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文章认为应该把握“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巧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90后”高职学生 思政课课堂教学 对策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课堂,依据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面对青年大学生思想上许多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新的难点问题,对高职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把握“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巧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纪律性较差,对自身约束不强。
在高职院校中,呈现出较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如旷课、迟到、早退、上课无心听课;不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师互动性差,不愿意积极思考和回答课堂问题;把其他作业和学习任务带到课堂上来完成,根本无心听老师讲授思政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秩序反差较大,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的理论素质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功利心比较强,忽视思政教育,只关注专业课程学习。思政课程“无用论”普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认为专业课程对就业有帮助,学习思政课程是浪费时间,对自己就业没有多少帮助,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三)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缺乏理性思维。
目前“90后”学生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接受信息快而多,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影响,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却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作深层次研究,心态显得过于浮躁。在思政课堂上过于追求教学过程的娱乐化,寻求视觉和听觉刺激,如在开展如何加强师生互动的调查问卷中,有六成以上学生希望在课堂中添加游戏互动环节,可见他们更加追求上课愉悦的过程,课程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时很多人会思维跳跃,不太关注理论阐述。
(四)缺乏师生有效互动。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由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度并不算很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地回应,也时常出现答非所问,不能认真对待的现象,造成互动效果较差的现象。很多学生已经放弃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上课的内容比较被动地接受,思维活跃度降低也是原因之一。
(五)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情绪。
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是非观念、生活习惯、沟通能力方面。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过于情绪化,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他们追求的多元化价值对立起来,不愿被思想同化。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各个高校都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力求让思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的特殊性,教学中存在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与其他学生群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差别特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找到有效的对策。
(一)以身作则,用人格感染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
上好一门生动活泼的思政课程不单单需要娴熟的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是教师正确解读教学理论知识,而是教师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际行为中去感染学生,能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知行合一。
(二)有效利用课外教育渠道,将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导向原则有机结合。
拓展课外教育渠道,有效利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以及班级组织的特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通过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理实相融,知行合一”。
(三)不同专业的差异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不同,引发他们兴趣的内容会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专业背景,结合专业特色合理选择案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关联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社会性适用度。
(四)提升教师素质及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散发的个人人格魅力和情绪感染力会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的理想、信念、态度和仪表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与教师和学生建立的师生关系成正比,在教学课堂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积极的情感和心态启发和感染学生,用正面的力量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90后”学生思维敏捷,信息接受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不再愿意接受单一的说教形式和灌输形式教学方法,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要求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专题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避免形式单一,努力营造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姚红.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8):100-102.
[2]陈静云.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J].成人教育,2010(2):34-35.
[3]陈芳.高职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11(29):237-238.
关键词: “90后”高职学生 思政课课堂教学 对策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课堂,依据教学目标,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面对青年大学生思想上许多新的、深层次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新的难点问题,对高职思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把握“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巧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让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纪律性较差,对自身约束不强。
在高职院校中,呈现出较多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如旷课、迟到、早退、上课无心听课;不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师互动性差,不愿意积极思考和回答课堂问题;把其他作业和学习任务带到课堂上来完成,根本无心听老师讲授思政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秩序反差较大,不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热情。
高职学生的理论素质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功利心比较强,忽视思政教育,只关注专业课程学习。思政课程“无用论”普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认为专业课程对就业有帮助,学习思政课程是浪费时间,对自己就业没有多少帮助,是可有可无的课程。
(三)过于追求感官刺激,缺乏理性思维。
目前“90后”学生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接受信息快而多,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影响,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却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作深层次研究,心态显得过于浮躁。在思政课堂上过于追求教学过程的娱乐化,寻求视觉和听觉刺激,如在开展如何加强师生互动的调查问卷中,有六成以上学生希望在课堂中添加游戏互动环节,可见他们更加追求上课愉悦的过程,课程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时很多人会思维跳跃,不太关注理论阐述。
(四)缺乏师生有效互动。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由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度并不算很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地回应,也时常出现答非所问,不能认真对待的现象,造成互动效果较差的现象。很多学生已经放弃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上课的内容比较被动地接受,思维活跃度降低也是原因之一。
(五)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情绪。
高职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是非观念、生活习惯、沟通能力方面。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过于情绪化,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同他们追求的多元化价值对立起来,不愿被思想同化。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各个高校都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力求让思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的特殊性,教学中存在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与其他学生群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些差别特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找到有效的对策。
(一)以身作则,用人格感染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
上好一门生动活泼的思政课程不单单需要娴熟的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是教师正确解读教学理论知识,而是教师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实际行为中去感染学生,能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行为,知行合一。
(二)有效利用课外教育渠道,将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导向原则有机结合。
拓展课外教育渠道,有效利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以及班级组织的特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通过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理实相融,知行合一”。
(三)不同专业的差异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不同,引发他们兴趣的内容会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专业背景,结合专业特色合理选择案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关联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社会性适用度。
(四)提升教师素质及人格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散发的个人人格魅力和情绪感染力会对课堂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的理想、信念、态度和仪表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课堂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与教师和学生建立的师生关系成正比,在教学课堂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积极的情感和心态启发和感染学生,用正面的力量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90后”学生思维敏捷,信息接受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不再愿意接受单一的说教形式和灌输形式教学方法,喜欢尝试新事物,因此要求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专题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避免形式单一,努力营造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姚红.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8):100-102.
[2]陈静云.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J].成人教育,2010(2):34-35.
[3]陈芳.高职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11(29):237-238.