是不可缺少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作为长远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把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 学生;数学课堂;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D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精彩的教学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为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奠定基础。运用丰富多彩的导入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诱发学生智慧的灵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
【摘要】民族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当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明确培养目标,搭建立体化实践与教学平台,强化立体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并配置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估系统。  【关键词】行政管理立体化民族院校教学改革  自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以来,各大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在国内4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管理专业,各
【摘要】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在高考改革方案依然披着神秘面纱的今天,不管是媒体的误读,还是有关人士的炒作,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面对未来英语学科“削弱”或“加强”、“加分”或“减分”、“一考”或“多考”、英语教师何趋何从与英语教学孰轻孰重等问题,创新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注重情景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
当下,我们正处于全新的信息时代,终生学习成为必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中,围绕如何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我结合语文学科和本班特点,尝试在小组合作、多元评价的基础上,放归学生的自主权、探究权、话语权,实现高兴趣、高参与、高效率的课堂效果。经过几年的高效课堂改革与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方
【摘要】Break,Break,Break 这首诗是英国诗人丁尼生于1834年为悼念英年早逝的朋友哈勒姆而创作的。该诗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快、爆破多,是诗歌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典范。本文主要分析了该诗的韵律之美、音乐之美以及意象之美,通过对诗歌韵律和意象的阐述将诗人思念朋友的心情描写地酣畅淋漓,并通过对诗歌韵律的阐述为读者展现了如何欣赏英文诗歌并从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音乐韵律意象  引言  阿尔弗雷
【关键词】历史学案学案设计学生为主体  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整天面对着一群不爱学习知识、没有养成规矩、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初中学生群体,老师要想取得一点点成绩和进步,几乎是难于上青天,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经过几年对学生学情的潜心钻研和调查研究,最终从现代教育理论的中,苦苦寻觅答案,却在灯火阑珊处——用学案构建历史有效课堂,学案使他们由“听课”者逐渐转变为“学习”者,由“被动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师生其乐融融的共享过程。”这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而要想倡导这个理念,就得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应具有平等、开放、互动的师生关系。  一、创设互动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前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