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普遍偏低,古典诗歌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本文根据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强化教师的主体作用、培养教师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当代思想观念解读古代诗歌作品三方面阐述自己对古诗教学的有效做法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策略
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语文教育界大力呼吁高中的诗歌教学需要改革,要回归诗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古典诗歌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面仍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1]。
一、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囿于教参或前人权威的解读,不能深入解读文本。现代高中语文教学除了继承传统教学以背诵、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注重对诗歌深层意蕴的解读与学生诗歌鉴赏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水平。而现今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业余时间内很少阅读、研究诗歌。很多教师的诗歌理论水平不高,对诗歌的审美观念与方法已经很陈旧,大多还是大学时代积累的有关诗歌鉴赏方面的资料。因此就完全依赖教参,缺乏自己对诗歌独特的理解。
2、知识的传授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和体验。古诗的语言和现代的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常常是老师不厌其烦的串讲词义、句意、写作手法、写作特点、表达的情感等。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学生的课本上看到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笔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古代优秀作品这样写道:“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重視学生的亲身感悟是很重要的[2]。
3、高中生对鉴赏古代诗歌兴趣不高,缺乏对祖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现在的高中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不大,许多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即使阅读,类别也基本是小说、杂志等。在笔者抽样调查的220名高中学生中,仅有5%左右的学生表示喜欢古代诗歌,而多数学生对于诗歌缺乏最基本的鉴赏力,能准确吟诵的只有19.5%,了解古代诗歌修辞的只有12.6%,8.7%学生对学过诗歌的涵义完全理解,能背诵50-100首古代诗歌的学生仅为14.5%。面对诗歌,大多数学生都倍感困惑,许多学生对鉴赏诗歌毫无兴趣甚至敬而远之,把理解诗歌作为难以逾越的鸿沟。高中生的诗歌鉴赏应试能力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生对古代诗歌缺乏应有的兴趣。
二、改进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
1、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化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比之长期无视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灌输的容器,是一大进步。但是,当前的问题也很明显,离开了教师的主体的真正强化,把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地强化,已经导致学生主体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泛滥。因此,教师的主体性,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可回避的。对于古代诗歌鉴赏这部分内容来说,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审美意识和观念上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在学养上,教师和学生不平等是客观存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其主体居于优势地位,学生主体居于相对弱势,正是对话有必要的前提。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组织者可以把任务留给他人,而教师上课时必须对文本的一切细节成竹在胸。教师的定向而开放的诱导,是学生独立探索的前提。教师只有经历过学生即将经历的艰险,才有条件因势利导,避免对话在表面上滑行。当学生陷入困惑,钻进牛角尖,教师要能绕开无谓的争端,推动学生在思考层次上深化[3]。
2、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浇灌者和看护者,也是教学活动中参与对话的对象中的一员。教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需要起到向导作用。也正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文学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专业功底上。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是个鉴赏者,更是一个批评家。语文老师在讲解教科书内容时,常常表明个人的文学见解,其论述的越深刻、讲解的思绪越清晰,这对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和诗歌的学习非常有益。”所以,古诗的学习,首先要有文学修养良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诗歌的教导者。因此,作为诗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有良好的古诗方面的修养和独立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当代思想观念解读古代诗歌作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古诗教学正应如此,唯有做到传统与现代思想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吸收、继承我国古代光辉的思想。由于年代久远,背景不同,主流思想不同,人生的阅历不同等原因,有一些在当时是合理的思想,放在当下就未必正确,这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分辨,去选择。如李白的诗歌就会流露出远游求仙或及时行乐的复杂心态,如何理解古人的这种心态?到底要不要模仿古人?这都需要老师跟学生探讨,引导学生认识,答案可以不求统一,但必须正面,健康,符合现实的情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做法也应不同,而不是对古人简单的模仿。因此诸如此类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交给学生做简单的谈论,又或者只是简单的“行”或“不行”,更不能对学生的回答都只做皆大欢喜的“好”“很好”的评价。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以批判的目光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教会学生思考、提取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悟”出古诗中的精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自然也提高了我们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z2):10-12.
[2] 王立军.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策略
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语文教育界大力呼吁高中的诗歌教学需要改革,要回归诗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古典诗歌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面仍然表现得不尽如人意[1]。
一、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囿于教参或前人权威的解读,不能深入解读文本。现代高中语文教学除了继承传统教学以背诵、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注重对诗歌深层意蕴的解读与学生诗歌鉴赏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文学素养和诗歌理论水平。而现今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业余时间内很少阅读、研究诗歌。很多教师的诗歌理论水平不高,对诗歌的审美观念与方法已经很陈旧,大多还是大学时代积累的有关诗歌鉴赏方面的资料。因此就完全依赖教参,缺乏自己对诗歌独特的理解。
2、知识的传授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和体验。古诗的语言和现代的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常常是老师不厌其烦的串讲词义、句意、写作手法、写作特点、表达的情感等。学生自读感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学生的课本上看到干巴巴又千篇一律的笔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古代优秀作品这样写道:“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重視学生的亲身感悟是很重要的[2]。
3、高中生对鉴赏古代诗歌兴趣不高,缺乏对祖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现在的高中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不大,许多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即使阅读,类别也基本是小说、杂志等。在笔者抽样调查的220名高中学生中,仅有5%左右的学生表示喜欢古代诗歌,而多数学生对于诗歌缺乏最基本的鉴赏力,能准确吟诵的只有19.5%,了解古代诗歌修辞的只有12.6%,8.7%学生对学过诗歌的涵义完全理解,能背诵50-100首古代诗歌的学生仅为14.5%。面对诗歌,大多数学生都倍感困惑,许多学生对鉴赏诗歌毫无兴趣甚至敬而远之,把理解诗歌作为难以逾越的鸿沟。高中生的诗歌鉴赏应试能力也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生对古代诗歌缺乏应有的兴趣。
二、改进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
1、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强化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比之长期无视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灌输的容器,是一大进步。但是,当前的问题也很明显,离开了教师的主体的真正强化,把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地强化,已经导致学生主体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的泛滥。因此,教师的主体性,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不可回避的。对于古代诗歌鉴赏这部分内容来说,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审美意识和观念上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在学养上,教师和学生不平等是客观存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其主体居于优势地位,学生主体居于相对弱势,正是对话有必要的前提。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组织者可以把任务留给他人,而教师上课时必须对文本的一切细节成竹在胸。教师的定向而开放的诱导,是学生独立探索的前提。教师只有经历过学生即将经历的艰险,才有条件因势利导,避免对话在表面上滑行。当学生陷入困惑,钻进牛角尖,教师要能绕开无谓的争端,推动学生在思考层次上深化[3]。
2、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浇灌者和看护者,也是教学活动中参与对话的对象中的一员。教师是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需要起到向导作用。也正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文学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培养,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专业功底上。
“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是个鉴赏者,更是一个批评家。语文老师在讲解教科书内容时,常常表明个人的文学见解,其论述的越深刻、讲解的思绪越清晰,这对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和诗歌的学习非常有益。”所以,古诗的学习,首先要有文学修养良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诗歌的教导者。因此,作为诗歌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有良好的古诗方面的修养和独立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当代思想观念解读古代诗歌作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古诗教学正应如此,唯有做到传统与现代思想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吸收、继承我国古代光辉的思想。由于年代久远,背景不同,主流思想不同,人生的阅历不同等原因,有一些在当时是合理的思想,放在当下就未必正确,这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分辨,去选择。如李白的诗歌就会流露出远游求仙或及时行乐的复杂心态,如何理解古人的这种心态?到底要不要模仿古人?这都需要老师跟学生探讨,引导学生认识,答案可以不求统一,但必须正面,健康,符合现实的情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做法也应不同,而不是对古人简单的模仿。因此诸如此类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交给学生做简单的谈论,又或者只是简单的“行”或“不行”,更不能对学生的回答都只做皆大欢喜的“好”“很好”的评价。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以批判的目光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教会学生思考、提取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悟”出古诗中的精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自然也提高了我们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吴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z2):10-12.
[2] 王立军.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孙绍振.批判与探寻: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