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无体不立”,说明文的教学应该从关注文体特征出发。基于现状,教师要依据文体寻求突破,通过品词析句、揣摩顺序、体情悟理、读写结合等策略加强言语实践,让说明文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特征;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40-04
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说明文是一类不可忽视的文本,它的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说明文带给了学生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文艺性说明文引人入胜,如《麋鹿》《变色龙》等,融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一般性说明文平实质朴,如《神奇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说明的条理性、准确性、深刻性蕴含其中。
说明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目标单一、内容浅薄,局限于对象、顺序、方法等浅层陈述性知识。“说明性的文字,在教材的阅读谱系里,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和本体意义。因此,要以文体的意识去观照,发挥出其独特的阅读价值。”[1]在教学中,教师要依“体”而教,充分利用好说明文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文表达的逻辑顺序,品悟说明文体的人文内涵,提升运用说明性文字表达的能力,开拓教学的新境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品词析句,把握语言精度
说明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准确规范、严密简洁,这同样是高年级学生在语言发展上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表达特色,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可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增减、对比等策略,引导学生反复充分地品读、欣赏,感受说明文中语言表达的精确,领悟运用之妙。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的“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教学时,教师可故意去掉“可能”,让学生评议。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了“可能”,这句话的意思就有了变化。
师:哪儿有了不一样?
生:火星上的水究竟来自哪里?作者也是在根据火星的照片进行推测,如果去掉了“可能”,那就是肯定了。
师:是啊,课文中还有些像“可能”一样看似平常,但却不寻常的词,找找看,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还发现了“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中的“也许”……
用词严谨是说明文表达的基本要求,有时看上去很平常的一个词语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教师将说明文中表示限制或强调的一些词语,如“大约、左右、在当时、差不多、据说、估计、仅”等删去,然后与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似不够精准的词语的运用,能使表达更加科学、严谨,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2]。学生发现的“远胜”中的“远”,“进一步证实”中的“进一步”,“大多是些大冰块”中的“大多”都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以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用词的准确性与形象生动的表达并不冲突,比如这篇课文中“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也十分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系内大小碎片碰撞的频繁以及火星表面气体蒸发的样子,形象且有趣味性。
二、揣摩顺序,挖掘思维深度
说明文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对于运用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组织说明内容,学生常常感到茫然。“让学生感受内容之间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对于培养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是大有好处的”[3]。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帮助厘清文章表达的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提升学生言语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变色龙》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从外形、捕食、变色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在教学中,表达顺序值得揣摩。
师:课文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按先后顺序说说看。
生1:先讲了外形,再讲了捕食,最后讲了变色。
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能不能调换一下呢?比如,先写写变色就不可以吗?
生2:我想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向别人介绍某个小动物时,都是先写写它的外形,让人有个了解,一下了被吸引住。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写的。
生1:我还想补充一下,对变色龙外形的介绍,顺序也很清楚,是“全身—头—身躯”。
师:当我们听到某个小动物的名字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它的外形,所以,作者就先向大家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还能关注外形的表达顺序,真细心!
生3:我想说说为什么把“变色”这个内容放到最后写。前面,我们在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时,知道了陶校长跟同学们讲了四个问题,因为“道德品质”对同学们的成长来说最重要,所以作者就放在了最后说。所以,我觉得“变色”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变色龙的介绍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生4:我也想补充一下,我联系到了课文题目,既然是“变色龙”,那么,“变色”的特点是名字的由来,当然是最重要的,放在最后写很有必要。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作者安排写作顺序的奥妙被我们发现了。以后我们在介绍某个事物时,也可以尝试尝试。
课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对于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说明文表达的条理性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关注,比如總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逻辑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的形式及初步认知其规律,并能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学会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表达思想。”[4]这样的言语实践性练习,将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言语思维于无痕处悄然生长。
三、体情悟理,感受文字温度
怎样让说明文这块“鸡肋”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在我们日趋重视说明性文本教学的同时,学生却容易对学习说明文失去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内在的情感。教师可采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感受,让课堂弥散出浓浓的语文味道,打下精神的底子,体现“语文立人”的理念。 请看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这篇说明文不同于其他说明文的是,文字背后有着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生用心读课文,批注,在此基础上,同桌相互朗读,努力去读出内心的体会)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生1: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生2: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3: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
师:现在,你能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展示自己的朗读)
师:虽然是说明性的文字,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说明,还有描写,让我们获得了知识,又充分感受到了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这样的文字让人爱读。
文字是有温度的,打好精神的底子,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当然,对于情感体验与文本内容理解、言语形式揣摩之间的关系把握,应该恰当。“从文本内容入手,让学生读进去,理解‘写什么’,体情悟理,再关注言语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来,揣摩‘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5]。在说明文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运用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式,内化语用能力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有一个高位的精神价值引领。
四、读写结合,增加教材厚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共识,读写结合成为了落实语用的常用方法,仿写、补写、续写、改写等环节也常常融入学过程之中。在高年级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力。
在《麋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为麋鹿能够回归故土感到欣慰,充满自豪,除了当个讲解员向人们介绍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来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请看学习要求:
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要求:
1.抓住特点,语言准确,简洁通俗,有条理。
2.比一比,看谁能用较少的文字较全面地介绍麋鹿。
(生自学,与驯鹿的介绍进行比较,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
补充文本: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道路上行走。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对驯鹿的介绍,文字更简洁,十分精确。
生2:我发现还是课文中的语言更有趣味,也让人有喜怒哀乐的感受。
师:课文是科普说明文,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作者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所以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十分有情趣。
生3:我觉得对驯鹿的介绍,虽然没有课文生动,但能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驯鹿的很多知识,这是它比课文更强的地方。
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文字?
生4:我觉得药品说明书就和驯鹿的介绍很相似。
生5:我刚买了一本电子书,如何使用的说明书也是这样的风格。
师:纯粹的说明性文字,虽然少了一些情趣,但简洁、通俗,让人一看就明白,也是一种充满理性之美的表达方式。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千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在,请你们帮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生兴致盎然地动笔写“动物名片”)
教师在说明文学习过程中关注独特的语言表达,解读语言背后的内涵和意蕴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介绍,或者在准确的基础上去追求形象与生动,教材内容变得丰厚,学生学会了辨别与欣赏,也增强了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说明性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出发,依“体”而教,引导學生发现说明性文本的表达秘妙,感受说明文内在的情趣和理性之美,让说明文的教学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充溢智慧,焕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1][3]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99.100.
[2]薛法根,等.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179.
[4]周一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言语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8(Z2):19.
[5]李润滋,李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5(1):2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责任编辑:石萍
Abstract: “The article can’t hold water without styles,” and the teaching of exposition should start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styl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according to the styles, and employ such strategies as savoring words and analyzing sentences, figuring out the order, experiencing emotions and perceiving rationality, and 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strengthen the speech practice, letting exposition teaching rejuvenate new vitality.
Key words: exposition; stylistic fea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特征;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5B-0040-04
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说明文是一类不可忽视的文本,它的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说明文带给了学生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文艺性说明文引人入胜,如《麋鹿》《变色龙》等,融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一般性说明文平实质朴,如《神奇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说明的条理性、准确性、深刻性蕴含其中。
说明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目标单一、内容浅薄,局限于对象、顺序、方法等浅层陈述性知识。“说明性的文字,在教材的阅读谱系里,有自己的独立价值和本体意义。因此,要以文体的意识去观照,发挥出其独特的阅读价值。”[1]在教学中,教师要依“体”而教,充分利用好说明文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说明文表达的逻辑顺序,品悟说明文体的人文内涵,提升运用说明性文字表达的能力,开拓教学的新境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品词析句,把握语言精度
说明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准确规范、严密简洁,这同样是高年级学生在语言发展上需要努力的方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表达特色,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可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增减、对比等策略,引导学生反复充分地品读、欣赏,感受说明文中语言表达的精确,领悟运用之妙。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的“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教学时,教师可故意去掉“可能”,让学生评议。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了“可能”,这句话的意思就有了变化。
师:哪儿有了不一样?
生:火星上的水究竟来自哪里?作者也是在根据火星的照片进行推测,如果去掉了“可能”,那就是肯定了。
师:是啊,课文中还有些像“可能”一样看似平常,但却不寻常的词,找找看,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还发现了“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中的“也许”……
用词严谨是说明文表达的基本要求,有时看上去很平常的一个词语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教师将说明文中表示限制或强调的一些词语,如“大约、左右、在当时、差不多、据说、估计、仅”等删去,然后与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似不够精准的词语的运用,能使表达更加科学、严谨,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2]。学生发现的“远胜”中的“远”,“进一步证实”中的“进一步”,“大多是些大冰块”中的“大多”都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以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用词的准确性与形象生动的表达并不冲突,比如这篇课文中“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也十分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系内大小碎片碰撞的频繁以及火星表面气体蒸发的样子,形象且有趣味性。
二、揣摩顺序,挖掘思维深度
说明文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对于运用逻辑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组织说明内容,学生常常感到茫然。“让学生感受内容之间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对于培养严谨实证的科学精神是大有好处的”[3]。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帮助厘清文章表达的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提升学生言语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变色龙》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从外形、捕食、变色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在教学中,表达顺序值得揣摩。
师:课文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按先后顺序说说看。
生1:先讲了外形,再讲了捕食,最后讲了变色。
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顺序能不能调换一下呢?比如,先写写变色就不可以吗?
生2:我想说的是,一般情况下,向别人介绍某个小动物时,都是先写写它的外形,让人有个了解,一下了被吸引住。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写的。
生1:我还想补充一下,对变色龙外形的介绍,顺序也很清楚,是“全身—头—身躯”。
师:当我们听到某个小动物的名字时,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它的外形,所以,作者就先向大家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还能关注外形的表达顺序,真细心!
生3:我想说说为什么把“变色”这个内容放到最后写。前面,我们在学习《陶校长的演讲》时,知道了陶校长跟同学们讲了四个问题,因为“道德品质”对同学们的成长来说最重要,所以作者就放在了最后说。所以,我觉得“变色”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变色龙的介绍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生4:我也想补充一下,我联系到了课文题目,既然是“变色龙”,那么,“变色”的特点是名字的由来,当然是最重要的,放在最后写很有必要。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作者安排写作顺序的奥妙被我们发现了。以后我们在介绍某个事物时,也可以尝试尝试。
课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对于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说明文表达的条理性也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关注,比如總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逻辑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的形式及初步认知其规律,并能运用于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学会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表达思想。”[4]这样的言语实践性练习,将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言语思维于无痕处悄然生长。
三、体情悟理,感受文字温度
怎样让说明文这块“鸡肋”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在我们日趋重视说明性文本教学的同时,学生却容易对学习说明文失去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内在的情感。教师可采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出感受,让课堂弥散出浓浓的语文味道,打下精神的底子,体现“语文立人”的理念。 请看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这篇说明文不同于其他说明文的是,文字背后有着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生用心读课文,批注,在此基础上,同桌相互朗读,努力去读出内心的体会)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生1: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生2: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3: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
师:现在,你能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展示自己的朗读)
师:虽然是说明性的文字,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说明,还有描写,让我们获得了知识,又充分感受到了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这样的文字让人爱读。
文字是有温度的,打好精神的底子,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当然,对于情感体验与文本内容理解、言语形式揣摩之间的关系把握,应该恰当。“从文本内容入手,让学生读进去,理解‘写什么’,体情悟理,再关注言语形式,引导学生读出来,揣摩‘怎么写’和‘为什么这么写’,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5]。在说明文学习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运用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式,内化语用能力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理想、人格的生长与形成,有一个高位的精神价值引领。
四、读写结合,增加教材厚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已成为共识,读写结合成为了落实语用的常用方法,仿写、补写、续写、改写等环节也常常融入学过程之中。在高年级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动笔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力。
在《麋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为麋鹿能够回归故土感到欣慰,充满自豪,除了当个讲解员向人们介绍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来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请看学习要求:
为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要求:
1.抓住特点,语言准确,简洁通俗,有条理。
2.比一比,看谁能用较少的文字较全面地介绍麋鹿。
(生自学,与驯鹿的介绍进行比较,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
补充文本: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道路上行走。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对驯鹿的介绍,文字更简洁,十分精确。
生2:我发现还是课文中的语言更有趣味,也让人有喜怒哀乐的感受。
师:课文是科普说明文,为了普及科学知识,作者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所以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情感,十分有情趣。
生3:我觉得对驯鹿的介绍,虽然没有课文生动,但能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驯鹿的很多知识,这是它比课文更强的地方。
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文字?
生4:我觉得药品说明书就和驯鹿的介绍很相似。
生5:我刚买了一本电子书,如何使用的说明书也是这样的风格。
师:纯粹的说明性文字,虽然少了一些情趣,但简洁、通俗,让人一看就明白,也是一种充满理性之美的表达方式。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有千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在,请你们帮麋鹿写一份动物名片。
(生兴致盎然地动笔写“动物名片”)
教师在说明文学习过程中关注独特的语言表达,解读语言背后的内涵和意蕴的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去介绍,或者在准确的基础上去追求形象与生动,教材内容变得丰厚,学生学会了辨别与欣赏,也增强了学生灵活恰当地运用说明性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出发,依“体”而教,引导學生发现说明性文本的表达秘妙,感受说明文内在的情趣和理性之美,让说明文的教学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充溢智慧,焕发出活力。
参考文献:
[1][3]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99.100.
[2]薛法根,等.文本分类教学:实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179.
[4]周一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言语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8(Z2):19.
[5]李润滋,李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5(1):2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责任编辑:石萍
Abstract: “The article can’t hold water without styles,” and the teaching of exposition should start with the features of the styl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according to the styles, and employ such strategies as savoring words and analyzing sentences, figuring out the order, experiencing emotions and perceiving rationality, and 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strengthen the speech practice, letting exposition teaching rejuvenate new vitality.
Key words: exposition; stylistic fea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