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例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词因其具有语言精练含蓄、情感深沉丰富、形式整齐精美等美学特质而流播海外传唱千古。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往往只限于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背诵、默写古典诗词,而极少引导学生探究古典诗词中蕴涵着的丰富意蕴。以致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古典诗词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鉴赏古典诗词。
  一、知人论世赏意趣
  古语云:“诗言志。”又曰:“文如其人。”任何一位古典诗词作者,都有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独特的情感体验。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不同,其寄寓于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抱负也与众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首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问世,都是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的具体表现,都是作者丰富情感的真实流露,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理想抱负等息息相关。故此,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阅历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入手进行鉴赏。
  以陶渊明为例,陶渊明天性酷爱山水田园,一生所作多系山水田园诗,有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之美誉。他年轻时虽曾数度为官,渴望一展宏图,但终究割舍不了田园之梦:“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断断续续为官十多年之后,终因厌倦了仕途生涯和眷念田园生活而辞官隐居。他的田园诗,大都表现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对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表现出他亲自参加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其中,著名的《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是明证。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前,学生如果已经具备了关于陶渊明的上述知识储备,那么,学生很快就能感知到陶渊明《饮酒》(其五)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的自然美景,还是抒发隐居田园的怡然之情,抑或是写人生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蕴理隽永,耐人寻味。
  二、捕捉意象赏意境
  1引导学生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鉴赏古典诗词的画面美,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1)意象的组合方式;(2)画面的色彩;(3)画面动静关系。以教学“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王国维语)的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为例,我们可以如此引导学生从鉴赏、描摹这首元曲的凄美画面:A,曲中前三句叠用了哪几个名词?写出了哪几种典型的自然景物?这几个名词是以怎样的方式连缀成诗句的?B,曲中哪些是动态的景物,哪些是静态的景物?这两个层面的景物是怎样交相辉映的?C,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元曲描绘的画面,并说说这幅画面给你产生的审美体验。
  2引导学生在画中品诗,体味情感
  纵观我国历代历朝的古典诗词,作品所描绘的外在意象,如果画面鲜活、色调明丽,那么,诗人蕴涵于其中的内在情感则往往积极乐观。如果作品所描绘的外在意象,画面凄清、色调灰暗,那么,诗人蕴涵于其中的内在情感则往往低沉伤感。还以教学《天沙净·秋思》为例。我们可以如此引导学生通过画中品诗的途径体味作者的情感:这首元曲营造了一幅充满着怎样氛围的艺术画面?由此,你会体味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把握字词赏诗眼
  古典诗词中的诗(词)眼,是指一首古典诗词中“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云言)之字或者词。在古典诗词中,诗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比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平”(形容词)、“阔”(形容词)、“正”(形容词)、“悬”(动词)等均是诗眼。上述诗眼,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恢宏壮观之美,同时也隐含了诗人的心胸之阔。再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心远”一词即为诗眼,因为全诗都是围绕着诗人悠闲的“心远”心境而写的,“心远”既表现出诗人弃官隐居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也从侧面流露出诗人回避现实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教学时,学生一旦能够准确判断古典诗词文本中的诗眼(词眼),就意味着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握古典诗词的主旨,可以深度品析古典诗词文本中的深层意蕴和诗人寄寓于古典诗词文本中的丰富情感。那么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判断和品鉴古典诗词文本中的诗眼(词眼)呢?
  以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我们可以如此引导学生判断和鉴赏这首词的词眼:“请问同学们,这首词中的哪个词最能高度概括词人的性格、情态、意趣和志向呢?”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揣摩后,会准确回答道:“狂”。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继续引导:“词人为什么说自己‘狂’?他的‘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说:“‘狂’在出猎和杀敌报国上。”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能够抓住词眼深度理解词人是在词中借写自己在猎手层面的‘狂’而隐含自己在英雄层面的‘狂’的深刻主旨,继而深切体会到词人的报国之心与建功立业之情。
  四、延伸拓展品风格
  延伸拓展品风格,就是在教学某一首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将与之内容相近、风格相近的同一诗人或者不同诗人的其他古典诗词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比较赏鉴。如此,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古典诗词文本内容、主旨、艺术技巧、风格等的感知和理解,又可以扩大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视野,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和能力。
  以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这首诗“初视若散缓,熟视之有奇趣”(苏东坡语)。表面上看来,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似信手拈来的平常景物,诗中营造的画面似漫不经心的寥寥勾勒,如此平实的造境,既无屈原诗歌的博大华丽,也无谢灵运诗歌的富艳精工,更无李贺诗歌的变幻奇崛,而是表现出一种自然浑成、生气内冲的淳朴意境:全诗意想浑成,开头展示自己的个性思想——“性本爱丘山”,接着描摹田园景色——方宅、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农村田舍平常意象,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宜人、清淡平素、天然浑成、令人悠然神往的田舍风光。
  教学时,我们可以把陶渊明的另一首田园诗《饮酒》(其五)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延伸比较阅读:(1)这两首诗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2)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歌在艺术风格方面有何异同?(4)诗人寄寓于这两首诗歌中的情感有何不同?(5)比较而言,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诗歌?理由是什么?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智慧而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瑰宝。其不朽的艺术魅力犹如玉液琼浆滋养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其独特的文学样式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意蕴令古今中外学者赞不绝口。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授予学生品鉴古典诗词的技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多维品鉴古典诗词,以此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214000)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有诗意的一江春水,只是面对这江春水,许多学生都成了“旱鸭子”。我们积极地动员学生下水,口干舌燥地讲解畅游要领,结果却成了赶鸭子上架。长期以来,很少有语文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地下水作文,未能深谙这江春水的冷暖、深浅。因此,也无法和学生分享写作经验,与学生共同切磋写作的得失收获。学生没有得到最直接有效的示范,没有机会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激励和启发。因此,整个作文教学教师疲惫,学生不得其法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学生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识记和运用是学生进行记叙文阅读学习的基础之一。通过找关键词,品析词语,运用词语复述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会随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有所增长。  一、记叙文阅读与词语教学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阅读是一个主动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是一种在
语言品味不仅是凸显语文教学中"言语实践性"的基本形式,而且也是对文本深入理解、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开展有效、深入的语言品味活动时,应该以整体语境作为主要基础,切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大多数学生在此被卡住,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思路,对文言文教学确有指导意义,先要让学生做到“知”,即了解文言文,而后才能“行”,即养成自己的能力。如是笔者认为,只有让文言文课堂设计简单一些,目标明确一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笔者最近所讲的《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创新因素,多角度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鼓励学生读书,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中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借助教材内容,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促使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具体做法应从以下几
写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最能恰当表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式之一。写作教学主要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基本写作技能的教导;另一个是自身情感的语言表达。写作技能指的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词语、句式和设计整个题目结构的技能,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运用各种写作修辞手法的能力;而关于学生自身情感的表达,需要学生自己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及对课本阅读文本中情感的细致领悟,才能有一个好的提升。笔者
一般情况下,作文教学要慢慢地渗透这样几个要素:主旨内容、组织结构、叙事语气、语言措辞、体裁惯例、呈现形式等,但前提是书写和字数要保证达到要求。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首
学习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还能弘扬和培养初中生的民族精神。但是长期以来,初中生都认为文言文难学,也是中考时容易丢分的地方,而且初中语文教师也不愿深入探究,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评优课都不愿意选择文言文教学。因此,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就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主要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借助多媒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漂亮的开头,更要有绚丽的结尾。但是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开头导入的处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反而不是那么重视。《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由此可见,精彩的课堂结尾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结尾才能达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