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就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语言、板书、仪态等因素入手,发掘出它们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尽力把它们的综合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美的内容;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发掘或注入大量的美学因素,使教育对象在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中,产生兴趣,求取真知,变厌学为乐学,进而会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比如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情境教育”,上海第一师范附小的“愉快教育”,河南开封二师的“愉快教学”等实验,都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笔者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就课堂教学审美化的重要因素,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美的内容
凡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无限创造力的内容,无不具有美的特质。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挖掘出课文中不同形式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比如坚贞的爱国情,强烈的事业心,纯洁的友谊关系,秀丽的山川景色,淳美的风土人情,缜密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表达,新颖的结构形式等等,然后再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这些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但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要使学生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获得一种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宁鸿彬老师在讲《中国石拱桥》时问道:“作者为什么举了两个例子,不是一个,也不是三个?”学生通过读书,恍然大悟:“中国石拱桥一共分两类,一类是独拱石桥,一类是联拱石桥。这两个例子,各代表一类。”“那为什么举这两座桥为例,不举别的桥呢?”学生经过讨论,终于明白:“这两个例子最典型,最能说明本类石桥的特点。”这种点化,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解课文的关键,又让学生学会了表情达意时选例和用例的原则,把阅读和写作、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课文虽然枯燥,但有所收获,即是享受。
二、美的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整个课堂活动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劳动方式。事实证明,仅仅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美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苦心孤诣地去寻求或创造一种美的劳动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高度和谐中,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活动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美学的有关规律。不同年龄的学生,其大脑兴奋中心的曲线变化不同。随着时间的推进,总会出现一个个长短不等的疲劳波谷。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多寡来掌握教学节奏的张弛、快慢,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调控节奏韵律。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要做到详略得当,动静结合,张弛相间。所谓“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活跃的状态,如表演与朗诵,讨论与争辩等;“静”则是指教学过程的相对安静,如观察与默写,听课与沉思等。“张”和“弛”,是指教学过程的紧张、急促和轻松、舒放。动而不静,思维浮而不深;静而不动,反应钝而不敏。张而不弛,疲劳衰竭;弛而不张,松懈散漫。只有调控及时,灵活多变,具有波澜起伏的节奏感和跌宕有致的律动美,才算是理想的课堂结构。
三、美的语言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给人以美感。有人喜欢用高音教学,有人习惯以低音授课。不管高音或低音,都要把每一个音节清楚无误地送进每一个学生的耳中。过分响亮的声音,轰鸣回荡,震耳欲聋,会使人烦躁不安;过分低哑的声音,似断似续,含混不清,会使人疲劳不堪。演员为了增强效果,总是坚持不懈地练声。教师也应该学会科学发声,做到清楚悦耳,强弱适度。这是对教学语言的第一个审美要求。对教学语言第二个审美要求是:生动机智,精确简洁。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恰当的表述,把课文中蕴含的美,充分地显现出来,或者通过机智灵活的谈话,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求和发掘。对教学语言的第三个审美要求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育者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中投入强烈的感情,才能感染激荡受教育者的心灵,并诱发受教育者投入更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使教育过程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循环,为教育活动向审美的境界迈进创造条件。韩军老师在教学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全诗范读,直把听课的成百上千的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美的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板书的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来:第一,板书的规范程度(包括书写速度);第二,板书的时间顺序;第三,板书的空间位置;第四,板书的色彩效应;第五,板书的图式排列。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充分发挥板书的比较作用、强调作用、提示作用、补充作用和楔入作用,表现出一种规整悦目的整洁美,引人入胜的曲折美,层次井然的条理美,组合巧妙的图案美。现在,随着多媒体的大量普及,又为教师的课堂表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更要精心构思,反复谋划,背景、字体、图式、色彩、音响、动画等等,既要突出重点,直观高效,又要赏心悦目,富有美感。一位小学老师用投影仪教学《小小的船》,把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的星星时明时暗,闪闪烁烁。学生头靠桌子,仰望“天幕”,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悄悄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
与此同时,教师伴奏着优美的《夏夜圆舞曲》,缓缓朗诵《小小的船》。在视觉和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潇洒大方的举止,平和亲切的神态,端庄朴素的衣饰和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体态语。教师的仪态不仅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教育者本人高雅的情趣和潇洒的风度,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教育者形象,使学生因为“亲其人”而“爱其学”。
除此之外,教室内的色彩、光线、空气、桌椅的排列、墙壁的装饰,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好的环境中,由美的内容、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仪态诸种因素构成的一节课,它所产生的审美化的艺术魅力,是以使受教育者将求知过程的一切艰辛与苦涩统统消融在轻松愉快的美感体验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靓起来!
美起来,充满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美的内容;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发掘或注入大量的美学因素,使教育对象在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中,产生兴趣,求取真知,变厌学为乐学,进而会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比如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情境教育”,上海第一师范附小的“愉快教育”,河南开封二师的“愉快教学”等实验,都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笔者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就课堂教学审美化的重要因素,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美的内容
凡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无限创造力的内容,无不具有美的特质。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挖掘出课文中不同形式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比如坚贞的爱国情,强烈的事业心,纯洁的友谊关系,秀丽的山川景色,淳美的风土人情,缜密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表达,新颖的结构形式等等,然后再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这些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但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而且要使学生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获得一种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宁鸿彬老师在讲《中国石拱桥》时问道:“作者为什么举了两个例子,不是一个,也不是三个?”学生通过读书,恍然大悟:“中国石拱桥一共分两类,一类是独拱石桥,一类是联拱石桥。这两个例子,各代表一类。”“那为什么举这两座桥为例,不举别的桥呢?”学生经过讨论,终于明白:“这两个例子最典型,最能说明本类石桥的特点。”这种点化,既让学生掌握了理解课文的关键,又让学生学会了表情达意时选例和用例的原则,把阅读和写作、理解和表达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课文虽然枯燥,但有所收获,即是享受。
二、美的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以及整个课堂活动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简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劳动方式。事实证明,仅仅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美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苦心孤诣地去寻求或创造一种美的劳动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高度和谐中,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活动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美学的有关规律。不同年龄的学生,其大脑兴奋中心的曲线变化不同。随着时间的推进,总会出现一个个长短不等的疲劳波谷。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多寡来掌握教学节奏的张弛、快慢,还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调控节奏韵律。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要做到详略得当,动静结合,张弛相间。所谓“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活跃的状态,如表演与朗诵,讨论与争辩等;“静”则是指教学过程的相对安静,如观察与默写,听课与沉思等。“张”和“弛”,是指教学过程的紧张、急促和轻松、舒放。动而不静,思维浮而不深;静而不动,反应钝而不敏。张而不弛,疲劳衰竭;弛而不张,松懈散漫。只有调控及时,灵活多变,具有波澜起伏的节奏感和跌宕有致的律动美,才算是理想的课堂结构。
三、美的语言
课堂教学的语言,要给人以美感。有人喜欢用高音教学,有人习惯以低音授课。不管高音或低音,都要把每一个音节清楚无误地送进每一个学生的耳中。过分响亮的声音,轰鸣回荡,震耳欲聋,会使人烦躁不安;过分低哑的声音,似断似续,含混不清,会使人疲劳不堪。演员为了增强效果,总是坚持不懈地练声。教师也应该学会科学发声,做到清楚悦耳,强弱适度。这是对教学语言的第一个审美要求。对教学语言第二个审美要求是:生动机智,精确简洁。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恰当的表述,把课文中蕴含的美,充分地显现出来,或者通过机智灵活的谈话,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求和发掘。对教学语言的第三个审美要求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教育者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中投入强烈的感情,才能感染激荡受教育者的心灵,并诱发受教育者投入更强烈的感情因素,从而使教育过程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循环,为教育活动向审美的境界迈进创造条件。韩军老师在教学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全诗范读,直把听课的成百上千的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美的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板书的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来:第一,板书的规范程度(包括书写速度);第二,板书的时间顺序;第三,板书的空间位置;第四,板书的色彩效应;第五,板书的图式排列。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充分发挥板书的比较作用、强调作用、提示作用、补充作用和楔入作用,表现出一种规整悦目的整洁美,引人入胜的曲折美,层次井然的条理美,组合巧妙的图案美。现在,随着多媒体的大量普及,又为教师的课堂表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更要精心构思,反复谋划,背景、字体、图式、色彩、音响、动画等等,既要突出重点,直观高效,又要赏心悦目,富有美感。一位小学老师用投影仪教学《小小的船》,把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的星星时明时暗,闪闪烁烁。学生头靠桌子,仰望“天幕”,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悄悄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
与此同时,教师伴奏着优美的《夏夜圆舞曲》,缓缓朗诵《小小的船》。在视觉和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潇洒大方的举止,平和亲切的神态,端庄朴素的衣饰和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体态语。教师的仪态不仅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表现出教育者本人高雅的情趣和潇洒的风度,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教育者形象,使学生因为“亲其人”而“爱其学”。
除此之外,教室内的色彩、光线、空气、桌椅的排列、墙壁的装饰,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美好的环境中,由美的内容、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仪态诸种因素构成的一节课,它所产生的审美化的艺术魅力,是以使受教育者将求知过程的一切艰辛与苦涩统统消融在轻松愉快的美感体验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靓起来!
美起来,充满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