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改自主学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老师习作教学的流程是:出题(出示习作内容)——讲解(习作指导)——学生习作——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习作。一般学生的作文课是这么上的:听老师指导——思考、交流、讨论——习作——听老师评讲——修改作文。一直以来,我和我的学生都是这样上作文课的。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能切身体会到,作文占去了教师好多的时间,改标点、圈别字、画病句、点优美词句、写眉批总批……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标点还是不会正确使用,别字还是那个别字。教师的投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当前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重批改轻修改的普遍现状,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我们尝试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的流程是:出题(出示习作内容)——讲解(习作指导)——学生习作——初批草稿——重点讲评——学生二次习作——作后评讲——学生修改习作。它突出及时反馈,注重评讲后的修改,即让学生进行第二次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等。”要使学生自主作文,其中保持其写作的积极性是前提。况且,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或对作文的批改不应是整个作文教学最后一道工序,而应是学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为学生二次作文重新地更好地写作服务。
  一、示范评价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语文教学最终目, 是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二次作文”教学淡作前指导,重作后讲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习作的讲评明白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为自我修改打好基础。但是对于作文刚刚起步的中年级来说,要教给学生方法,使之有章可循,这一点很重要。因此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教师的示范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讲评中,我先将学生所写作文中可改性较强的范例打在投影上,或是干脆把作文通过投影仪投射出来,利用讲评时间,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在修改方法上,可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先检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卷面是否整洁、内容是否具体、有无真情实感、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条理。学生掌握方法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用各种批改符号,在作文边的空白处作眉批、旁批。在整个示范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学生共同修改文章。
  教师示范修改,让学生对修改过程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学生了解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修改习作原来一点也不难。
  二、二次评价
  新课程强调的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对作文的评价不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习作水平下判断,更重要的是找出习作存在的问题,给学生反馈的信息,使他们在修改中提高,并养成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二次作文”就是改变过去一次性评定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获得第一次习作评定后可以通过一次或几次的修改获得进一步成功,经过认真修改,得到更好的成绩,可以运用等地制、星级制、百分制等,批改也以鼓励为主,圈点好词佳句等,特别是对写作态度的高度评价,可以培养了学生追求成功的心理和良好的修改习惯。
  当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二次”只是一个虚指,达标才是实质。在评价中,有的学生第一次已经达标了甚至已经高标准达到要求,可以不再“二次”,有的学生“二次”仍然没有达标的,就要进行三次、四次……尽力使其达标。
  三、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指出:“能不能把古老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沉重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二次作文”就是深刻领会了叶老的作文教学思想,重批轻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修改方法和技能以后,就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第一读者应该是他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中年级,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语言是否存在问题(字、词、句、标点、段落、层次等);尚未考虑到审题、立意、构思 、选材等问题。但是通过教师在班级同学作文共性问题的讲评后,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在修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做出鼓励和点拨引导。
  四、学生互评
  俗话说“当局者迷”,有时学生还沉浸在习作兴奋之中,加上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很难找出自己习作的不足。而学生作文,往往只把老师当做惟一“读者”,老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来批改,也只能择其要点而批,面面俱到。通过互评互改,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足,取长补短,促进自身发展。优等生完全可以做“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和帮助;中等生既可以从优等生那里有所学,也能对后进生提供必要“援助”,既利已,又利人,学困生可以从人家习作中,获得启迪,并通过互改得到大家帮助和鼓励。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可以这样做:作文收上来之后,老师将好、中、差的作文各选三到五篇,张贴到教室后面。让学生自行评阅,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评语,可以是对文中一个词、一个句子及至一段话的精彩点评,可以是鼓励性的评价,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完后签上自己的姓名。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提高学生改作文的积极性,在为别人修改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受益匪浅,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使学生的作文越做越快、越写越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不是“就题论题”,而是能够以点带面,由一道题目引出多个知识点,上下联系,前后贯通,从而牵一发动全身,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今天在讲评练习题时,我也有了这样深切的体会。   题目是这样的:“判断:约等于9万的数有10个。”批改时,大部分学生判断为“错误”,当我问这句话为什么错时,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有9个。看来,尽管结果正确,但真正弄懂这一道题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等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等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数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随学而导”,无论是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还是学习方法指导的见缝插针、随时渗透,都必须走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一、为何走近学生思维     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学生的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引导学生学好、会学,必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走近学生思维。如果教师无法了解
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热爱学生,爱满天下即“师爱”也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师魂”,这是陶行知在教师对待学生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爱满天下”这个“爱”字是作为一名老师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和人生目标。但让师爱溢满天下,首先必须学会赏识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深知陶行知“爱满天下”这四个字的份量,也深刻体会到学会“赏识学生”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性游戏作为一种实践的纽带,在教师实施指导的过程中,应加强师幼双方的互动,教师在游戏中的“教做合一”与幼儿的“学做合一”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一、在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中,教师的“做”唯先,“教”为辅  在科学探究性游戏指导中从教师的层面来说不摒弃教师的作用,但要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元素。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学生识字不多,对词语的理解尤显乏力,如何因“词”施教,巧妙点拨,让孩子们学得轻松,记得深刻呢?下面,我就二年级的《孔繁森》一文,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联系生活理解  如果仅仅告诉学生,“抚养”就是养育的意思,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就太生硬,太肤浅,为了让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好、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
一、体验教育中“创意”活动的基点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创意”是在了解少年儿童基础上的创新,为了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开展活动,这就是……(?),那就需要以学年为阶段的调查与思考,近期,我们做了各种方式的调查问卷,访问人数近2000人,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现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不知道“报得三春晖”的道理。有68%的学生不知道
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多元、价值多元、评价多元的情况下,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缺失,出现了信仰危机,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信仰教育,是个新的挑战和话题。只有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