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就直截了当地把养成良好习惯提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来加以强调,可见其意义特别重要。
  大家都知道,有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重要基础,只要注重教育的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在于习惯的好坏。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
  俗话说:“桑树条子从小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早抓起,不能等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生必须懂得尊老爱幼、《弟子规》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再如,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做事静心、有耐心,有头有尾地完成好一件事,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具有,形成后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相反,如果忽视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态度,习惯,以致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养成人的良好习惯负有特别重要责任,为此教师要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切实能动地做好这些工作,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他律逐渐转为自律。
  二、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当按照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得从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有始有终地认真完成作业等最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培养目标就应当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深化,如:上课除了专心听讲外,还要积极思考,发表意见;能自行主动钻研课文;在有始有终认真做作业的基础上,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类似这样,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一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序”,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学生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
  培养小学从克服不良习惯,必须引导他们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因为小学生既有很大的可塑性,又在以往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一些习惯 包括不良习惯。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要养成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要发言举手的好习惯,就得纠正他们上课中的随便插嘴的不良习惯,我经常采用动作指导行为——课堂上为了不影响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可用一些适当的动作作为提示。如发现个别学生发言不举手,随便插话,老师可向他摆摆手,然后做一个举手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自然明白老师叫他发言要举手了。用动作提示,既减少了与课程无关的语言,又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致于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常督促,反复训练,在帮助学生改掉某些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会使其相应地有头有尾 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向上进取意识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其向上进取意识,并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从养成一个最基本的好习惯到逐步养成许多的良好习惯,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我还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对于作业书写认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以及班级里的好人好事,我一发现就及时在班上进行宣传表扬,并利用班会时间给这些同学发放小红花,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指导学生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定能达到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可见“课外”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是学海心湖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进行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势必不能放任自流。应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还存在随意、无序、盲目、低效的现状,加大指导力度,以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地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创新意识。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时代,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使命。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也属创造性思维。重视创造思维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
【摘要】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指导《小狗包弟》的教学,从中体悟出,要让“少教多学”的课堂实现有序、高效、多维的教学目标,教师的“少教”并不是简单的任务量少教,而应更加精心地在教材的解读、过程的设计、课堂的指导上做足功课。  【关键词】少教多学切入点构建框架引导多写    梁惠王曾十分郁闷地询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摘要】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就必须用心付出。笔者在本文中将教育理解为一种心灵的艺术。它包括在教育上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用心。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相应的教育理论,重点论述如何使教育成为一种心灵的艺术,以及教育是一种心灵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爱心耐心细心用心    何谓教育?德国近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曾说:“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也就是说教育是一种艺术。在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校实施一年多了,反思前阶段的实施效果,我认为还只能说停留在"掺和"的层面。就拿历史教学来说老师仍是主体,一门心思地讲、不停地灌;学生专心地听,认真地记,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受众,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和脱节。如何变"掺和"为真正的参合才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合课堂教学
【摘要】传统教学体制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阅读量很小,加之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将考试成绩的提高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然而,名著阅读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让孩子们的心灵再次奔放。本文将对当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文字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正是
【摘要】本文论述了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电算化审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算化审计审计现状分析风险防范及对策  电算化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方式下的电子凭证、电子账薄、电子报表及适应电算化方式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制度审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计等。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由于在计算工具、存储介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己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