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而数学知识本身又较为抽象和乏味,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的数学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因此,运用游戏的方式,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而且让他们在唱唱、跳跳、听听、画画、玩玩中启迪思维,增长智慧,实现寓教于乐。
一、激情引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言:“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显然,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具有诱惑和魅力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愉悦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参与者不会再产生诸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笔者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通过选题目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先利用FLASH内置的随机函数功能,设计了若干道选择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次游戏都由组内一名成员选择题号,在出示相关的计算题目后,由全班学生们进行抢答,抢答者如果口算无误即为该组得1分。如4 4 4、7 7 7 7、9 9 9 9 9等题目一出示,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乘法的口诀。
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想象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先将剪好的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涂上颜色,然后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实物图或图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想象构图,拼出图案后又要通过想象把图案化为具体事物。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因此,数学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引领成长,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数学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它对于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数学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会了团结与协作、竞争与谦让,克服了自我中心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就以“商店购物”的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完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懂得兑换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提高游戏的真实性,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玩具狗、转笔刀、笔记本、钢笔、小音箱等实物,价格由“店主”(由几名学生扮演)自己定,将一些模拟纸币(各种面额)分发给学生,再找一些学生扮演顾客。通过现场购物,看哪些学生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并自己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小学生识别真伪人民币的能力,笔者还专门让学生编排了一个小品——《假币真情》,讲述几名小学生为了搜集贩卖假币的犯罪嫌疑人(由学生扮演)的犯罪证据而与其斗智勇,最终帮助孤寡老人刘大爷(由学生扮演)挽回经济损失并成功报警,将其绳之以法的感人故事。几名学生的诙谐演出,既惟妙惟肖,又生动活泼,而且在表演中还向大家讲解了真伪人民币的辨别方法,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
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认为:“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的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增长智慧,学生也必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而他们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责编 杜 华)
一、激情引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言:“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显然,数学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具有诱惑和魅力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愉悦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参与者不会再产生诸如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笔者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就通过选题目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先利用FLASH内置的随机函数功能,设计了若干道选择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次游戏都由组内一名成员选择题号,在出示相关的计算题目后,由全班学生们进行抢答,抢答者如果口算无误即为该组得1分。如4 4 4、7 7 7 7、9 9 9 9 9等题目一出示,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大家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乘法的口诀。
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思维是数学的核心,想象是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拼图游戏,引导学生先将剪好的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涂上颜色,然后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实物图或图案。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想象构图,拼出图案后又要通过想象把图案化为具体事物。这种拼图活动自由度大,可以充分发挥“小设计师”的想象力,又有审美价值,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因此,数学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也为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引领成长,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数学在人类的生活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它对于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数学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会了团结与协作、竞争与谦让,克服了自我中心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就以“商店购物”的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完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1元=10角、懂得兑换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提高游戏的真实性,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玩具狗、转笔刀、笔记本、钢笔、小音箱等实物,价格由“店主”(由几名学生扮演)自己定,将一些模拟纸币(各种面额)分发给学生,再找一些学生扮演顾客。通过现场购物,看哪些学生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并自己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小学生识别真伪人民币的能力,笔者还专门让学生编排了一个小品——《假币真情》,讲述几名小学生为了搜集贩卖假币的犯罪嫌疑人(由学生扮演)的犯罪证据而与其斗智勇,最终帮助孤寡老人刘大爷(由学生扮演)挽回经济损失并成功报警,将其绳之以法的感人故事。几名学生的诙谐演出,既惟妙惟肖,又生动活泼,而且在表演中还向大家讲解了真伪人民币的辨别方法,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
著名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认为:“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的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的穿插游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增长智慧,学生也必然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而他们的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