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主阵地。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是采用一些案例或者简单的说教来进行课堂教学。不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效的,但是如果再能融入一些相关的活动,一定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多年,笔者对此也颇有心得。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践行活动教学法呢?下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活动应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在听其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讲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也有很多教师采用了活动教学法,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非常精彩的课堂活动。但是在精彩的背后,笔者不免反思:这样的活动究竟体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品德内涵呢?似乎并没有。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假如背离了这样的宗旨,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客气地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每一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内涵。例如,在执教《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时,笔者组织班里几名表演天赋较好的学生对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老人摔倒事件进行了模拟表演。具体表演内容是这样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三名小学生正在小区的角落里玩耍,突然看到一名老太太摔倒了。摔倒的老太太向这三名小学生呼救。善良的孩子立刻走向前去扶老人。没想到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老人紧紧抓住一个孩子的手腕,硬要说是他把自己撞倒了,并要求赔偿自己。看到这个场景,很多学生都傻眼了。于是,笔者让学生对这一事件展开讨论。经过大家的讨论,再加上笔者在一旁的引导,学生一致得出结论:要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殊不知老人这样做会对善良的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假如这名老人能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话,那么她肯定不会做出这样违反道德的事情。
二、活动应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全员参与
活动教学的宗旨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不应该只是为了摆摆样子。这一点笔者的体会非常深刻。
例如,在执教《我爱我家》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与班里几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了课堂表演。笔者扮演家长,做出各种事情来为难孩子,看他们如何表现。课堂表演非常成功,也因此激发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但是,这样的活动也引起了部分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不应该只让几个同学参加,既然是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他们也有参与活动的权利。听到这种说法,笔者愕然了。是啊,每个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于是笔者临时改变课堂教学安排,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自由组合完成之后,笔者要求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扮演家长,然后为难其他学生。而学生的表演也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原本笔者是安排一名学生做家长的,而有的小组中居然出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很多家长,他们轮流出题为难“孩子”。活动一时间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深刻地体验到家的温暖,加深了对家热爱。
这次的课堂教学让笔者受益良多。笔者充分认识到活动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小范围内开展,应该积极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也是活动教学法实施的初衷。只有全员参与,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
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实施活动教学法的时候会把活动局限于教室。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范围之内。事实上,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并不反对。但此同时,笔者认为活动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室,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室外活动。两者兼顾,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是一件好事。
例如,在执教《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体验和了解,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走向社会,调查消费者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状况。得知要进行这样的活动,学生个个都显得非常兴奋。他们有的在小区进行调查,有的在菜市场进行调查,有的在超市进行调查……而调查的统计结果也让学生大吃一惊。原来仅仅有2.1%的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过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这个数字的出现让学生感慨颇深,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社会人群的普法意识,使他们能自觉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这样的活动体验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因此,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室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生活的体验。
总而言之,活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具体运用的时候费时费力,但是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希望广大的一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从本文得到启示,有效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活动应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在听其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讲课的时候,笔者发现也有很多教师采用了活动教学法,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非常精彩的课堂活动。但是在精彩的背后,笔者不免反思:这样的活动究竟体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品德内涵呢?似乎并没有。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假如背离了这样的宗旨,那么我们就可以毫不客气地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活动教学法,每一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内涵。例如,在执教《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时,笔者组织班里几名表演天赋较好的学生对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老人摔倒事件进行了模拟表演。具体表演内容是这样的: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三名小学生正在小区的角落里玩耍,突然看到一名老太太摔倒了。摔倒的老太太向这三名小学生呼救。善良的孩子立刻走向前去扶老人。没想到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老人紧紧抓住一个孩子的手腕,硬要说是他把自己撞倒了,并要求赔偿自己。看到这个场景,很多学生都傻眼了。于是,笔者让学生对这一事件展开讨论。经过大家的讨论,再加上笔者在一旁的引导,学生一致得出结论:要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殊不知老人这样做会对善良的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假如这名老人能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话,那么她肯定不会做出这样违反道德的事情。
二、活动应该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全员参与
活动教学的宗旨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不应该只是为了摆摆样子。这一点笔者的体会非常深刻。
例如,在执教《我爱我家》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与班里几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了课堂表演。笔者扮演家长,做出各种事情来为难孩子,看他们如何表现。课堂表演非常成功,也因此激发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但是,这样的活动也引起了部分学生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不应该只让几个同学参加,既然是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他们也有参与活动的权利。听到这种说法,笔者愕然了。是啊,每个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于是笔者临时改变课堂教学安排,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自由组合完成之后,笔者要求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扮演家长,然后为难其他学生。而学生的表演也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原本笔者是安排一名学生做家长的,而有的小组中居然出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很多家长,他们轮流出题为难“孩子”。活动一时间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深刻地体验到家的温暖,加深了对家热爱。
这次的课堂教学让笔者受益良多。笔者充分认识到活动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小范围内开展,应该积极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也是活动教学法实施的初衷。只有全员参与,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活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室
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实施活动教学法的时候会把活动局限于教室。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控制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范围之内。事实上,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并不反对。但此同时,笔者认为活动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室,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室外活动。两者兼顾,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是一件好事。
例如,在执教《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体验和了解,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走向社会,调查消费者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状况。得知要进行这样的活动,学生个个都显得非常兴奋。他们有的在小区进行调查,有的在菜市场进行调查,有的在超市进行调查……而调查的统计结果也让学生大吃一惊。原来仅仅有2.1%的人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过自己的合法消费权益。这个数字的出现让学生感慨颇深,他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社会人群的普法意识,使他们能自觉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这样的活动体验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因此,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室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生活的体验。
总而言之,活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具体运用的时候费时费力,但是起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希望广大的一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从本文得到启示,有效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践行活动教学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