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利用“问题解决”策略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方法,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看法,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升数学教学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价值。
  关键词 “问题解决”策略;小学;实施;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借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不应该停留在某一类问题上,而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收获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问题解决”策略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教学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讲解知识时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为主要的教学原则就是问题情境的合理设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还处于心理发育时期,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而在问题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设计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民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超市的情境。即黄瓜每斤3元、芹菜每斤2元、西红柿每斤5元,而后询问学生,如果只有20元钱,想买2斤黄瓜、1斤芹菜和2斤西红柿,那么这些钱够不够?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计算购买每一样蔬菜的金额,而后将三种蔬菜的金额加在一起与20对比,即需要学生实际操作才能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体验,体会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愉悦性,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具有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教师想要保证“问题解决”策略运用的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需要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关于元、角、分的换算等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购买商品时进行换算,提高学生元、角、分的换算能力,并借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也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尤其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小故事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强化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其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能够为学生创造深入思考数学的机会,使其结合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更深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即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需要利用“问题解决”策略,将数学问题与生活结合,优化教学流程和效果。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能力
  心理学研究中认为问题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已经给出的条件、存在的障碍以及想要实现的目标。小学数学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筛选、整理并且加工问题情境。当问题已经出现时,学生需要分析问题,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如果能够从问题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说明学生已经明确问题的基本方向,即给出的条件。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假设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障碍,对此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在反复验证中解决问题。
  四、完善评价机制,揭示问题的本质
  当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需要适当做出总结和评价,而评价能够反应出事物中存在的不足,便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即评价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时,也应完善评价机制,以此揭示问题的本质,提升教学成果。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环节中,预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使其能够讨论、交流学习想法。如果是全班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的含义,争取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看见自己的错误所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师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从而提高其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既揭示问题本质,又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
  教师在利用“问题解决”策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潜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引导方法,组织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看法,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当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而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也不再是单纯地要求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学习了,而是按照符合时代发展的绘本模式去教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自由阅读,从而培养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而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新兴的传播介质——教学绘本。  关键词数学绘本;兴趣教学;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小学的存在意义,就是针对广大儿童群体进行启蒙教育,而素质教育方针推行后,则主张针对基础教育予以系统化改革,进一步对儿童身心健全性发展发挥引导作用。本文则旨在客观阐述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学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8,B01,R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我们教师的本职责任。但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笔者以为应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有趣味、有互动、有活力、有情感。这就是笔者在本文所要探讨的“四有”课堂。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077-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们长
摘 要數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因而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在于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上自然地流淌,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96-01 
摘 要随着近代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很多人都在研究教学的高效性。本文就是以《加减混合》为例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更快帮助小学数学老师完成教学目标,加快教学进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更加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
摘 要为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应该贯彻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课中灵活调整教学流程;课中重视学生的困难,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坚持隐性分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高效教学;以学定教;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51-02  初中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学
摘 要教学的新要求以及学生的新特点要求教师掌握将心理效应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登门槛效应”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登门槛效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0-0042-02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注重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重视起来,更要注重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首先就要将课堂教学变得生活化,拉近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融入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进去。最后,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
摘要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科目,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独立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4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016-0
摘 要从3—6岁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能得出,在礼仪行为形成规律中,其中礼仪情感是重要基础,礼仪认知是前提,礼仪实践是重要过程。当前要注重把控礼仪养成教育产生变化规律。从各个方面探究实践措施,实现幼儿教育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启蒙教育阶段重要内涵,营造良好的幼儿园发展氛围。  关键词3-6岁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