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职业学校要向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毕业生,而“德育为先”已成为首要工作,是我们广大中职教师首当其冲的责任。身为体育教师,数年的经历,我深刻地感受到,体育教师一样有能力、有优势来教育培养学生。关于利用体育课堂或体育活动挖掘德育因素,这里不再详述,笔者仅通过近两年作为我校学生工学交替的驻厂教师的一些经历,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来反映走近学生,要狠抓细节,真心帮教,一定有收获。
我校把学生的工学交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通过几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同学们与驻厂教师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在特殊的环境里,教师点滴的帮助教育和细微的亲切关怀,使他们倍受感激,积极工作,表现出色,确保了极高的稳定率。他们得到了意志的磨练,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共处的能力、爱岗敬业的意识等等,经受了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次洗礼,为他们日后转向“职业人”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身为驻厂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更知道要利用难逢的机会,利用这个绝好的德育平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连续两年的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将一直铭记,为成功完成任务与使命而感到欣慰。
一、关心学生是出发点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都是文化课的落后者、考试的失败者,不少学生行为缺失,难以管理。更有甚者,表现为心理失调,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我认为,他们极其需要别人的尊重与关怀,对此,我把关心学生作为出发点。
1.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可以这样说,体育本身的魅力注定了体育课的特殊性,赋予了体育教师独特的育人优势,因为绝大多数的中职生爱动不爱静,他们内心对体育教师有着一种天然的敬佩与尊重。我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学生无话不聊,畅所欲言,一下子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他们有问题、有困难,都主动找我谈、给我讲。亲近和热情,信任与互动,我和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朋友,自然给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用细心来体现关心。我校近两年学生工学交替都在长江三角洲,路途遥远,行程时间十五多个小时,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其他事宜,如什么时间饮食,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需要在服务区停车休息、解散、集合以及办理其它事情等,都要做出科学周密的安排并有效地实施。对学生周到的服务,虽然是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但学生时时刻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之情。
3.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到达目的地,首先需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吃住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绪。例如,宿舍成员的分组,我实行了自由结合的民主方式,得到了一致赞同,因此,在宿舍长的选定以及各成员职责的划分等方面的安排非常顺利。为节约每一分钱,学生所需的洗漱用品、床上用品等我一一做好统计,再到批发市场统一购置……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利益考虑,结果是学生高兴,家长满意。一点一滴的感动,无形中也在悄无声息中教育感染着学生。
二、帮助学生是根本
学生远离家乡,初来乍到,许多地方不适应,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有些同学一下子适应不了,导致上班迟到,业务不熟练,受不了上级较严厉的批评,思念家人,惧怕吃苦,不懂坚持,不会与他人共处,个别的还有旷工、顶撞上级、违规外出、随意辞职等等现象。为此,我对全体学生又进行了强调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开开眼、练练胆、吃吃苦、受受气、挣点钱”,为切实把帮教做好做实,我采用了最笨但很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三勤”。
1.腿勤。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不厌其烦地奔波于厂区、车间、宿舍、餐厅,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手情况,了解更多问题。一次,有名学生在慌慌张张地跑着哭着,经我询问才知道他的识别卡不慎丢失,不能刷卡上班。我立即带他找主管说明了情况,很快给予解决。走进车间,了解岗前情况;走进宿舍,了解生活及工作情况;走进餐厅,与他们轻松相处……让学生感觉老师时刻在身边,时刻有温暖
2.嘴勤。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是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安心上班并长久坚持。怕吃苦,怕受气,怕枯燥的现象最为普遍。此时的关键就是老师耐心的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放掉他们思想上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始终要站在学生利益的角度、站在大局的高度全面考虑,多问勤问,多说勤讲,才能容易发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
3.眼勤。眼勤的要求就是善于多观察、会观察学生,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化解。驻厂期间,我在走访学生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往往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容易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两次成功的工学交替活动,我看到了中职生身上的种种优点。当然,这些优点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培养、挖掘。只要耐心去善待他们,伴随而来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惊喜。从我校学生在工学交替中体现的惊人进步,我对他们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他们有活力、有个性、有潜力,期待我们去挖掘。
职校学生毕业步入社会,意味着他们要从学生时代进入职业生涯,社会的发展需求使我们认识到,社会既需要“白领”、“金领”,也需要“蓝领”和“灰领”,而将每一个职校生培养成优秀的“蓝领”和“灰领”,首先要抓好德育工作。
我校把学生的工学交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践证明,通过几个月的工学交替活动,同学们与驻厂教师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在特殊的环境里,教师点滴的帮助教育和细微的亲切关怀,使他们倍受感激,积极工作,表现出色,确保了极高的稳定率。他们得到了意志的磨练,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共处的能力、爱岗敬业的意识等等,经受了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次洗礼,为他们日后转向“职业人”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身为驻厂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更知道要利用难逢的机会,利用这个绝好的德育平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连续两年的经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将一直铭记,为成功完成任务与使命而感到欣慰。
一、关心学生是出发点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都是文化课的落后者、考试的失败者,不少学生行为缺失,难以管理。更有甚者,表现为心理失调,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我认为,他们极其需要别人的尊重与关怀,对此,我把关心学生作为出发点。
1.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可以这样说,体育本身的魅力注定了体育课的特殊性,赋予了体育教师独特的育人优势,因为绝大多数的中职生爱动不爱静,他们内心对体育教师有着一种天然的敬佩与尊重。我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学生无话不聊,畅所欲言,一下子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他们有问题、有困难,都主动找我谈、给我讲。亲近和热情,信任与互动,我和学生很大程度上是朋友,自然给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用细心来体现关心。我校近两年学生工学交替都在长江三角洲,路途遥远,行程时间十五多个小时,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其他事宜,如什么时间饮食,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需要在服务区停车休息、解散、集合以及办理其它事情等,都要做出科学周密的安排并有效地实施。对学生周到的服务,虽然是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但学生时时刻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激之情。
3.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到达目的地,首先需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吃住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绪。例如,宿舍成员的分组,我实行了自由结合的民主方式,得到了一致赞同,因此,在宿舍长的选定以及各成员职责的划分等方面的安排非常顺利。为节约每一分钱,学生所需的洗漱用品、床上用品等我一一做好统计,再到批发市场统一购置……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利益考虑,结果是学生高兴,家长满意。一点一滴的感动,无形中也在悄无声息中教育感染着学生。
二、帮助学生是根本
学生远离家乡,初来乍到,许多地方不适应,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有些同学一下子适应不了,导致上班迟到,业务不熟练,受不了上级较严厉的批评,思念家人,惧怕吃苦,不懂坚持,不会与他人共处,个别的还有旷工、顶撞上级、违规外出、随意辞职等等现象。为此,我对全体学生又进行了强调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开开眼、练练胆、吃吃苦、受受气、挣点钱”,为切实把帮教做好做实,我采用了最笨但很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三勤”。
1.腿勤。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不厌其烦地奔波于厂区、车间、宿舍、餐厅,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手情况,了解更多问题。一次,有名学生在慌慌张张地跑着哭着,经我询问才知道他的识别卡不慎丢失,不能刷卡上班。我立即带他找主管说明了情况,很快给予解决。走进车间,了解岗前情况;走进宿舍,了解生活及工作情况;走进餐厅,与他们轻松相处……让学生感觉老师时刻在身边,时刻有温暖
2.嘴勤。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是重中之重,这直接关系着他们能否安心上班并长久坚持。怕吃苦,怕受气,怕枯燥的现象最为普遍。此时的关键就是老师耐心的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放掉他们思想上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始终要站在学生利益的角度、站在大局的高度全面考虑,多问勤问,多说勤讲,才能容易发现问题,顺利解决问题。
3.眼勤。眼勤的要求就是善于多观察、会观察学生,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化解。驻厂期间,我在走访学生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往往能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容易使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自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两次成功的工学交替活动,我看到了中职生身上的种种优点。当然,这些优点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培养、挖掘。只要耐心去善待他们,伴随而来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惊喜。从我校学生在工学交替中体现的惊人进步,我对他们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他们有活力、有个性、有潜力,期待我们去挖掘。
职校学生毕业步入社会,意味着他们要从学生时代进入职业生涯,社会的发展需求使我们认识到,社会既需要“白领”、“金领”,也需要“蓝领”和“灰领”,而将每一个职校生培养成优秀的“蓝领”和“灰领”,首先要抓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