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法 突破难点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刚入学儿童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识字也不多,有些词语难于理解,对应用题的基础知识还一无所知,因此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笔者经过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抓关键,指导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应用题是用文字(或图代替文字)来表达一件事物的。这些文字构成相互联系的一些概念,反映事物的数量关系。学生只有在建立清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抓好应题教学的关键,教师应用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弄清数学概念,
  (1)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如建立“多”、“少”、“同样多”、“加”、“减”等概念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钮扣、铅笔等实物,搞清以谁为标准,谁与谁比,怎样变化是增加或减少,从而形成清晰的概念。
  (2)让学生学会用画画的方法理解有关概念,既直观又方便。例如,讲加、减、增加、减少等概念时,把课本上的燕子图用粉笔先在黑板上画“树上有一只燕子”的图,再画上又飞来的一只,学生清楚地看出燕子只数由“1”到“2”,这就是比原来“增加”了;算树上现在有几只,就是把原来的1只和又飞来的1只合并起来,这就是“加”。讲了以上例子后,启发学生再遇到类似概念可通过画一面来理解这些概念。
  (3)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概念,例如:二册课本中的例题“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可教学生边读题边画线段,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花有8朵,再画另一条短线段表示黄花的朵数,两条线段左这对齐,短线段右边清晰地显示出“比红花少3朵”,这样学生能形象地看出“比红花少3朵”是什么意思,从而建立起“比……少”的概念,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遇到“比……多”“相差”“一部分”等概念时就能运用这种方法理解。
  
  三、低起点,教给学生口述应用题的方法
  
  一年级应用题教学应从口述应用题开始,它与计算同时起步。只有抓好这个好点,才能使表图式和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教学顺利进行。
  (1)结合认数、计算、概念教学的同时进行口述应用题的训练。数的认识、计算、概念教学都是由叙述图意来完成的,而叙述图意的过程,加上一个问句,即是口述应用题。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学认数、计算、概念让学生叙述图意时,学生会不自觉地加上一个问句。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诱导学生把图意叙述完整,为应用题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纯图式应用题的口述教学,可先教学生看懂图意,明白图中的圆圈、大括号、虚线圈表示什么意思,再教学生叙述。
  (3)半图半文式应用题的口述教学,要教学生把图和文结合起来,看做一整体进行口述。
  指导学生学会口述应用题,可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算式的意义。
  
  三、低坡度,指导学生学会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表示数量关系的题目。一年级学生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理解题意与数量关系有一定困难。所以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加强对比,另一方面要通过操作和图解来帮助学生分析应用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运算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如教学求两数相关多少的应用题,应重视通过准备题摆△和○的操作,巩固同样多、比一个数多几的概念,使学生对在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中较大的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建立起清晰的表象,为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算理加深了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结合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让学生讨论:①题中要求的问题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②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白兔的只数由哪两部分组成?③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应该怎样算?由于有了准备题的基础,就容易理解白兔的只数多,白兔的只数可分成两部分,而且理解到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经常进行这样的操作训练,学生就掌握了利用操作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以后再遇到类似需操作的题(如二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平均分、包含分应用题都需要加强操作),学生就能运用学到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帮助自己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抓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分析数量关系。在一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中,就要始终突出这一重点。一年级教材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仅限于“总数与部分数”、“大数、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份数与总数”这三种。前两种用加减法计算,第三种用乘法计算。应用题教学中,就要结合具体题目内容,分析告诉了什么数量、求什么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逐步便学生掌握上述三组数量关系。例如,通过大量的直观教学。学生建立了“总数”、“部分数”的概念之后,遇到求剩余的问题,使他们知道这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懂得“总数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的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可以通过各种单项练习来进行,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理解,如根据条件选择问题、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补充问题、补充条件,改编应用题,都是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五、抓时机,指导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在学生学习完纯图式应用题和半图半文式应用题,教学纯文字应用题时,要抓住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应用题结构的时机,逐步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分析解答应用题。先指导他们读题,接着引导分析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什么、怎样列式,这样经常训练,可以逐步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最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就为以后的应用题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学应用题才能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多年来的学法指导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法与学法是一对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只有在教的基础上同时指导学生怎样学,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班数学通过学法指导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每次考试平均分在95分以上。我想这与进行正确有效的学法指导是大有关联的。
其他文献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探究性学习赋予了教师更为丰富的角色内涵:教师是课程的学习研究者、开发创设者、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参与合作者和健康人格的赏识者、铸造者,所以教师应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积
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只重视写后的评价,而忽略了写前对学生思路的拓展训练,这实际上是忽略了学生作文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怎么能叫他们写出奇特而精致的美文。  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我认为教师与其自己在批改上耗费大量力气,不如具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锤炼教学用语,努力开掘语言的魅力。避免课堂教学乏味、语言繁冗啰嗦的情况,从而能够给学生有意思、有内容、有意义的语文课。  【关键词】生活语言 幽默语言 评价语言 身体语言 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项大工程,做这个工程必须事先准备好、设计好,否则必然会影响到这个工程的效果。在这个准备设计中,教师语言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好的课堂语言,那么课就有可能成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语文基础教育中的阅读问题高度关注,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信息筛选和有效掌握信息能力,尤其是通过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学生智能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方法 知识迁移 阅读创新 能力培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起阅读这个话题,其实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语文教
[摘要]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们一定能用自己的慧眼在生活中去寻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关键词]欣赏;创造;情感    新课程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
【摘 要】本文对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旨在推动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趣味性 激励性 动起来 活起来    一、让学生“动”,让课堂“活”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陶行知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61-01  摘要:高考生物知识点多而繁琐,学生难以理解掌握。顺口溜简明扼要、朗朗上口,易记易理解,概括性又强。将顺口溜应用于教学,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将这些顺口溜搜集汇编整理编辑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顺口溜 理解
【摘 要】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从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等方面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教育思想 多媒体 信息资源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
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已实施四年,作为一种全新高考方案,已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新高考方案的亮点是:“三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而作为学业水平测试从2009年已从原来的六门达A高考加10分改变为四门必修一门达A加1分,四门达A加5分。正因如此,小高考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作为小高考中物理学科,有不少学生复习时感到无所适从。下面谈谈物理小高考的复习应对策略。  一、认真研究小高考考试说明  江苏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往教师凭借一张卡片来让学生死读硬记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从兴趣入手,广开渠道,加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规律,体验识字乐趣。  【关键词】培养兴趣;形成习惯;夯实基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