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就直截了当地把养成良好习惯提到教育本质的高度来加以强调,可见其意义特别重要。
大家都知道,有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重要基础,只要注重教育的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在于习惯的好坏。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
俗话说:“桑树条子从小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早抓起,不能等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生必须懂得尊老爱幼、《弟子规》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再如,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做事静心、有耐心,有头有尾地完成好一件事,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具有,形成后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相反,如果忽视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态度,习惯,以致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养成人的良好习惯负有特别重要责任,为此教师要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切实能动地做好这些工作,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他律逐渐转为自律。
二、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当按照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得从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有始有终地认真完成作业等最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培养目标就应当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深化,如:上课除了专心听讲外,还要积极思考,发表意见;能自行主动钻研课文;在有始有终认真做作业的基础上,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类似这样,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一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序”,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学生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
培养小学从克服不良习惯,必须引导他们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因为小学生既有很大的可塑性,又在以往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一些习惯 包括不良习惯。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要养成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要发言举手的好习惯,就得纠正他们上课中的随便插嘴的不良习惯,我经常采用动作指导行为——课堂上为了不影响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可用一些适当的动作作为提示。如发现个别学生发言不举手,随便插话,老师可向他摆摆手,然后做一个举手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自然明白老师叫他发言要举手了。用动作提示,既减少了与课程无关的语言,又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致于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常督促,反复训练,在帮助学生改掉某些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会使其相应地有头有尾 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向上进取意识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其向上进取意识,并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从养成一个最基本的好习惯到逐步养成许多的良好习惯,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我还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对于作业书写认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以及班级里的好人好事,我一发现就及时在班上进行宣传表扬,并利用班会时间给这些同学发放小红花,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指导学生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定能达到教育效果。
大家都知道,有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重要基础,只要注重教育的教师,都会在自己的工作中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上的差异不是很显著的,而决定他们学习成绩优劣的基本因素,往往在于习惯的好坏。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从小事抓起并持之以恒
俗话说:“桑树条子从小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早抓起,不能等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再去纠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因此要力争主动,并要有具体要求。例如学生必须懂得尊老爱幼、《弟子规》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再如,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做事静心、有耐心,有头有尾地完成好一件事,等等,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旦具有,形成后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相反,如果忽视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就会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态度,习惯,以致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养成人的良好习惯负有特别重要责任,为此教师要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切实能动地做好这些工作,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他律逐渐转为自律。
二、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当按照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比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起就得从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有始有终地认真完成作业等最基本方面进行规范和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培养目标就应当在低年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深化,如:上课除了专心听讲外,还要积极思考,发表意见;能自行主动钻研课文;在有始有终认真做作业的基础上,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类似这样,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一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序”,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学生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
培养小学从克服不良习惯,必须引导他们从克服不良习惯入手。因为小学生既有很大的可塑性,又在以往的发展中初步形成了一些习惯 包括不良习惯。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要养成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要发言举手的好习惯,就得纠正他们上课中的随便插嘴的不良习惯,我经常采用动作指导行为——课堂上为了不影响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可用一些适当的动作作为提示。如发现个别学生发言不举手,随便插话,老师可向他摆摆手,然后做一个举手的动作,这样学生就自然明白老师叫他发言要举手了。用动作提示,既减少了与课程无关的语言,又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不致于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在这过程中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经常督促,反复训练,在帮助学生改掉某些不良习惯的同时也就会使其相应地有头有尾 良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向上进取意识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最主要的是要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其向上进取意识,并引导学生善于积累,从养成一个最基本的好习惯到逐步养成许多的良好习惯,在行为习惯的训练中我还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对于作业书写认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以及班级里的好人好事,我一发现就及时在班上进行宣传表扬,并利用班会时间给这些同学发放小红花,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指导学生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定能达到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