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促使人们在关注提升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仍面临着难以攻克的重要难题,这就要求教师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探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工具性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训练功效。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将新课改内容、社会科技和数学教材三者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并延伸其特有价值,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这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构建生本课堂,增强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当下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从而构建生本课堂。在学生主观意愿的推动下,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与数学接触的过程中产生全新的认知。
  例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既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课前预习内容,引导学生提出直线与圆相离、相切和相交的位置关系。“这三种位置关系分别有几个交点”,笔者借助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这时,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使用长木棍代表直线。在木棍与圆相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直线和圆“没有交点”;木棍平移,与圆相切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直线与圆“有一个交点”;木棍继续平移,与圆相交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笔者对这名学生的“讲课”行为提出表扬,其能够将平面内容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新了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将课堂让渡给学生,借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创新教学,从而培养了学生主体的创新意识。
  二、 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创建灵活多样的数学课堂,在学生踊跃参与的课堂学习中,化数学抽象为具体,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例如,中心对称是旋转章节的重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挑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笔者首先借助对轴对称、轴对称性质和旋转内容的复习,降低学生对本节课的距离。接下来,笔者使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具有中心对称关系的
  △ABC和△AB′C′。在视觉刺激下,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位置关系”,笔者提出问题,学生发现这两三角形“不具有轴对称关系”且找不出其他关系。随即,笔者利用多媒体功能,将△ABC围绕点A旋转180°,学生发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学生通过对△ABC旋转过程的回顾提出,两个三角形关于点A旋转180°,点B与点B′相对应,点C与点C′相对应。基于学生的总结,笔者提出“中心对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心对称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几何内容适当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对几何变换过程的观察,间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结合生活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對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内在解释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应用知识。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且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为培养学生应用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羽毛球设计如下试题。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准备举办羽毛球比赛,共22场,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若本班想赢得比赛,至少获得40分,则输、赢各多少场?学生结合前一节内容,设赢x场,输y场,列出算式x y=22,2x y=40。最后,学生利用消元法,求得赢18场,输4场。笔者结合学生的求解过程,对学生进行表扬。试题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试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有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思考与研究中,从而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晔.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69 171.
  [2]王芳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60-61.
  作者简介:付海英,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镇原县中原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关键就在其初级教育阶段,这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十分一致,然而,着重培育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初级教育阶段的重要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妥善处理核心问题,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以实际教育出发,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启迪学生,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特征性表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致盲性眼病。DR的病理基础
摘 要:应用差异教育理念于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有助于教师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促进各个层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进行展开探讨和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差异教育理念  一、 引言  随著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使初中数学学科在教学设计工作中面
摘 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分数占据高考总体分值的较大比重,也正是这个原因,部分数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在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理论成绩的提升,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对教学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教学改革  数学学科贯穿于
摘 要:互动教学法是一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同时为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而被应用于现代课堂当中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本文择取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在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法的几种不同应用形式,对其具体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作如下总结。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所谓互动教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是对传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对此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深度研究分析现阶段高中数学课程实际情况,探索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构建的有效方法,以期给广大教学工作者带来借鉴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 引言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所以教师在课程讲解期间常常会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切围绕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提升。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培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探究精神和钻研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小学生具有注意力低下、学习能力不强的状况。并且大部分小学生极易出现厌学、倦学的消极学习心理,常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督促学习。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形成“抢着学,争着学,主动学”的学习局面呢?本文结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在高中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具有越来越高的重视。因此,探究性的学习,就成了引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与探究的内容。在探究性学习的进行过程中,学生能够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掌握,与此同时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自我的理解与自我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基于此,本文对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结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巨大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就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小组成员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有利于全组人员学习水平的提升,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