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能够做好实验课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鍵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科学世界观,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良好品质的素质。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难以完成的。中学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基本操作实验,物理验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设计、改进性实验。为了能过做好实验可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缺少亲身经历和知识限制,对教材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授实验。因为单纯的讲授实验,便失去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吻合。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看说明书。弄清:①测量范围;②最小刻度;③零点位置及其调节方法;④使用方法;⑤注意事项。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实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的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电路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竞赛抢答器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很好。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太约束,又不能太放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实验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②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作业: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他仪器自选,如何测定标有3.8 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如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如在检查电路后,先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电学实验中,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滑动变阻器滑片滑至其中一端,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弛等。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重要过程。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组织好物理实验,获取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读写算2014年第29期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29期读写算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刘翠敏
  (山东省莘县古云镇中心初级中学252400)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各类数学问题的不同形态的信息,創造出知识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恰当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类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知识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有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而枯燥,因此数学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可让这一考虑水到渠成。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课时:可先利用Flash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样,知识便有了生命,知识就有了灵魂,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又怎么会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抽象难于理解呢?
  二、有助于直观、形象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信息技术的融入恰恰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采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动画、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制作一个课件,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明白了。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性,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课件,自由的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图形,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请求别人帮助,通过大量的课件演示继续进行学习,探索出图形上的点与旋转中心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实现了个体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是人类认识过程要遵循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它不再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例如,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关系的公式即勾股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演变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从等腰直角三角形至一般直角三角形的转化过程中,理解“两直角边的长的平方和与斜边的长的平方相等”,最后要求学生仿照图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整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观察、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五、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就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发散思维,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性的空间里,在拓展的无限信息的视野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思想意识在乐学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升温。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指示。   六、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学内容得以及时反馈,强化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学生记忆的半衰期一般为24小时,因而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传统教学虽然可通過提问或课堂练习,收到一定的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人数有限,其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矫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心理愿望,又可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只要我们恰当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分挥它的优越性,不仅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结合的分析与探讨
  朱云峰
  (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2)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指出普遍存在的弊端及目前改革力度有限等问题,提出把高等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自身素质,使高等数学课程得到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大众教育教育改革
  一、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在大学不断扩招的趋势下,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迅速转变,大学教育的实效性别受关注,出于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当前的个大专院校的绝大部分专业包括部分文科类专业都纷纷开展了还高等数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体系。学生进入大学后相对宽松的管理方式和相对宽松的教育方式,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导致松懈学习状态,导致学习不温故,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等数学课程,这一门大一学生最先接触的每节课信息量大、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和中学都有很大差别的课程。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学生如果开始跟不上节奏就会越落越远。
  高等数学课程教育的目的一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是满足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要求。例如,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应该针对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开展有特色的高等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理论性太高的数学知识,要制定适合和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学以致用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运用数学的能力,理论性太强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恐惧的心理,以至于学而不会用的迷茫状态,从而导致对高等数学课程敬而远之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者而言就是失败的。
  二、高等数学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人类的活动一般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目的性的缺失是行动消极迟缓的重要因素,对于刚步入高校的学生而言,接触新事物的能力和猎奇心理很强,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怎样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怎样去转变中学的教学教育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所以有些教育者抱怨现在的学生浮躁,不能踏实下来认真学习钻研高等数学这门基础课程,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没有很好地思考怎样让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怎样去适合他们所学的专业和他们正真的需求去定制高等数学课程呢?我们教育者怎样能做到不让学生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迷失方向。
  高等数学教育近年来也有许多改革,但力度都不大,效果可以说没有多大提高,甚至对于某些学校而言是呈下降趋势的,当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扩招带来的诸多问题,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很大影响,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考试成绩越来越不理想,高层次的学生越来越少,再加上学时的减少,课程进程太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缓冲时间和思考时间,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的劣势发展状态,所以改革刻不容缓。
  三、开展以专业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
  采取有效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找到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积极探索,不断反思近年来教育方式的弊端,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并加以改进。
  教学过程实际上应该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这样的认知规律的,所以高等数学教育不应该把教学知识孤立起来,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制定于各个专业相关连的特色高等数学课程,首先,进行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对各个专业也进行性有必要发划分或整合,细化高等数学教学单位的教师结构,制定与相关专业紧密结合的高等数学课程计划,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等数学教学团队,编写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以适应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顺应社会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的数学运用自如,使学生学以致用,不再恐惧数学,而是逐渐喜欢数学,提高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学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开阔了视野,不再只局限于本专业,也有助于拓展教学思路,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改革,改变现在教学的枯燥现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对高等数学的课堂充满兴趣,让他们知道学好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使教师了解数学专业外的其他学科,对于教师的知识面拓展和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视野有所开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使教师从传统的形式化的演绎教学模式解脱出来,使学生不再恐惧数学,不再觉得数学难以琢磨,并且能过很好地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数学建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丽红.浅议高等数学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4):93-95.
  [2]王志强,刘彩霞.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2009.(7):89-90.
  [3]曲如.基于DEA方法的学生有效努力程度的评价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6):1-4.
  [4]刘力.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6):56-59.
  [5]魏群,贾艳萍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生物工艺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4):91-93.
  [6]孙墨杰,刘海峰,钟莉,岳云飞.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3):84-86.如何获取数学课堂的最佳效果
  孔通
  (贵州省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鸡场小学贵州织金552100)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的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心态
  由于小学生的岁数偏小,对于很多事物无法做到准确理解,在很多教科书上关于数学题的图画以及示范例题都过于传统化,导致学生拿起数学书时都提不起兴趣,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的形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只有真心喜欢数学,才能够学习好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知识产生厌恶的情绪,那么会对他今后的数学学习都产生不利影响,一旦这种厌恶情绪变成习惯,学生就不仅仅是讨厌数学学科这么简单,而是每当在学习路上遇到种种难题时,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出现,会让学生习惯性放弃。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心态的培养才是最关键的,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4.贴近生活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受兴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受兴趣的事例作为知识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在身边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创设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数有30个1角硬币,小明找爷爷想办法。爷爷说好办,收了小明30个1角硬币,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觉得有点吃亏。我问学生想想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了3张1元钱亏不亏。先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分硬币中找规律。看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从讨论和实践中得出“1元与10角相等”。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运用的东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会用数、字母、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的简单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
  5.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節,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6.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多让孩子动手。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把不好操作的转为好操作的,这样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老师可和孩子一起做数学游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例题:有两堆石子,如果从第一堆中取5粒石子放到第二堆中,则两堆的石子数相等,由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关于这两堆石子的什么判断?这道题显然是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的培养
  张军勇
  (贵州省桐梓县风水乡虎脑小学贵州桐梓563200)
  加德纳在“多元智力论”中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特点。而传统的教学一般只注重了对学生的语言、数学两种智力的发展和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空间、运动、人际、内省5种智力的开发,极大的限制了人的发展。正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不同智力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优势各不相同, 对于这种差异,我们的教育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具有个性化。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主,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展示个性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缜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协调一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学习知识,是被动式的接受,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做到自信、自强、自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变教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际操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讨论、表达与交流等方法获取新知识。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册《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由于平时同学们乐意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所以首先想到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一节课。我提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课前各种图形收集准备工作,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组长根据组员的个性特点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对同学进行买材料,有的进行设计,有的把设计好的图形剪下来,在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集体讨论设计的方法,在课堂上用已准备的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小组成员纷纷出谋划策,最后在组长的统一下达成一致。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各尽其职,没有一个空闲,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体现。在这个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既亲身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同时又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参与的乐趣和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了一种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兴趣紧密相连,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在不同起点上的同学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的模式、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有差异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也做延缓评价。允许部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比如在进行口算教学时,班上部分学生由于存在智力、基础的差异,在教学中我并统一不要求这部分学生每分钟一定要做对多少道题,而是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口算速度逐渐得到提高就行。布置作业也是分层布置,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视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尽量的发现每个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然后就给予充分肯定,这样能很好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从而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
  三、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潜能,张扬个性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人人都有发展自我潜能、实现自我、积极向上、体验成功的愿望和需求,小学生更是不例外。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學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变教师的单向传递,为师生、生生多向传递,让学生既能独立探究、又有自己思维,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信心及自我评价水平,又能增强小组的团队团结互助。其次,组织丰富的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已的才能。比如,班上有的同学擅长表演小品,我就让他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编成小品,在数学活动课上表演,让数学知识在同学和笑声中得以再现和感悟。又如有的同学擅长写作,我就让他有关数学知识写在文章之中。再如有的同学擅长动手,我就让他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制作手抄报和和墙报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学生的潜能得能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张扬。   四、在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个性化
  在课堂评价时,我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尝试,有些稍微出众的一点点表现,就能获得我的赞赏和表扬的机会,即使水平在中偏下的,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积极地鼓励与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鼓励积极评价,并坚持做到以个性为主的评价标准,是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原则,应做到:
  1、不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坚持因人而异,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有良好的表现,就得肯定、表扬。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从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
  2、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评价学生,注重全方位、立体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首先,要看他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其次,要全面的客观地了解情况,尽可能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的偏见,才能实事求是的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子恰如其分的评价。
  总之,基础教育阶段要着眼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小学学生虽然远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个性,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他们终身的发展将产生久远的影响,这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势在必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余艳刚
  (金沙县西洛街道初级中学贵州金沙 551801)
  【摘要】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对人类生活发展具有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而所谓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中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能力,本文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优质的课堂是教师的梦想,也是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希望,它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还可以降低学生的负担,作为学生,最头疼的应该是数学的学习,因为它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还可以积累到丰富的解题经验和答题思路,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及其数学思想,从而使教师达到教学的目标,即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猜想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教师应根据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练习,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初中生都比较早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较过去的初中生更强。而猜想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要怕猜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提问:平面上共有A、B、C、D四个点,且任何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面,问最多能画几个圆?如果四点都在一个直线上,又能画多少个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并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施以引导
  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各任课教师还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加强老师的作用,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或学习方法。目前来看,具体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充分利用好课堂设问,通过提问,分层次对学生们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课堂的设问,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是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讲解,同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提问环节是做好教学指导的关键,各任课教师要善用该手段,在设问时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有针对性和侧重。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应逐渐使教学引导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并根据课堂内容及教学的其他需要调节教学引导的实施力度,做好教学引导,从而保证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灵活掌握和吸收更多知识。除此之外,任课教师还应在加强例题和习题设置引导方面下功夫。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目标与难易程度,各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插入适量的题目,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一方面查漏补缺。
  三、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要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即教师不要一成不變地把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数学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家波斯纳指出:“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叶澜教授更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何等重要。当然,只有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才能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益处。首先,教师要反思数学教学内容。其次,要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最后,还要反思教学过程。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认真的总结,扬长避短,并对自己的数学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吸取精华部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直观性和省时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表现出画面,并且可以通过对课件的设计较为灵活地使得图画变换,这一点是板书所做不到的。在数学中,很多问题是需要通过画图来解决的,并且图形中的辅助线等十分繁琐,通过板书难以修改,并且十分耗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采用演示法、提问教学法等方法,将多种方法进行结合,也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着课堂质量,若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真正让学生提升兴趣,学会思考。这就要求老师们逐渐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上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允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3(23)
  [2]史春凤.如何轻松愉快地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成才之路.2012(34)
  [3]寿建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探究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的影响
  罗致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小雅镇木桥学校贵州遵义563000)
  【摘要】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影响
  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学生思维课堂实践活动成长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NBA篮球技术统计;还可让学生设计旅游中租车购票方案、铺地砖的方案、物品的包装方案等。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
  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和地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或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
  课题型实践活动也是校外实践活动的好形式。小学阶段课题型实践活动易采用小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以数学小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体现。比较常见的是学习了某一系統知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的马所学的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式。
  在低年级记数学日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当学习了某一单元的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找一个能用这单元知识的问题加以解决,并记录下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其他文献
师范美术教育在管理上、教法上、固有教学模式上都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根本的是教育观念上存在的问题。美术学院与师范学院的区别是,前者培养社会需要的美术专门人才,而后者的
本文从任务型教学理解以及实践运用方面,阐述该理论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综合表达运用能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解析,反思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激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是许多一线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产生于校本教研的分组分享教学法,以科学分组为载体,以互动分享为核心,使大班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传统的初中科学习题教学往往是以学生做教师讲为主,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练习,深陷在“题海”之中。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该是枯燥的、简单的以
学生英语学习不平衡性是课程教学值得关注的话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英语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差异化而致。本文从探寻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原因中来阐述分层而定的教学模式运用,
课改实施以来,我校“五步三查、三环节导学”模式教學实施已有多年,尤其是对于起始年级,模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但是熟悉模式之后,再去套模,各个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同时也不能彰显学科特点,实难达到高效,因此,走出模式,突出本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是我本学期课堂教学中的不同点。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在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才能落实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金融危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阻滞因素,对各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在回顾了金融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有宏观经济不稳定、企业的过度负债、金融制度缺陷、个人的非理性行为等。为探寻金融危机的本源,选取了汇率、房价指数、股价指数三个指标作为衡量金融危机的主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三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出金融危机的综合变量;选取了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经常账户余额占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是许多一线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产生于校本教研的分组分享教学法,以科学分组为载体,以互动分享为核心,使大班教学中的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