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授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所用材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讲者夸夸其谈,听者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授课时间比原来少了,如果不能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要的备课环节,更应该是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是一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选取一定的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经过一定的教学程序而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教学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政治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它和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框等目标的关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内容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随意性。
其次,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导引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备课环节,还是在上课环节,教师心中有了这个“标准”,就有了教学设计的方向,有了“主心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而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上学生“灵光一现”生成的好东西,也不会因为违反既定的教学环节而被教师不能灵活处置,扼杀掉了。
二、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自觉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也能准确、深刻地对材料进行解读。借助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是否具有激趣性、科学性。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就会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选材到设问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在感知中“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深刻的道理。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扬长避短。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是学生和学生的较量,不仅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竞争,在讨论中端正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讲述、质疑和释疑,最后由教师点拨,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理性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进行理性认识。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部电影中的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一样。导演可以给演员说戏,但是不能够亲自下场演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课堂设问的设计中,学生讨论的引导上,特别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启动、引导和点评过程中,都体现着教师对于一节课的“主导”角色。在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矛盾中,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实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表现。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课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教材原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电教媒体形声并茂、视听结合,将抽象哲学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授课时间比原来少了,如果不能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有效教学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这就迫切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精心设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要的备课环节,更应该是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是一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选取一定的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经过一定的教学程序而达到的预期学习效果。因此,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教学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政治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它和模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框等目标的关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在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内容目标的指导下,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随意性。
其次,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导引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在备课环节,还是在上课环节,教师心中有了这个“标准”,就有了教学设计的方向,有了“主心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而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上学生“灵光一现”生成的好东西,也不会因为违反既定的教学环节而被教师不能灵活处置,扼杀掉了。
二、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自觉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也能准确、深刻地对材料进行解读。借助创设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是否具有激趣性、科学性。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就会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从选材到设问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在感知中“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深刻的道理。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扬长避短。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决,是学生和学生的较量,不仅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更加乐于参与竞争,在讨论中端正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讲述、质疑和释疑,最后由教师点拨,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理性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进行理性认识。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部电影中的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关系一样。导演可以给演员说戏,但是不能够亲自下场演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课堂设问的设计中,学生讨论的引导上,特别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启动、引导和点评过程中,都体现着教师对于一节课的“主导”角色。在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矛盾中,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实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表现。
五、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课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有时很难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这给理解教材原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电教媒体形声并茂、视听结合,将抽象哲学道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