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歌剧艺术活动的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本文立足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从人文音乐学、文化传播学、社会学领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将西方古典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歌剧艺术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结合积淀的“侨乡”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侨乡;歌剧;艺术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獻标识码】A
  “内为之城,外为之廊,中日为市”。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全球性的“城市时代”,以城市文化建设为核心竞争力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现代城市繁荣的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既有赖于城市的文化积累,更需要政府不拘一格的视野和懂得发掘的慧眼。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重要的动力之一,顺应时代发展、有活力、有创新的城市音乐文化活动将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
  一、歌剧艺术活动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歌剧的综合性
  在所有的音乐门类中,歌剧是综合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从感官角度看,它是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从形式角度看,它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美等的艺术表现总和;从人文角度看,它是人类文化活动、文化思潮的风向标。
  狄德罗说过:“好的歌剧是艺术中最好的东西……”歌剧具有高度综合的戏剧性、音乐性和审美性。歌剧艺术活动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气息也是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体现。
  (二)歌剧的象征性
  20世纪以来,歌剧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文化繁荣发展的象征。以上海为例,2000年11月在上海体育场隆重上演世界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这次尝试取得巨大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流的文化实力和艺术水准;以广州为例,2010年广州大剧院落成,从开幕歌剧《图兰朵》到美国大都会、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和立陶宛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蝴蝶夫人》,仅用两年的时间让西洋歌剧植根于广州。2018年,原创歌剧《马可·罗波》盛大开演;2019年,广州艺术节四部歌剧连环上演,歌剧艺术作为广州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以国际水平的高姿态融入大湾区文化建设。
  歌剧艺术,成功填补了高端文化场所的空缺,为繁荣文化艺术的碰撞、交融、交相辉映提供文化场地。
  二、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现状及问题
  江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在开拓进取的岭南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华侨文化共同影响下,江门五邑大地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文化名人,如思想家、中国歌剧拓荒者——梁启超、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戴爱莲、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全球闻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歌剧中心首位中国学生、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位签约中国歌唱家——邓韵,他们在推动中国艺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概况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在广府文化、港台文化、华侨文化多重的冲击下,江门文艺活动主要为地方曲艺(粤剧、相声)、地方民歌(咸水歌、开平民歌)、群众艺术、私活局等。歌剧艺术活动的开展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自2000年以来,江门市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化馆组建江门乐团、组织新年音乐会,歌剧咏叹调才逐渐被江门观众所认识。2016年江门演艺中心落成,越来越多的剧目在此上演,江门市民逐渐接受歌剧艺术形式。笔者根据现状对江门演艺中心商演进行统计,对江门市市民(社区、学生)对歌剧艺术的喜爱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出200份,收回192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江门市歌剧艺术传播现状分析
  1.阳春白雪,不接地气
  2016年至2018年,江门演艺中心演出场次合计199次,上座率前四位分别是戏剧、话剧、室内乐和舞剧,从数据分析上看,观众对“剧”是喜爱的,特别是戏剧。而上座率最低的是歌剧为38%。结合表二分析,有90%的人士不清楚歌剧。经回访,受访人认为歌剧会联想到听不懂的唱词,遥不可及的表演艺术家、富丽堂皇的歌剧院、高价位的消费,仿佛歌剧是一种只能在音乐厅或歌剧院欣赏的高雅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根据回访内容分析,观众不是不喜欢歌剧,而是主观认识不足导致歌剧的观众和市场基础很薄弱。
  2.传播力度不足,受众面狭窄
  根据江门演艺中心的票房显示,2018年上演的4部民族歌剧上座率仅38%,购票者多为教师、专业学生、公务员等。数据表明,歌剧艺术的传播力度是不够的,群众的参与度更是缺乏。
  江门市文根深厚、观众对高雅艺术热情高涨,但是由于起步晚、了解少导致受众不多的现状。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政府牵头、本土艺术工作者出谋划策,全面推动城市歌剧活动建设势在必行。
  三、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政策支持
  自“十九大”以来,中央对粤港澳互联互通紧密联系协同发展高度重视。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智者顺时而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
  在此背景下,江门以本土歌剧搭建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活跃文化艺术活动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共存等综合性优势,进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与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二)地域先机
  江门地处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东联广佛都市圈和深港澳经济圈,是珠三角进入粤西的必经之地。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建设,江门占据着大湾区有利的地域优势。江门市委宣传部整合地域、侨资、侨智等优势,以歌剧艺术为抓手,大力推进文化艺术建设。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形象为载体,通过歌剧艺术活动提升城市艺术水准与知名度,吸收和培养艺术人才,丰富充实本土文化的内涵与多样性。通过常态化、近距离、高规格的歌剧艺术活动,带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热爱歌剧文化艺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人才资源充实
  总书记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江门市建立人才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汇聚江门,江门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登记中显示,江门市拥有一批毕业于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或在美、德知名音乐学府留洋归来的高素质演唱、指挥、创作、演奏等专业人才,他们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雄厚的创作实力和丰富的舞台经验。
  四、江门市歌剧艺术发展的策略构建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是混合型新文化艺术,能够融合世界文化语言和世界艺术影响力,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语言。以歌剧活动为载体,更大程度地挖掘中西合作、国际交流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开发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文化聚合力和文化创造力。
  (一)找准定位,获取支持
  在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文联的支持下,江门音乐家协会组建了广东省首个歌剧学会——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包括毕业于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在美、德国留洋归的来高素质的侨乡歌唱家、钢琴家(艺术指导)、指挥、作曲、乐团首席等一批高素质艺术人才。以“搭平台、推人才、创优品、出成果”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住“侨”这个关键符号,结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开平碉楼·歌剧主题音乐会”“江门——古井歌剧工作坊”“华侨博物馆·海外华人(五邑籍)歌剧名人访谈录”等特色文化活动,让侨乡歌剧活动更具影响力,为繁荣和发展江门市歌剧表演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城市歌剧活动的创建不仅是艺术行为,更有高远的历史使命。“侨”文化作为江门市的特色文化,离不开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本土文艺工作者应以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建设、引领文化风尚、服务社会民众为指导思想开展各项活动。
  (二)艺术惠民,精准传播
  文艺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文艺发展的成果要由大众来分享。不论是高雅艺术还是平民文化,不论是传统经典还是先锋探索,任何艺术都要找到自己的知音。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岁月如歌·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中国歌剧音乐会、人间四月天《诗·歌》声乐艺术沙龙等音乐会,让更多渴望了解高雅艺术的市民面对面认识美声和歌剧,通过导赏现场讲解消除观众对歌剧等高雅艺术的距离感。
  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还将举办歌剧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机关、歌剧艺术工作坊等惠民活动,组织江门歌剧社,整合合唱、室內乐乐团、交响乐团、舞蹈、音乐等各类优秀人才开展歌剧艺术活动。让大众不仅是歌剧艺术活动的观赏者,更是走上舞台参与到歌剧艺术活动的表演者,为歌剧艺术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活力,对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位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不拘一格,创新形式
  不把艺术束之高阁、藏于深苑,而是要拆除藩篱,将其推至大众中去,为每个人创造体验、参与、享受艺术的机会。颠覆表演场所,赋予艺术表现更大的活力。如世界歌剧日艺术家们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万丽酒店的快闪,英国伦敦超市歌剧快闪,Opera North购物中心快闪,戴玉强、吕思清、幺红的北京火锅店快闪,歌剧《林徽因》苏州北站快闪等。传统的音乐厅、大剧院不再是歌剧表演的唯一选择。选择适合的季节、新奇的场所和空间,别出心裁的演绎方式,使观众对艺术产生新鲜感,引发审美趣味的变化,从而在好奇心的引导下重燃对艺术的激情,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同时也是歌剧艺术活动进行市场拓展的积极举措。
  江门市音乐家协会歌剧艺术专业委员会将会结合重大节日节点,如国庆七十周年、春节、中秋等,结合本土重大活动,如中国侨乡旅游节、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大型活动组织歌剧快闪,让歌剧活动丰富城市文化,让世界认识侨乡江门。
  (四)联系国际,融入湾区
  整合资源,联络国际,对接国际,“请进来,走出去”。制定歌剧演员培养计划,邀请国内国际歌剧艺术表演家开展大师班、歌剧训练营,为本市歌剧艺术发展问诊把脉,传经送宝。一方面满足本土演员的培养,另一方面满足周边城市(珠三角、大湾区九城)歌剧艺术爱好者参与,从而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和吸引力,文化资源得到共享,起到辐射和带动效应。
  第二步充分利用“侨”资源,“走出去”。对外联系组织参与国际歌剧训练营、大师班;挑选优秀的本土歌剧演员参与,满足本土演员培养更促进与海外的联系与交流。与国外机构开展项目交流、教育、演出立体化合作,为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打造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五、结语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艺术工作者努力奋斗的动力。江门市歌剧艺术活动的建设,坚持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立足于侨乡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艺术工作者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创新的文化方案。侨乡歌剧艺术活动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推动了城市多元发展,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对相关区域内文化也起到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侨乡歌剧艺术形式的打造,提升了市民的艺术素养,增强了市民文化归属感,培育了文化市场,推动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拉动了社会经济效益。
  愿歌剧艺术之花盛开侨乡,绽放粤港澳大湾区。
  参考文献:
  [1]邓一江.从国家大剧院的发展之道看中国歌剧发展现状[J].歌剧,2014(6).
  [2]练文广.广州歌剧院项目可行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 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2).
  作者简介:张瑞(1978-),女,湖北蕲春人,本科,现就职于广东省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音乐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歌剧艺术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取得良好成效。随着博物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将已有的数字化成果进行有效应用,成为博物馆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伪满皇宫博物院三维藏品展示系统的技术实现、场景应用进行分析,为博物馆数字化成果的展示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在线展示;伪满皇宫博
【摘要】存世的地面建筑与地下建筑是墓葬礼仪的物化形态,时人使用艺术化的语言和形式来表饰这个空间:以现实为粉本进行或夸张或压缩或反叛的摹写,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二手现实”。中国古代墓葬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是动态的,随时呈现出跟时代气息相符的新的艺术形式——镜像艺术。“复古”是一种基于模本的再创造行为,镜像艺术是这类复古行为的表征之一。  【关键词】“二手现实”;镜像艺术;“复古”  【中图分类号】
我所理解的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和听觉艺术也有内在相通之处,如音乐讲究节奏与旋律,而书家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找这样的感觉。如果他在写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将节奏与旋律融入进来,我认为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比较机械呆板,给人拼凑之感。因为旋律犹如一种独特的生命,将之灌注于作品,会使得作品整一而富有气韵。  书法与音乐不是简单的图像节奏与音频节律的对应,而是一种意象的契合,是对情感的表现,不是再现。对于
【摘要】赣南采茶戏孕育于人杰地灵的赣南地区,烙印上客家劳动人民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小写的人”和“大写的人”的辩证统一,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乐观自由的自然天性,在对“人”体认的过程中呈现着人文色彩。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人文色彩;九龙山摘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盛况于清人陈文瑞《南安竹枝词》:“谣哇小唱数营前,裘扮风流美少年。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国粹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的精妙之处在于集文字的形式和内涵于一体,并通过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风格等要素体现笔画线条的变化无穷,创造出富有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意态与人文哲理,成为中国传统审美观的独特表达。书法家韩之泳先生创立的“老藤书”风,因其书法笔体和字形好似老枯的藤条而得名。“老藤书”开创了行草的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其书风开合连络、雄健贯
【摘要】炕围画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一种美术绘画工艺。其中,山西省原平市炕围画艺术水平最高。本文从原平炕围画的简介、传承人、历史渊源、发展保护等角度来探讨原平炕围画艺术。  【关键词】炕围画;原平市;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原平,一个山西省中北部的城市,除了境内以外,听说它的人也并不多,城市因“原隰宽平”而得名。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古老文明,堪为一方胜地。在这里,积淀非
【摘要】本文以吴歌为例,从体系、政策、资金、基地等方面总结了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成功做法,并分析了在传承模式、传播方式、非遗本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健全模式、丰富宣传、生产性保护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吴歌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世代传承的活的精神财富。然而在
【摘要】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师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铜仁幼专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在艺术的范畴中
【摘要】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后,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于碧色寨务工,碧色寨的民居就在那时建盖。碧色寨北正街大多为一到两层、以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的石木結构筒板瓦硬山顶民居。本文对碧色寨民居的修缮原则做了简要分析并强调修缮的过程监管和修缮过程中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保存好修缮数据资料的一些实用方法。  【关键词】碧色寨民居;民居修缮;风貌保护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都追求意境,也就是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相关的意境。意境,是一个很抽象的词,受到不同的文化的影响和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对意境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意境是一种人们可以感受到的美,但是却无法准确地用言语将这种美表达出来。有无意境美是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意境美的作品,自然是好的作品。  【关键词】古典诗词;蕴含;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